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红绿灯历史(红绿灯的发展史)

前言

新版红绿灯引发争议,车主吐槽∶5天扣12分,看到绿灯都不敢走!

而新版红绿灯的设计者孙正良,被网友骂上了热搜。

一分钟了解红绿灯历史(红绿灯的发展史)(1)

红绿灯的目的,是为了让车有秩序通行,同时也可以避免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红绿灯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我个人认为:应该设计简单且有逻辑,让司机能够来不及思索地明白红绿灯所代表的含义,这才是成功的设计。

相反,如果像新版红绿灯这般,设计复杂,逻辑混乱,甚至取消了“读秒 ”功能,实在是匪夷所思,无法理解。

一分钟了解红绿灯历史(红绿灯的发展史)(2)

说到红绿灯,那么你也许会好奇∶这是谁发明的?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今天带你解密红绿灯的前世今生。

正文

红绿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相当的熟悉。

开车或者是步行过马路,都等过红绿灯,而最初的红绿灯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看到的红绿灯,是经过了一百多年两百年的发展历史,才是现在这样子。

因此,红绿灯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

一分钟了解红绿灯历史(红绿灯的发展史)(3)

当时的英国,没有红绿灯一说,人来人往过马路全凭自觉,这样的结果就是交通事故频发。尤其是英国的大城市伦敦,经常性发生马车撞人压人的事故,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红绿灯,马车和人同时抢着过马路,悲剧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伦敦议会大厦前,更是事故高发地!

于是,面对这样糟糕的状况,终于有人站出来了。此人名叫德哈特,是英国的一名机械师。

他发现,当时的英国很流行红绿装,尤其是在女性中间。当然,穿红装还是穿绿装,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一名女性穿的是红妆,那么就表示她“已婚”;相反的,如果一名女性穿绿装,那就表示她“未婚”。

一分钟了解红绿灯历史(红绿灯的发展史)(4)

德哈特发明红绿灯,正是受到了女性穿衣的启发。

1868年12月10日,伦敦大厦前广场上,人类历史上第一盏信号灯诞生!

该信号灯的设计和制造,均出自德哈特之手。他设计了一个7米高的灯柱,上面挂着红和绿两种颜色的煤气灯,警察站在灯下,通过皮带变换着两盏灯的颜色。

信号灯装上之后,伦敦议会大厦前的交通状况大有改观,所有行人和马车,在信号灯的指示下,井井有条的过马路,而后,再也没有出现过马车压人的场景。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情况只维持了23天。因为煤气灯突然爆炸,信号灯下执勤的民警当场殉职。因为此事,交通信号灯被取缔了。

一分钟了解红绿灯历史(红绿灯的发展史)(5)

随着蒸汽时代的结束,电气时代登上了历史舞台。

1914年,美国克利夫兰市恢复了红绿灯,而信号灯也不再是以前的煤气灯,现在换成了电气信号灯。随后,在芝加哥和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交通信号灯也逐渐开始普及起来了。

而中国的红绿灯,最早是1928年出现在上海的英租界。

说到这里,你也许有个疑惑∶红绿灯的红灯和绿灯已经发明问世,而那个黄灯是谁发明的呢?

一分钟了解红绿灯历史(红绿灯的发展史)(6)

而说到信号灯的黄灯,就不得不说一位中国人,他的名字叫做胡汝鼎。

因为信号灯中这个黄色的信号灯,就是他发明的。

胡汝鼎,他是最早一批出国留学生,怀着“科学救国”的满腔热血前往美国深造,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担任职员。而他发明的黄色信号灯,完全是来自一个意外的灵感。

一分钟了解红绿灯历史(红绿灯的发展史)(7)

一天下班后,他站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就在红灯快要结束变换绿灯那一刻,他正准备过马路,突然被转弯疾驰而过的汽车吓了一跳。回到宿舍后,他就在思考,红灯和绿灯的衔接过于紧密,中间没有缓冲和思考的时间,这样的话,非常的不安全。

一分钟了解红绿灯历史(红绿灯的发展史)(8)

思来想去,他认为∶应该在红灯和绿灯之间,加上黄灯,这样就给了行人和来往车辆一个思考的时间,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随后,他将自己的构想提给有关部门。很快,他的这一建议被采纳。

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开始走向全世界。

从三色信号灯诞生之后,全世界各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相应的对信号灯做出了完善。

一分钟了解红绿灯历史(红绿灯的发展史)(9)

而我国的红绿灯,还加入了倒计时读秒设计,这非常人性化,对等红绿灯的车和人而言,都非常地友好。但是,新版红绿灯竟然要取消这倒计时读秒,这让人十分不理解。

结尾

红绿灯从19世纪被发明,一直沿用至21世纪的今天,其中也有我们中国人的贡献。

而红绿灯的发明,可以说是伟大的发明,它让交通有秩序,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拥堵。

一分钟了解红绿灯历史(红绿灯的发展史)(10)

希望新版红绿灯,能够设计简单,逻辑清晰,让人一目了然,这也不枉红绿灯发明者的初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