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

双减

作业设计

玩数学,让作业“动”起来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1)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2)

数学

学科

“双减”之下,数学作业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回到学科特色,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学科素养?巴蜀数学学科多年来持续研究“综合与实践”作业设计,回到儿童真实生活,让数学作业“活”起来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天地,

一起去看看孩子们最爱的数学作业。

乐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学会正确认识钟表时间是低年级孩子要掌握的一项生活必备能力之一。基于一、二年级掌握了认识时间的知识点,学习了“天宫课堂”后,老师们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实践作业《安排我的一天》

用星球、火箭、空间站元素绘画钟表、制作钟表……一年级通过动手实践来创意设计自己的钟表,并记录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来感受钟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3)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4)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5)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6)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7)

二年级则是以讲故事的形式,采用画画、拍照或文字等来描述。小朋友不仅要记录这一天所做的事情,还要在钟面上对应画出时针和分针来表示时间。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8)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9)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10)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11)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12)

BA·SHU

善思:在动手中研究数学

“一亿有多大?”“小区圆形花坛可以摆放多少盆小花?”看似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在三、四年级的实践作业中,孩子们基于真问题,进行真研究,生成真成果,在动手中研究数学,培养数学的量感和数感。

例如以“周长”为主题的三年级实践作业,同学们选择常见的花坛,与社区“X导师”一起研究,通过绳绕分段再量绳后求和的方法计算周长,从而解决小区里圆形花坛摆多少盆花的真实问题。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13)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14)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15)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16)

四年级同学们在探究“一亿有多大”的实践作业过程中,经历了“猜想→实验→推理→对照→分享→总结”六个维度知识的探究过程。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17)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18)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19)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20)

一亿太大不易测量怎么办?当真实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解决方法,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发展数感:如100张A4纸的高度是1厘米,100粒大米的质量是2克……

BA·SHU

活用:在运用中解决问题

基于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圆”等知识的掌握,五、六年级实践作业侧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在五年级实践作业《小小的树叶作用大》中,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测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测量生活中常见的树叶面积。有的同学先把树叶拓在格子图上,再用数格子的方式进行估算;有的把树叶的形状勾勒出来,再把它转化为学过的规则图形,再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21)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22)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23)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24)

基于六年级学生对“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自行车里的数学》实践作业结合数学学习(圆、比),通过微课(自行车发展史、自行车工作原理),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将知识再次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数自行车的前后轮的齿轮数和测量前后轮的直径,自主“设计”一款美观实用的自行车。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25)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26)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27)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28)

小学数学双减作业设计培训(在行动作业设计)(29)

BA·SHU

作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高质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有益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巴蜀数学学科回到学生生活逻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兴趣等差异,设计综合实践作业,让学生在“乐学、善思、活用”中学得真实,学得有趣,学得快乐。

END

责任编辑/李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