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和格局修为(管理者核心能力提升71)

作者:嵇国光管理视界

摘要:我是管理者,更是领导者。管理循环和领导循环两者啮合着、交替着推动团队前行。对人讲灰度,对事讲流程!领导管人,流程管事。前者是领导,后者是管理。

对人讲灰度,对事讲流程。前者是领导行为,后者是管理行为。

人是什么?极端地说:半是天使,半是魔鬼。天使是善的极致,魔鬼是恶的极致。任何人都是在善与恶之间活着。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人善恶之度=思考方式 ×努力 × 能力。

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和格局修为(管理者核心能力提升71)(1)

君子: 90 × 90 × 60 = 486000;

小人: - 1 × 90 × 60 = - 5400;

恶人: -90 × 90 × 60 = - 486000;

恶魔: -100 ×100 × 100 = - 1000000。

由此可见:一个人是善是恶主要取决于思考方式。稻盛和夫认为思考方式最为重要,他说: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思考方式,因为能力和热情只有0分到100分,但是思考方式可以从负100分到正100分为止。”“作为人,何谓正确?”稻盛和夫将它作为解决一切管理问题的根本。

管理者的思维模式和格局修为(管理者核心能力提升71)(2)

稻盛和夫一再强调: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要把事业做强做大做久,理念人格最关键!

所以,我非常认同任正非的灰度哲学,他认为“灰度哲学”是华为的生命之树,“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因素,在一段时间内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灰度哲学在本质上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现实情况的思考方式。灰度既不是黑,也不是白;既不是对,也不是错;既不是好,也不是坏,是一种融合体,不走极端。灰度思维既不是“非白即黑”的反向思维,也不是“白加黑”的并存思维,而是“白黑融合”的和合思维。任正非说:“在变革中,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任何人都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白与黑之间某个点上,这就是人的灰度。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员工的灰度进行领导。领导就是要做到除恶扬善,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放之。”领导就是要正视、洞悉并尊重人性,彰显人性的光辉,遏制人性的黑暗。

用分配解决人性的自私,

用考核解决人性的懒惰,

用晋升解决人性的虚荣,

用激励解决人性的恐惧。

抓住人性,您就是卓越的领导者!

灰度哲学特别在用人方面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如果你的眼里看到的都是人的短处,那么你就会感觉到无可用之人。用人的艺术就是:让人的长处生效,让人的短处失效!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大约有95%左右都具有重复性质。凡是具有重复性质的事务我们都可以建立流程进行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对事讲流程”。流程无处不在。现代企业必须致力于流程建设并推动持续优化,基于流程确保“端对端”优质交付。华为之所以能从小农式作坊成长为世界超一流企业,流程优化居功至伟。 任正非说:“管理就是抓住三件事:客户、流程与绩效。”灵魂源于客户,责任止于流程,生存依靠绩效!

如果觉得文章有价值,请点击关注、赞赏并转发。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