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名称的由来 竟有十六个别名
冬至是阴极阳回的转折点,寓意深长,古俗极其重视,由此而衍生的别名,竟有十六个之多。
别名
长至
自夏至后日渐短,自冬至后日又渐长,故称。《太平御览》卷二八引 后魏 崔浩 《女仪》:“近古妇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袜於舅姑,践长至之义也。” 唐 戎昱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诗:“去年长至在 长安 ,策杖曾簪獬豸冠。” 清 钱谦益 《小至日京口舟中》诗:“偶逢客酒浇长至,且拨寒鑪泥 孟光 。” 一说指夏至。
南至
冬至之日,日南极。故称。宋 王禹称 《南郊大礼》诗之五:“圣寿久长南至日,寳图高大北星辰。”
一阳生、阳生
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故冬至又称“一阳生”、“阳生”。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雪下收 新息 ,阳生过 京 索 。”
一阳节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表》:“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 宋·无名氏 《梅香慢》:“高阁寒轻,映万朵芳梅,乱堆香雪。未待江南,早冠百花,先占一阳佳节。”
书云
古代观察天象以占吉凶,并加以记录。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雲物,为备故也。” 宋 人诗文多以“书云”指冬至。 宋 李曾伯 《雪夜不寐偶成》诗:“底事阳和尚未回,书云已久未逢梅。”
履长
指冬至。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表》:“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十一:“十一月建子, 周 之正月,律当黄鐘,其管最长,为万物之始,故至节有履长之贺。” 宋·仲殊 《醉蓬莱》:“报一阳初动,二五蓂疏,履长时候。” 明·王樵 《简许邑侯》:“泰道转初阳,生朝遇履长。”
亚岁
《宋书》曰:“魏晋冬至日,称贺其仪,亚于岁朝。” 故称。 唐 皎然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诗:“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余·熙朝盛事》:“冬至谓之亚岁,官府民间,各相庆贺,一如元日之仪。 吴中 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説。” 清 钱谦益 《冬至日感述示孙爱》诗:“乡人重亚岁,羔黍荐履长。”
贺冬
庆贺冬至节。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冬至》:“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遝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 元 马臻 《至节即事》诗之一:“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严节
指冬至节。《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冬曰玄英……节曰严节。” 清·胤禛 《冬》:“飘风发发迎严节,瑞雪霏霏增暮寒。”
养夜
指冬至。此夜最长,故称。养,通“ 羕 ”。《大戴礼记·夏小正》:“十月……时有养夜。” 卢辩 注:“养者,长也。”
景旦
指冬至日。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肃五夜而叩露坛,祗荷重玄之鉴;踰十辰而逢景旦,预开首度之祥。”
冬至前后
节夜
江 南旧俗称冬至前夕为节夜。 清 顾禄 《清嘉录·冬至大如年》:“江 震 《志》皆云:‘邑人最重冬至节。前夕,名节夜。’”
冬除、冬住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云:“唐人冬至前一日,乃谓之冬除,亦作除夜。” 又云:“《诗·唐风》‘日月其除’,除音直虑反。则所谓‘冬住’者,‘冬除’也。”
除夕、除夜
旧俗亦指冬至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天时地志》:“《太平广记·卢頊传》‘是日冬至除夜, 卢 家备粢盛之具。’是冬至夜亦名除夕也。”
小至
冬至后一日。一说冬至前一日。 唐 杜甫 《小至》诗 仇兆鳌 题解:“《唐会要》:‘ 开元 八年,中书门下奏《开元新格》,冬至日祀圜丘,遂用小至日视朝。’相传小至为冬至前一日,据《会要》小至是第二日。《杜臆》:若以小至为冬至前一日,则诗不当云添綫、动灰矣。” 浦起龙 心解:“玩诗意,当指至后一日,更以卷后《小寒食》诗证之,益信。” 钱谦益 笺注引 邵宝 曰:“小至谓至前一日,如小寒食之类。” 明 宫伟镠 《念奴娇》词:“帆影拖霜逢小至,画舫水嬉微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