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稳就业力度的思考(三季度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随着各项稳增长稳就业政策加力落实,三季度就业形势有所好转,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力保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尤其是重点群体就业得到保障,青年失业率从7月的历史高点继续下降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关于加大稳就业力度的思考?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加大稳就业力度的思考(三季度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关于加大稳就业力度的思考

随着各项稳增长稳就业政策加力落实,三季度就业形势有所好转,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力保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尤其是重点群体就业得到保障,青年失业率从7月的历史高点继续下降。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6%,其中三季度均值为5.4%,比二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三季度就业形势总体好于一季度和二季度。但9月份受疫情多发散发影响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出现一些波动。”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表示,一季度,前2个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3月份受疫情影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二季度,4月份调查失业率继续升高至6.1%,5月份以后,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一系列稳经济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地显效,调查失业率开始回落,6月份降至5.5%。进入三季度,7、8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7月份为5.4%,8月份为5.3%,9月份受疫情多发散发影响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

王萍萍介绍,从就业的主体人群看,25—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三季度均值为4.4%,明显低于一季度4.9%和二季度5.0%的均值水平;本地劳动力失业率三季度均值为5.3%,比二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三季度就业形势好于一季度和二季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针对青年失业率较高的问题,深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持续实施青年专项技能培训计划、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等”王萍萍称,三季度以来,重点群体就业形势有所改善。8、9月份,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连续2个月下降,9月份为17.9%,比7月份高点下降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大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作为灵活就业群体之一的农民工,9月份就业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王萍萍称,“外来农业户籍人员就业稳定性相对较低,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9月份外来农业户籍人员失业率达到5.5%,比8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针对农民工群体失业率波动较大的问题,不断完善农民工就业创业帮扶措施,大力实施以工代赈。

王萍萍表示,尽管9月份受疫情影响,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但从下阶段情况看,就业保持稳定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工业、服务业生产企稳回升,经济持续恢复为就业形势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各项稳就业政策持续加力,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困难大户,全面实施“降、缓、返、补”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有力促进了就业稳定。三是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产业新动能继续增长,新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修订后的2022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净增158个新职业,首次标注97个数字职业,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影响失业率的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这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持续的疫情影响居民实际收入,像灵活就业群体,他们的工作时间在减少,有效收入也在下降,所以非正规就业人群收入下降,因此消费需求不足。

同时曾湘泉提醒,也要看到当前就业市场存在“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一是不少企业对普工、操作工、包装工、线装工等蓝领工人的需求依然非常高,但青年群体到工厂工作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今年高校毕业生是1076万,明显高于去年,且还未将回国留学生计算在内;同时招聘需求人数小于去年同期。加之中国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又进一步加剧了当前就业结构矛盾。

“目前宏观经济下,很多企业、小企业可能就倒闭了或者关掉了。这个时候就业的招聘需求量下来。甚至很多企业裁员,那就业肯定受影响。”曾湘泉说。

“现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是宽松与否的问题,而是有效与否的问题。”曾湘泉表示,所以传统的总量政策效果都不明显。现在可能是调整一些收入政策更为有效。比如在目前的特殊时期,给予低收入群体进行适当补贴。

具体的政策建议上,曾湘泉建议,一是构建收入增长机制,增加消费需求,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扩大内需是保增长和稳就业的前提。此外,受疫情冲击或影响,灵活就业人群非常敏感,他们的工时和收入都在减少。非正规群体的就业问题很突出,对他们遭受疫情影响目前没有收入补贴机制,减税或免交社保之类的政策对他们用处不大。

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其岗位创造能力和规模。对中国来说,中小企业是未来创造高质量就业的主体。要发展中小企业,一方面要扩大加速折旧范围。同时,应研究启动千亿人力资本投资计划,通过政府和市场化的平台构建模式,定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应用和培训服务,通过提升中小企业岗位创造能力和规模,为未来几年日益增加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出路。现在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中小企业,这与中小企业的硬条件还是软环境上都有一定关系,要亟待解决。

三是,扩大“见习计划”范围,为中小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支持。

四是, 完善就业监测体系,制定更为精准的就业促进政策。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从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上还看不出来。城镇调查失业率变化幅度非常小。加之,未排除季节因素,其与宏观经济联系的敏感度较低。因此,需要完善就业监测体系,制定多口径的调查失业率监测指标。

五是,积极开展就业政策评估,切实落实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从去年到今年的青年失业率上升,有宏观经济和劳动供给方面的原因,也有一些政策干预造成的需求冲击或影响的问题。比如房地产、互联网和教培行业,这三个行业的政策对青年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影响特别大。因此,建议今后国家出台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前,要引入就业效果评估,尽可能降低对就业的冲击和影响。

“对于高校本身来讲,也要推动改革,要引入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流程,构建知识地图和能力清单。”曾湘泉表示,由于整个招生规模中,文科生过多的问题很突出,未来几年文科生的就业将面临巨大挑战,各类学校亟待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

最后,要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推动相关司法工作。当前市场中有很多错误信号,实际上与歧视有关,因此中国需要推动反就业歧视立法和司法。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提高就业中的劳动市场匹配效率,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就业市场反歧视工作,特别是反歧视的司法,不仅要制定公平的就业法规,更需要有一套技术或方法来实施,包括职位评价制度等,由此来具体落实反就业歧视的司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