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铅和死铅有什么差别(常见的铅原来如此恶毒)

在2026年之前,我国将全面禁止水银温度计的生产和销售。因为水银是一种重金属,学名叫作汞,它也是一种有毒物质,特性是非常容易挥发,对人类的危害也非常大。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重金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而铅金属就是最典型的一种对人类健康有害的重金属,1年前的7月23日,铅被列入有毒有害污染物第1批名录。但是人们从古至今都对铅又爱又恨。

活铅和死铅有什么差别(常见的铅原来如此恶毒)(1)

不无夸张地说,铅金属是人类第一种使用的金属。从古代到近现代,一直被人们广泛地使用。铅矿一般伴随锌矿所生。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建筑业,铅酸蓄电池产业,武器,防辐射物料,和多种合金行业中,都会经常使用到铅金属。

人类在七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注意到铅金属了,它分布非常广泛,也非常容易提取所用,熔点在370.5度左右。通过高温萃取,就可以得到纯度比较高的铅金属。科学家们认为,在3000多年以前,人类就会从铅矿中提取铅金属。而这些矿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方铅矿。

活铅和死铅有什么差别(常见的铅原来如此恶毒)(2)

活铅和死铅有什么差别(常见的铅原来如此恶毒)(3)

人们发现铅矿和银金属类似,有着白色的耀眼高光,也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类黑色的氧化物。人们利用这种氧化物作为书写工具,这也是铅笔名称的来源。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人也经常用铅的氧化物来描眉画鬓,起到眉笔的作用。

铅在古代比较易提取,所以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金属。和银容器,金容器,锡容器一样,铅也被做成了各种容器。古罗马人把铅的用途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部分。他们发现用铅储存的葡萄酒,要比用铜制器皿储存的葡萄酒要甘甜得多。

活铅和死铅有什么差别(常见的铅原来如此恶毒)(4)

用铜制器皿储存葡萄酒会有一种铜锈味,而用木桶储的藏葡萄酒,会发酵变酸。但是铅器皿则不然,铅本身味甘回甜,久存的葡萄酒会越来越甘甜,但是因为科学所限,古人并不了解铅的有毒性。古代罗马人安装的引水管都是铅金属。从饮用水到煮饭做菜,铅金属渗透到古罗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甘蔗和甜菜在当时没有传入大面积种植,所以对于甜味剂的向往都来自蜂蜜和应季水果,这些都只能作为上流贵族享受的甜味剂,普通人根本无法享受。罗马人有一天发现,用铅器皿熬制醋,会产生非常甘甜的物质,所以平民百姓也用这种物质代替昂贵的蜂蜜,其实这就是最典型的铅糖。

活铅和死铅有什么差别(常见的铅原来如此恶毒)(5)

活铅和死铅有什么差别(常见的铅原来如此恶毒)(6)

所以当时古代罗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左右,而贵族摄入的铅金属更多,所以他们平均寿命只有25岁左右,严重的血铅超标导致了他们的生育能力的降低,记忆力减退等问题,铅元素在他们的骨骼里的沉积,也彻底摧毁了他们的健康。

而在我国古代,对铅也非常着迷,铅甚至被作为一种中药广泛地用到各种方剂中去,想想都可怕。古代人认为铅可以止血化瘀,阻止脓疮腐烂。但是如今,我们已经知道铅金属在人体内百害而无一利,在人体内的半衰期长达近1500天。

铅中毒之后会沉积在骨骼牙齿,五脏六腑,毛发和皮肤中,最后会转移到血液当中中。当铅金属摄入量大于排出量之后,会产生头痛,恶心,失眠,乏力,食欲不振,不育,记忆力减退和认知障碍等。

活铅和死铅有什么差别(常见的铅原来如此恶毒)(7)

而在西方油画材料当中,画家们普遍把铅金属浸泡在醋中,只要时间充分,就会产生一层铅白,而这种铅白就是油画中的各种高光材料。所以许多画家,最后都是疾病缠身,这与铅中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常见的铅竟然如此恶毒。

现代人已经了解了铅的危险性和铅的主要用途。如今铅最普遍的用途就是用铅做蓄电池。在许多电力机动车中,铅酸电池往往是不二的选择,价格便宜,动力十足。用二氧化铅和金属铅作为正负极,用稀硫酸作为电解溶液,就能够做出内阻非常小的蓄电池。这种蓄电池可以承担电动车辆的日常动力能源所需。

活铅和死铅有什么差别(常见的铅原来如此恶毒)(8)

但是如今,血铅超标的问题早已经摆在了人类的面前,据专家们预测分析,每10名幼儿中就有1名幼儿血铅超标。血铅超过450µg/dL,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权。在日常生活中,汽车尾气,二手烟,化妆品,日常用品,油漆,绘画颜料,印刷品,玩具这些随处可见的物品中,都有铅的存在,很容易造成铅超标。

但是多食用含维c,钙及蛋白质的食物,就可以降低铅的吸收。虽然现在人们对铅谈之色变,但是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于铅物尽所用才是人们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活铅和死铅有什么差别(常见的铅原来如此恶毒)(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