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敌疲我打的方针是哪一句(曹刿论战用敌疲我打的战略方针)

曹刿论战》是春秋时期的一篇战争论述文章。作者为左丘明。左丘明是鲁国之附庸小邾国之人。他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 。他曾担任鲁国史官,为了解析《春秋》而写了一本书《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的代表。这本《左传》是作者从历史学家的角度,采取了《春秋》的大纲,又参考了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

由于《左传》史料详实,文笔生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和司马迁均尊称左丘明为“君子”。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我们从下面这篇《曹刿论战》就可以看到左丘明叙述战争的智慧和他的文采。

曹刿论战敌疲我打的方针是哪一句(曹刿论战用敌疲我打的战略方针)(1)

曹刿与鲁庄公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直译: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国出兵讨伐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这是高官们讨论的事,你又何必参与期间呢?”曹刿说:“那些高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故此曹刿去见了鲁庄公。他问:“你准备凭什么作战?”鲁庄公答:“衣食这些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必须分给众人。”曹刿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你的。”鲁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我从来不敢虚报,都是很诚实地奉上。”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和保佑你。”鲁庄公又说:“大大小小的所有案件,我虽不能全部了解清楚,但我一定力争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你尽了本职的一件事。可以凭这个打一仗了。如果开战,请允许我一道去。”

曹刿论战敌疲我打的方针是哪一句(曹刿论战用敌疲我打的战略方针)(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与齐国军队战于长勺。鲁庄公想要击鼓开战。曹刿说:“不可以。”于是他们看着齐军击鼓三次。这时曹刿才说:“可以击鼓了。”于是鲁军击鼓奋战,齐军大败溃逃。鲁庄公想迅速追击。曹刿说:“不可以。”然后他下车观察齐军逃跑后留下的车辙,又登车手扶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然后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军乘胜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时,靠的就是勇气啊。第一次击鼓后,士兵们勇气倍增。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完全衰竭了。在齐军衰竭之时,我军的勇气还是充盈的,所以我们取胜了。齐国是个大国,他们的情况很难预测,我担心他们撤退时会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十分凌乱,又看到他们的旗帜已经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赏析:

曹刿论战共分三段。

第一段:写战争前的准备。其实是曹刿拷问鲁庄公,看他这个国君是否是个贤明的君主。鲁庄公回答了三个方面。一是衣食方面,自己会分给他人;二是祭祀贡品,自己很诚实不虚报;三是对于属地的案件,自己都争取认真处理。曹刿认为前两条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第三条——自己对鲁庄公的考核通过了,说明这个君主基本合格。于是同意开战。

第二段:写战争的过程。古代作战时,战前都要击鼓。鲁庄公一上来就按照惯例准备击鼓。但是曹刿制止了他。等齐军三次击鼓完成后,曹刿才让鲁庄公下令击鼓。在齐军大败撤退时,曹刿也不让鲁庄公下令追赶,而是下车观察了齐军的车辙,又等车看了远处齐军的旗帜后,才下令追击。

第三段:写战后的总结——解答鲁庄公的询问。首先说了等待齐军三次击鼓的原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是本文的重点。然后,又告知自己下车以及登车远望的原因,说明了曹刿非常细心,思维缜密。以上两点,就是本次战役取胜的根本原因。

曹刿论战敌疲我打的方针是哪一句(曹刿论战用敌疲我打的战略方针)(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既看到了曹刿的军事谋略才能,又看到了左丘明的精彩文学本领。

从军事角度来说,曹刿正确地运用了战略防御原则——战争开始之前“取信于民”,战争中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反攻和追击时看准有利时机,这样才能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毛泽东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过:“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从文学角度看,这是一篇记述战争的佳作。作者选取材料很精准,构思十分精到,让读者既看到战场中的精彩之处,又领略了人物的卓越表现。曹刿沉着冷静,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果断地号令军队,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