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和木相处平静心灵)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们拥有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仍有人感受不到幸福,总是焦虑、烦躁、不安。

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和木相处平静心灵)(1)

森林氧吧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身为一名林业工作者,我也在思考,我觉得或许在森林里,在大自然中可以找到让心灵平静的方法。

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和木相处平静心灵)(2)

走进大自然

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和木相处平静心灵)(3)

融入原生态

和木相处,平静心灵的内涵是什么?

1.和木相处的内涵。

木,就是树木,就是森林,在这儿代表大自然的意思。相处一词,根据百度百科解释:是指共同生活,相互交往,是指人和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和木相处,就是与自然和睦相处。就是告诉人们把自然当作生命来看待,把自己当作自然的一分子,要和大自然在一起,与大自然连接起来,尊重她、敬畏她、热爱她!

相处,不是简单地贴近自然,也不是简单地走进森林。和木相处,要带着感情色彩,就像我们朋友间的相处,要有时间上的跨度,有相互熟悉的过程。犹如年轻人处对象一般,你必须先了解,有个大致的概念,然后再逐步深入。所以,相处用在这里,是指我们要与自然界紧密联系,逐步了解,并逐步达到熟知。

2. 平静心灵的内涵。

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灵。心灵鸡汤类书籍销售得不错,还有很多人去上一些让心灵得到净化修复的课程。我们小时候讲“五美”,其中就有“心灵美”。叶圣陶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美出自心灵,出自作者的高尚情操。”社会矛盾的新变化揭示物质财富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可见,心灵的平静是非常重要的。

3. 和木相处与平静心灵的关系。

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前者是方法,后者是目的。和自然相处,能够让我们从中学到许多智慧,从而让心灵得到平静。获得喜悦,获得宁静,获得幸福。

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和木相处平静心灵)(4)

置身于自然的怀抱

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和木相处平静心灵)(5)

体会平静心灵的内涵

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和木相处平静心灵)(6)

那种脚踏实地的充实

为什么要和木相处,平静心灵?

1. 生活的需求

美好生活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呢?我记得在哪里看到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幸福指数取决于你的邻居的富裕程度。如果你的邻居过得不如你,你会感到幸福;如果你的邻居都比你强,你就会感到不幸福。假设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个家庭虽然年收入不足万元,但却是村里最有钱的人,他就会觉得无比幸福。但如果在大城市,一个人纵然年收入百万,若周围都是千万甚至亿万富翁,他过得也不快乐,感受不到幸福。所以不要去比较,真正的幸福是内心的充实和充足。

还有很多人认为幸福是来自自己拥有的财富。房子越来越大,车子越来越有名气,但终究还是幸福指数低,创造财富是应该的,但若把它当作追求幸福的手段就错了。

还有人认为,自己的幸福是自己无法控制的,或者说是受外界环境制约或影响。比如,虽然你今天起床后感觉是良好的,但是一出门车碰了,或有人把垃圾掉你身上了,或是碰到一个讨厌的邻居说了一句你不想听的话,日常的琐事很多,都可能马上将你的心情破坏到极点,然后你开启了“忧虑频道”,愁眉苦脸,见到同事和朋友,不忘记诉说一番,将这些负能量传递给另一个人。这个人如果不会处理,他也会转入“忧虑频道”。其实,只要及时转换“心情频道”,不要让小事影响到你的心情,幸福快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凡事都在于心怎么想,心能否平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指标。而获得这种心灵的安静,有多种方法,从自然界获得是一种最经济最便捷的方法,大自然可以带给人类心灵的抚慰。

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如果你想要快乐,你就一定会快乐。自己是心情的主人,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不被生活牵着鼻子走,你有权利选择自己处于哪个频道,哪种心境。

2. 国家的推动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指覆盖每个人从生到死的全生命周期,涵盖预防、急病、慢病、康复、养老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其中还包括心理疏导。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对建设生态文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林业现代化发展和林业草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将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精神需求指什么?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以及身体的健康,从内到外通畅、愉悦。

3. 时代的诉求

休闲时代即将到来,休闲时代要求我们把生活节奏慢下来。但不等于啥也不做,而是要更加重视质量与效益,发挥工匠精神,把活儿做细。要过一种诗意的、高质量的生活。休闲两字都有“木”字,从另一个角度表示我们要真正休闲是离不开森林的,或者说在森林里我们可以找到休闲的智慧和力量。

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和木相处平静心灵)(7)

国家的推动

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和木相处平静心灵)(8)

时代的诉求

如何和木相处,平静心灵?

综上所述,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需要心灵的平静,国家将“健康中国”提上议程,国家林草局将自然保护地开放,让人们进入森林,休闲时代也要求我们把生活节奏慢下来,过一种高质量的生活。上述所有问题,在自然界都会找到答案。

有人说,我也经常去大自然啊,很好玩的,但回来又恢复常态了。那说明你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你将获得意想不到的力量,从而使心灵平静。

1. 林间散步法

走路,我们每天都要走路。那么,你在森林里走路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是在欣赏美景,还是在想着生活琐事?很多人匆忙走路,根本顾不上欣赏路边的风景。步道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途径之一,人们可以在步道上行走来亲近大自然。

林间走路要领,一是呼吸和步伐要一致,否则会越走越累,上气不接下气。二是留个心眼在脚上。三是边走边想:你知道你在走路吗,这是件很神奇的事,每一步都很稳健,很专注,优雅自在,安详坚定。静静地走着,陶醉于这一切。走下去,慢慢地,一股沉着、坚定、自信的力量,会在身上蔓延开来,别人看到的你会是精力充沛,光彩夺目,气场强大的形象。

2.林间呼吸法

呼吸很重要,生命就在呼吸之间。首先是要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呼吸每一口空气。大自然无偿地贡献给我们空气,空气中有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它们都是对我们身体很有益的。呼吸时要心怀感恩,感恩大自然。

其次,呼吸以踵。婴儿呼吸时,腹部一起一伏。那是孩子身体健康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呼吸越来越浅,很多人吸气只能到胸部。庄子名句“真人呼吸以踵”,寿以天齐。我们要养成深呼吸的习惯。

第三,呼吸时要专注。做到专注是能让心静下来并获得力量的好办法。

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和木相处平静心灵)(9)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和木相处平静心灵)(10)

敬畏生命、热爱环境、净化心灵

结语

通过进入大自然大森林,能促使我们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从而热爱生命,热爱环境,达到一种行为的安详、心灵的平静。当然,进入自然进入森林并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让你掌握一种平静心灵的方法。当你掌握了方法,从森林中回来,回到日常生活中来,你会发现随着心灵的平静,你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乐观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我觉得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于,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是自然的主体,我们与自然融合,向自然学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人可以获得自然力量,塑造自己坚强的性格,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不再焦虑、不再沮丧、不再愤怒、不再痛苦、不再自私,人人诚信友善,我们和大自然相处成一个文明和谐的大家庭,保护和敬畏绿水青山,打造我们心灵的金山银山。(作者:李吉龙)

编辑:高晓军、马银岗

来源:山西农民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