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哪些性格从哪里看得出来(有一个孙悟空这样的徒弟)

唐僧的哪些性格从哪里看得出来(有一个孙悟空这样的徒弟)(1)

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西游记》

张爱玲在散文《丈人的心》中曾讲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讲到阿尔卑斯山上的居民,常会遇到山崩、冰雹、迷路、埋在雪里,种种危险。

一老翁,有一个美丽的女儿,翁择婿条件太苛刻,大家简直拿他没办法,有一个青年,遇到机会,救了老翁的命。他想,好了,一定成功了。

另一个比较狡猾的青年,却定下计策,自己假装陷入绝境,使老者救他一命,从此这老者看见他就一团高兴,吻他、拥抱他、欢迎他,仅是他的存在就提醒大家,这老人是怎样的一个英雄。看看那一个有恩于自己的,却像见了真主似的,很不愉快,于是把女儿配给那狡猾的青年。

这个故事也被陈思呈写入其书《一走就是几万里》中,用以解释唐三藏和孙悟空之间的关系,笔者觉得颇为合适,故摘录之,以供诸君赏析。

唐僧的哪些性格从哪里看得出来(有一个孙悟空这样的徒弟)(2)

每个人幼年时看《西游记》,皆喜孙行者,而恶唐三藏。因为孙悟空本领高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又有七十二般变化,若不是他一路上降妖除魔,唐僧不知要成为多少妖精饭桌上的下酒菜。

反观唐僧,既不懂法术,又没有本事,遇到问题只会哭哭啼啼,动辄被妖精的变化蒙蔽双眼,孙悟空的金玉良言他不听,非听猪八戒的诽谤诋毁,尤其是最经典的“三打白骨精”,更是让读者恨得牙根痒痒......

而今人到中年,看问题则不再像以前那般激进,追究问题更喜欢问个为什么?是呀,唐僧为啥那么讨厌孙悟空?难道当真单纯是被妖精、猪八戒给骗过了吗?一细分析下来,就发现唐僧真的不容易。

唐僧的哪些性格从哪里看得出来(有一个孙悟空这样的徒弟)(3)

唐僧是取经团队的首领,队伍的核心,说得直截了当些,他是领导,可他这个领导做得很尴尬。

论降妖能力,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甚至白龙马都在唐三藏之上,他一个文弱和尚,带着四个强兵悍将,怎么可能树立起威严?或者说他凭什么树立威信?

“真假美猴王”的风波是怎么闹出来的?就是因为孙悟空有了“二心”,他觉得西天取经为啥一定要唐僧呢?我自己神通广大,自己去取经不好吗?这才分化出一个所谓的“六耳猕猴”,打晕唐僧,抢走行李,言之凿凿称“我要自己去西天取经”,故而第五十八回的回名便是“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师徒四人中,沙悟净沉默寡言,默默登山牵马,曾给玉皇大帝当过“卷帘大将”的他,非常会察言观色,摸透领导的脾气。

唐僧的哪些性格从哪里看得出来(有一个孙悟空这样的徒弟)(4)

或许沙僧内心深处并不服唐僧为“师父”,但他很明白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如来内定的取经人选,在天庭机制中混过的他,明白这种背景的重要性,所以“真假美猴王”那回,沙僧听闻假行者要自己去取经,当时就笑了:

沙僧笑道:“自来没个孙行者取经之说。我佛如来造下三藏真经,原着观音菩萨向东土寻取经人求经,要我们苦历千山,询求诸国,保护那取经人。菩萨曾言:取经人乃如来门生,号曰金蝉长老......兄若不得唐僧去,哪个佛祖肯传与你!却不是空劳一场神思也。”——第57回

因此沙僧不会有孙悟空这样的“二心”,这是他当过卷帘大将的阅历所注定的,他即便知道唐僧没本事,没法力,遇事爱哭哭啼啼,可他终究要跟着这位“金蝉子”才能修得正果,免受飞剑穿胸之苦——沙悟净臣服的是唐三藏的背景!

唐僧的哪些性格从哪里看得出来(有一个孙悟空这样的徒弟)(5)

猪八戒则不需多说,他跟着唐僧无非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如果取经成功自然好,若是取经失败,大不了继续回高老庄做上门女婿。

他既没有像孙悟空那样被压五指山、也没有像沙悟净那样受飞剑穿胸之苦、更没有小白龙“不日遭诛”的性命之忧,所以他对“修成正果”的渴望不像其他三人那么强烈。西行路上,但凡遇到点问题,猪八戒便提出散伙的建议,其心理根源也在于此。

唯独孙悟空,一边抱着“修成正果”的心理,一边埋怨“我怎么跟了唐僧这么一个废人”,他的这种心理导致他对唐僧很少有“徒弟对师父”的恭敬之心,反而处处出师父的糗。

唐僧的哪些性格从哪里看得出来(有一个孙悟空这样的徒弟)(6)

于是在鹰愁涧,小白龙吃了唐僧的白马,唐僧伤心堕泪,孙悟空则在一旁不耐烦地骂唐僧是“脓包”:

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呵!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哪里忍得住暴躁,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罢了。”——第15回

再有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白骨精变成送饭的妇人,被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将其打死后,唐僧责备猴子滥杀无辜,而孙悟空则为了回怼唐僧,着实编排了师父一番:

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她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伙,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那长老原是个软善的人,那里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光头彻耳通红。——第27回

站在唐僧的角度,摊上孙悟空这么个徒弟,他内心是很恼火的,加上孙悟空动辄显摆自己的能力,一会儿悉数当年大闹天宫的本事,一会儿又卖弄自己的火眼金睛白日里能看一千里的吉凶,而这些恰恰是唐僧所不具备的。

唐僧的哪些性格从哪里看得出来(有一个孙悟空这样的徒弟)(7)

就好比韩信动不动向刘邦炫耀自己的打仗能力,张良时不时显摆自己的运筹帷幄,萧何动辄嘚瑟自己管理国家,安抚百姓,运输粮草的本领,只怕有命炫耀,没命活了。

唐僧领导取经团队,本身是心虚的,因为他就是一介凡人,如果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人,他连喝口水都成问题,更别提西天取经了。而孙悟空的存在,不断加深唐僧的这种自卑感、空虚感。

就如张爱玲的散文《丈人的心》中讲的那个故事,孙悟空即便神通广大,为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可这些本事在唐僧眼中,都成了压在他心理上的重担,如果猴子能通人情世故,像沙悟净那般低调敦厚,或许他会成为唐僧最喜欢的徒弟。

正如俗谚所说:我们可以躲过一只大象,却躲不过一只苍蝇。孙悟空的存在,带给唐僧心理上的折磨,有甚于西天取经路上的诸多妖魔。

唐僧的哪些性格从哪里看得出来(有一个孙悟空这样的徒弟)(8)

他每每想树立起师父的威严,就会被孙悟空打断,孙悟空与唐僧说话的语气、态度是逾越这层师徒等级关系的。仍是第27回“三打白骨精”,唐僧让孙悟空为自己化些斋饭,并责备了猴子两句,孙悟空登时冒出这么一番话:

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姓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第27回

细品孙悟空这番话,充满了浓浓的讽刺意味,类似今天撕破脸皮后嚷的那句“我早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虽没半个脏字,但心理暴击伤害却是百分百。

孙悟空、唐僧之间的这种矛盾,直到“真假美猴王”,孙悟空的“二心”被除后,才得到了缓解,这对师徒鲜少再有三观不合的言语冲突,或许猴子的情商经此之后,真的变高了。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西游记》李卓吾批评本10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