南沙天后宫如何(南沙天后宫坤德无言)

南沙天后宫如何(南沙天后宫坤德无言)(1)

(一)

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

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

这是清代诗人,庄俊元赞美妈祖的一首诗。

东南沿海妈祖信仰,其文化可追溯于宋代;而从宋代始,到明朝,可谓繁荣。至今,已随着华人足迹,庙宇遍及海外,形成了所谓:“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局面。可见妈祖信仰,并不单是种推崇,而是许多人心中,深深扎根的信赖。

妈祖,原名林默,乃北宋时福建莆田湄洲女子。自幼聪慧,长大后精通医理,常怀善心济世救民。28岁那年九月九日,为救海上遇险船只不幸身亡,羽化升天。在之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开始得到官家敕封,并从当初“崇福夫人”到后来的“天上圣母”,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共14位帝皇36次敕封;而康熙年间,正式列入国家祀典,护国庇民,圣迹昭彰。

唯独民间对于这位海神,则始终称为“妈祖”;台湾地区的林氏族人,更以妈祖后裔而居——毕竟这位集爱与勇敢、善与智慧、美与真诚的海神,在人们心中,和观音菩萨一样,是慈悲而亲民的。

南沙天后宫如何(南沙天后宫坤德无言)(2)

(二)

在广州,也有一处妈祖庙:南沙天后宫。

南沙之地,紧临伶仃洋,东望虎门炮台、两者仅隔一江之水;天后宫,则建于南沙大角山南麓,正对出海口。其庙宇建筑层层梯次而上,顺延山势浑然一体。

此外,建筑规模十分恢宏:一在用地面积之大,占地100公顷;二在得天独厚之地理,依山面海,居高而下,水天一色。而天后宫,正因妈祖的浩然正气、普世功德,使得山海之间,祥瑞广积,从而庇佑苍生。

天后宫的建筑风格,以湄洲天后宫(祖庙)为参照,融合了明清宫廷特色,华丽不落俗套,庄严不忘典雅。整座天后宫,布局分明,高低错落有致,左右对称。从下往上:先是牌坊,妈祖石像、山门、鼓楼钟楼,碑亭,献殿、灵惠楼、嘉应阁、正殿、寝殿、南岭塔。

每座殿堂构造,均雕梁画栋,流光溢彩,采用黄色琉璃瓦;绿树丛丛,草木葱茏,殿堂前香烟缭绕,香客络绎不绝。

南沙天后宫如何(南沙天后宫坤德无言)(3)

(三)

南沙属于广州最南区域,从市区出发约1.5小时车程。

抵达天后宫东门,沿海边步行至大门牌坊。牌坊上“南沙天后宫”五字,乃宗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巍巍矗立的妈祖石像,高14.5米,立于广场中间。石像由花岗岩石所砌,懿容慈祥,站姿凛然正气。近旁,许多放生的鸽子停留周围,石案上摆满香客供养的鲜花,由于管理原因,妈祖石像前,已禁止香火明烛礼拜。

山门是天后宫正门,供奉“千里眼”、“顺风耳”两尊神像。山门两侧的鼓楼、钟楼可让香客登高敲击,所以远远便已听到钟鼓和鸣之声,催人欲试。

沿石阶往上,来到献殿。殿内供奉妈祖“蹈海天后”神像。这四字称呼,应是对妈祖文功武德、“镇四海而保无虞”的一种赞美;此外,还有四海龙王神像,手持“玉珪”分列于两旁。

南沙天后宫如何(南沙天后宫坤德无言)(4)

献殿正上方,是雄伟的正殿。这是整座天后宫核心所在,重檐庑顶、五脊六兽、殿宇辉煌,展现了皇家建筑气派。殿内所供奉妈祖神像:香樟木雕,贴金彩绘,雍容华贵。值得一提的,是圣像两旁,排列的八尊文臣武将,乃宋元明清四朝中、与天后传说相关的历史人物。

清风习习,殿内肃静的氛围让人屏气凝神。遥思千年以来,事关妈祖灵迹的种种传说:当她应声而至,振救渔民于危难之际;或手持宝剑,斩除海妖于苍茫大海之时;甚至关乎民族大义,庇佑施琅收复台湾之事;手捧玉如意,踏浪而行,安澜四海。

和正殿的雄伟相比,寝殿则在一片树影婆娑中,显得格外宁静。

作为天后宫最后一座宫殿,寝殿除供奉妈祖素装坐像外,还陈设了妈祖日常起居用品。既有织布机,也有书橱、古琴、桌椅、梳妆台和床;布置生动而真实。这似乎在提醒,妈祖首先是作为人格存在的,一个平凡女子、有血有肉的人;然后才是升华为神格存在。在这角度上,妈祖的形象,或许更加鲜明、更加靠近一些。

南沙天后宫如何(南沙天后宫坤德无言)(5)

出寝殿外,有条石阶小径,通往后山南岭塔。南岭塔,塔高八层。中国寺庙的塔,通常为九层;而女性神灵的塔则为八层。这并非不成文的规定,乃是因为我国历来,以九为阳数,代表乾;以八为阴数,代表坤。所以天后宫南岭塔,高八层,或是寓意“天后圣母”坤德无言之懿范神恩。

站在后山上,能俯瞰南沙大片地方,或远观沧海。日渐崛起的自贸区建筑,川流不息的南沙港码头,饱揽眼中。而南岭塔耸立后山上,对那些行驶在海上的轮船来讲,无论靠港还是离岸,永远像一座灯塔,安住了行船人的心;而对那些慕名而至的香客来说,看见了塔,等于妈祖庙也近了。

南沙天后宫如何(南沙天后宫坤德无言)(6)

南沙天后宫如何(南沙天后宫坤德无言)(7)

(四)

晴空游云无迹,山风轻拂无痕。

大角山上,除天后宫,还有大角山炮台遗址,它和虎门炮台遗址对应。

开放的遗址共七处,名字以“振”和“安”为主,分别是振威、振定、安平、安胜、安威、安定、安盛。其中,规模最大的,属安胜台。

如今的炮台遗址,人气较少,四面幽僻。百年前,参与了鸦片战争、后参与抗日战争;驻守此处的,传闻是湘军战士。终究,英雄最是可敬,历史最是沉重。

而缘份让这些遗址与天后宫同处一山,想必妈祖的心和四民的心一样——安澜利运,四海和谐,普天下之追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