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的简介 我的母

作者 | 赵嘉强

我的母亲的简介 我的母(1)

我的母亲

母亲很平凡,却有着不平凡的一生。

我在闲暇之余想着写篇文章来纪念母亲,但是一想到母亲我却控制不住情感,忍不住的泪水往外流,几次想动笔却没写,我担心自己的写作能力有限,无法将母亲光鲜的一面展现出来,无论怎样,虽说水平有限但是能把自己想要说的心里话,表达出来也就足矣!

母亲卢英华生于1920年1月7日,母亲家曾有两个舅舅和一个姨,均在解放前病故,所以妈妈成了独生子女。

姥爷1916年就读于中国公学商业学府,曾经考取美国大学留学资格,但姥爷在家行老,曾祖父担心孩子小独自远洋怕出意外,所以没让姥爷远洋留学,谢谢老祖吧,不然在国外搞个洋太太回来,自然没有我妈,更没有我了。

我的母亲的简介 我的母(2)

我的姥爷

姥爷家封建意识浓厚,男尊女卑意识极强,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极力阻止妈妈读书,姥爷因为受新潮思想的影响,认为将来男女平等,女孩子不读书长大没有出息,所以与家庭抗争毅然搬出老家居住,支持妈妈读书。

妈妈上学已经虚十岁了,还好妈妈天生聪明,学习刻苦,很快赶上同龄学业,中学考上当时声誉最好的青岛市立女中(那时母亲家住在青岛市)。

读书期间,一次学校组织时事、常识测验,由学校统一命题,母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全校第一名,受到学校的物质奖励;在初中三年级一次作文考试中得了满分,被选入上海勤奋书局出版的:【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集】。

后来母亲考取北京辅仁大学,一人独自赴北京读书,父母不在身边,在刻苦读书的同时,还要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尤其患病时更是艰难。

在拜读母亲回忆录中体会到,在动荡的年代,求学之路之艰难,每天的学习安排就像赛跑一样,到了寒暑假也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还要找老先生补习家教。

妈妈读的书种类繁多,光书名就让我看得头痛,其中外语两门(英、法语)、西洋史(分上古、中世纪、三大阶段)、包括远古的中国史(分秦以前、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此外还有论孟一脔、论语)、逻辑学、地理学概论、教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古代史若干(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选读、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语文、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高等数学等。

我的天啊!就是把这些书看一遍已经不简单了,还要弄懂记住以备考试,学习真是刻苦,真才实学,日后被人们尊称为知识分子,实至名归!

1943年妈妈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并以文史系全班考试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母亲大学毕业后,正赶上我老姨去世,姥爷、姥姥在天津居住,身边无人照顾,所以在姥爷的劝说下,母亲回到天津照顾双亲,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母亲对此深表遗憾。

1944年母亲被广东女中聘请,正式成为一名教师,开始了园丁生涯。抗战胜利后,被中学时期的母校,圣功中学校长夏景如先生召回任教,由于工作能力突出,被任命为中学教务主任,那年母亲只有26岁。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了,母亲留任圣功学校当老师,后来转入其他学校,教书育人一干就是三十年。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妈妈对待工作尽心尽力,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自己所爱的教育事业,可谓桃李满天下。

我小时候经常半夜醒来,看见妈妈在灯光下批阅学生作业,厚厚一摞作业,妈妈都认真对待从不马虎,然后还要背转天授课内容。

妈妈上课不带教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上历史课结合历史故事把枯燥的内容讲得绘声绘色;地理课无论世界地图还是中国地形随手就画,结合地域文化、典故和经济发展前景讲地理课,让学生听得趣味盎然;对古典文学课那更是信手捏来,妈妈的学生经常来我家串门,对妈妈授课水平,那是赞不绝口。

我们兄妹,从小受父母的影响极深,父亲赵晋深是天津著名书法家,天津很多牌匾都出自爸爸的手笔,如:古文化街娘娘宫里面的牌匾“垂佑瀛堧”,还有对面戏台上的“乐奏钧天”就是爸爸写的,却是妈妈出的词。

我的母亲的简介 我的母(3)

父母联合为天津古文化街娘娘宫题写的匾额

爸爸在天津一共写了三百余幅牌匾,爸爸品行厚德,为人谦虚,做事严谨,爸爸的故事以后再续写。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着我们成长,我很少听到父母与我们讲大道理,也许应了那句老话,身教胜于言教吧,我们兄妹都在学习父母做人的样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知道如何去做,该怎样做,很少让父母操心,因为父母的榜样,在我们心中落下了根,父母的身教对我们终身受教,受益匪浅!

我五岁那年,家里来了姥爷的同事,姥爷给我介绍:“这是胡爷爷”(意思让称呼胡爷爷),我双手合十答道:久仰!久仰!给胡爷爷笑得前仰后合,其实我当时真的不明白“久仰“是什么意思,只是听长辈们这样说过而已。

长大了我喜欢穿中山装,戴着围脖,那气质好像有多大学问似的,与女友见面问我学历,答:小学五年级没毕业,女友以为我在开玩笑,说我幽默,哪里呀!我确实小学没毕业呀!咋办?

在知识分子家庭长大的孩子,从骨子里的气质就那样,毫无做作而言,还是那句老话“近朱者赤”嘛!举止不学而存在,完全是受父母影响,传给我们,其实就是父母身影的翻版。

1970年爸爸干部下放去津南区葛沽农村落户,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弟弟还有我都被干部下放“四带”政策,而被迫一同随父亲下放农村。

爸爸在大队当秘书,为支部书记写材料,妈妈在农村小学校教书。妈妈不仅教学生,而且连带着教农村小学老师,妈妈成了“活字典”,很受学生和老师们欢迎。妈妈教书认真,知识渊博,使当地孩子非常幸运地在那个时间段受教于卢老师。

妈妈、爸爸到农村后尽心尽力的工作,受到当地老乡们的认可、称赞!在那个年代农村还很落后,副业很少,只靠种地来维持生活,赶上灾年丰收无望,老乡们太困难啦!妈妈经常帮助他们,借钱、捐物给老乡解困,毫无经济来源的老乡无力还借款,只能拿几枚鸡蛋作为补偿,妈妈在其中享受着微薄善举的满足。

妈妈已将热情投入这片土地,与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家在农村这几年,同样也受到乡亲们很多帮助,就拿安家盖房来说,他们给我家盖了三间砖房,一间土房,土房建设是超出预算的,纯属感情加盖,一个大大的院子很是宽敞,地点选址也是最好的。

再如,我知情选调,就是在众多知情当中第一个选调进城的,这都是受益于爸爸、妈妈与乡亲们感情融合的结果。至今,已经过去五十多年,爸、妈已故去,但老乡们仍然不忘与爸、妈的那段情谊!

1978年1月8日天津外贸系统在天津举办对外贸易国际展览,需要书法人才为其书写广告牌、宣传标语、展览前言等,需要爸爸这样有书法功底的人而将爸爸调回天津。

爸爸单位给解决了住房,我们全家回到市里,办完展览后不久,爸爸、妈妈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整日忙碌的身影突然安静了下来。

妈妈退休后受到国家的重视与认可,为妈妈颁发了任教三十年纪念奖章,从此妈妈虽说不再任教,但是有关教育方面的社会活动仍在继续。在新华中学担任校友会副会长一职,为国家受灾的地区、捐款、捐物,尽所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妈妈退休后发挥所学专长,受天津市文史馆的聘请将历史文献书籍手稿进行誊写,其中包括:

  • 袁世凯的【养寿园奏仪】手抄本,共二十多函,其中多为满清末年政治、外交、军事、教育等有关史料,欲与现代简化字及用新式标点誊写清楚以备出版。
  • 【徐世昌日记】
  • 【曾国藩幕府李兴锐日记】

因为这些记录的都是当时与历史的陈迹,誊写点刚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学与历史知识的积累,没有文学功底则看不懂半文言语句,没有历史知识则看不懂写的内容是什么,断句必将出错。

更见功力的是这些笔者都是用毛笔书写的行草书,不懂书法的别说翻译内容了,看都看不懂写的什么字。

据说图书馆在请妈妈之前也曾请过几位天津的文人老先生来翻译、点刚书籍,但都不能胜任而放弃。

妈妈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全部工作,于1987年被列入中国历史丛书出版,书中签署了妈妈的名字,妈妈很欣慰,用余热为国家做点微薄贡献心满意足矣。

阳光总在风雨后,妈妈的人生追求无止境,快70 岁时上了老年大学学习国画,我没看好妈妈能在绘画方面有何发展,因为妈妈从来没画过画,纯属是门外汉,要从头学起,何况学的是国画,软毛笔没有几年功力,何谈画画,哎!

我的母亲的简介 我的母(4)

母亲的绘画作品

画着玩吧,我这么想,谁想到一年过后妈妈已经参加了书画展,成为天津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母亲画的竹子登载在天津出版的画册中,让我惊叹不已!

妈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写了37万字的自传,书名:“心雁南飞”。每每读起来让我回忆起妈妈的往事,怀念之情无法控制,历历在目的生活场景,总让我感觉妈妈没有离开我们,就在身边。

妈妈84岁时患上脑栓塞,喝水吃饭吞咽有些困难,姐姐因此提前退休,白天守候在妈妈身旁,全力照顾;我们哥几个轮流值夜班照顾妈妈。

妈妈很坚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在重病期间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

那时,虽说我们在单位工作都很忙很累,但是照顾妈妈一刻也不能放松,经常为了照顾妈妈我们整夜未眠,第二天还要继续上班,就这样我们乐在其中,妈妈在身旁,心中总感到有股力量!幸福感无以言表!

我的母亲的简介 我的母(5)

母亲八十岁时与我的合影

经天津市中医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精心治疗,妈妈的病情几经反复。第一附属医院(鞍山西道)的牌匾是爸爸所写,另外我跟院长、主任医师都很熟,医生用各种医疗方法全力为妈妈治病。

医生问我:“能否用贵重的药,自费药会很贵”,我毫不犹豫地答应:没问题,只要能治病最贵的药敞开用,钱不是问题!

就这样又维持了两年,最后一次去医院时,妈妈预感不好,用似乎听不清楚的语言对我说:“老四,你是孝子。”我感动得哭了!

是啊!我从没离开过妈妈半步,妈妈的话让我预感其严重性,妈妈没留任何遗憾,安详地走了!我亲爱的妈妈!妈妈呀!孩儿想您!想您!

妈妈一生很平凡,默默无闻的工作,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妈妈很伟大,以仁爱之心待人。母爱的潜能无处不在,妈妈一生勤劳、奋进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为了怀念妈妈我特意写了一首歌词:

妈妈

妈妈,我每次打开电脑,

都要首先找出您的照片,

端详着您慈祥的笑容,

回想着您为我们付出的艰辛。

您用一生的勤劳,

换来的爱,抚育着我们,

在您的呵护下,我们已长大成人,

我们也有了各自的家庭,

儿孙满堂的幸福是您的功绩。

妈妈,当您老了,生活富裕了,

孩儿想为您多尽孝时,

可是时间不等人,

您是最伟大的母亲!

您是我们永远割舍不下的亲情。

妈妈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您,

思念着您对我们慈爱的一生。

妈妈啊!妈妈!我们永远思念着您!


作者赵嘉强61年至66年在常德道小学上学,后毕业于天津十二中学;70年随父下乡到津南葛沽南辛房大队当知青;75年选调长征砖厂;80年当警察。政法学院毕业,三级警监,正处级,2014年退休。


采稿 校对 编辑 | 紫石

关于我们

“情系五大道”公众号、头条号汇集了五大道人讲述的老故事及五大道人的文学、摄影作品等,旨在重温五大道老时光、探寻五大道人的生命轨迹、弘扬五大道的人文精神。欢迎新老五大道人踊跃投稿,文字、口述均可(有意者请在私信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本号刊登的文章(不代表本号立场)均为原创,不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