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

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组明代中晚期浙江籍官员的证件照。其中,一位名为刘博渊的官员有这样的经历:

50岁时办理提前退休,可能心情太过舒畅,在家又活了53年,直到103岁才去世。

证件照中,这位刘姓官员露出狡黠的微笑,十分灵动,甚至还有些可爱。看了他的经历后,一些网友们打趣:“简直是我的理想生活”。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1)

明代官员的证件照。来源/网络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2)

明代官员的证件照。来源/网络

看来,古人的生活节奏与我们也挺相似的:上学、上班、退休。

漫漫退休路,古人是如何度过的?他们退休时,都会做点什么呢?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3)

古人也有退休概念?

想要开启高质量的退休生活,第一步是要获得退休资格。

那么古人也有退休概念吗?其实,“退休”一词并不是近代才有的概念。因为古代普通民众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上班概念,且史书中记载较少,所以本文讨论的退休人群主要是指古代有正式编制的官员们。古人言辞讲究,“退休”一词也有很多种说法。如果你在史书中看到“致仕”“乞骸骨”“告归”“致事”“致政”“告奉养”“请老”这类词语,那不用怀疑,一定是官员们在谈论退休的事情。

那么,古代的官员要几岁才能退休呢?

《礼记·曲礼》有云:“大夫七十而致事”。没有看错,古代官员退休比我们晚的多,七十岁才能退休。古人的平均寿命本来就很短,“人到七十古来稀”,古人中能够活到七十岁少之又少。因此这样的制度规定,实际就相当于让古代官员们在岗位上工作一辈子了。尽管看着有点不太合理,但作为礼法之一的“七十而致事”还是流传下来,为各个朝代所遵循。

明代,官员的退休年纪发生改变。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将退休年纪调整至六十岁。后来,明代的退休年纪又被调整为“京官文官年七十,地方官六十五,武官年六十”。清代,官员遵照的原则大体上还是七十致仕。

制度规定是一回事,实践又是另一回事。翻看官员们的履历,能够发现有大批官员都没有在七十岁准时退休。这些“不走寻常路”的官员,大致可以被分为两类:

一类,年纪达到七十岁,却不能退休的官员。

古代年满七十的官员,如果口齿清晰,看着不太衰老的,仍然有被继续留用的可能。新旧《唐书》记载,相当多的官员年过七十后仍然受到重用,如太宗朝的虞世南、高宗朝的许敬宗、玄宗朝的杨慎矜、代宗朝的郭子仪、宪宗朝的杜佑等等。

元代也是如此,元代皇帝不太允许从事医术、阴阳占卜、工艺制造这类技术性官员退休。以郭守敬(1231-1316年)为例,郭守敬官至太史,精通天文、水利、数学、测绘,也算是一名技术性官员。郭守敬为官时期深受皇帝重视,《元史》记载,大德七年(1303年)元成宗下诏,凡年满70岁的官员都可以退休,但独有郭守敬不行。此时,郭守敬已经72岁了。在诏令的规定下,年逾七十的郭守敬只能继续在岗位上工作。延佑三年(1316年),郭守敬离世。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4)

影视剧中的郭守敬,元朝最著名的科学家。来源/网络

另一类,没到七十岁,就因特殊原因提前退休的官员。

古人退休制度有一定弹性,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熬到白发苍苍才能离开官场。他们还有一个途径可以告别官场——提前致仕,也就是提前申请退休。官员申请提前退休的原因很多,既有自身能力不够、识趣提前退出的;也有厌恶官场、在利益斗争中失败而被迫退休的;还有要回家侍奉父母、或是自身有疾病实在不能胜任的。

提前退休的官员中,有一部分官员确实是自身患有疾病,想提前返乡,安度晚年。如明代礼部尚书冯琦(1559-1603年),因患病,连上“十六疏乞休”,但是最后皇帝还是没能准许他的请求。对这部分官员来说,他们固然应为受到皇帝的重视而感到荣幸,但是失去自由的滋味也着实有些无奈。

不过,对大部分普通官员来说,主动申请提前致仕,获得批准的概率是很高的。在很多朝代,皇帝还会对提前致仕的人员予以奖励。

这是因为,官员如果选择提前致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朝廷冗官的情况。同时,提前致仕也相当于让贤,留出位子给更年轻的人才。

唐代初年兵部尚书李靖,他因腿脚不便无法料理军政事务,申请提前退休。唐太宗读完李靖的奏疏后,对他的行为十分赞赏:

“自朕观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而能知足者甚少。世人不论贤愚,多不能自知,才虽不堪也强要当官,身已老疾而仍想任职,绝不放弃权位。公能知大体,深足可嘉!”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5)

唐代第一名将李靖。来源/网络

无论是按制正常退休,还是自请退休离职,官员走出衙门的那个瞬间,心情定是无比惆怅的。

未来的路,该往何处走?

从历史记载来看,绝大多数官员会在退休后返回原籍。“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回归故土在中国人传统意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退休的同义词“乞骸骨”,意思就是请求皇帝使自己骸骨归葬故乡,足见古人对故乡的依恋。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回到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此时他已年逾八十,面对家乡的种种变化,他感慨万千,写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等脍炙人口的名句。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6)

影视剧中的“何执正”,以贺知章为原型。来源/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截图

官员之所以在退休后不选择留在继续京城,除了“长安大,居不易”,在大城市生活不易维持外,还有那份对故乡、亲人深深的依恋。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7)

古人能拿多少退休金?

脱离官场、回到家乡后,官员们步入了新的人生轨迹。总的来看,高级官员在退休后,生活比较有保障;而中下层官员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往往为生活所累。

官员们退休金的多少与当时的经济状况、官员自身的社会能力都有关系。一些官员能够在退休后拿到全俸,一些官员则只能拿到半俸,甚至更低。

汉代,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后能够拿到原来三分之一的俸禄。汉平帝元始元年,诏令“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叁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由于粮食运输困难,汉代的俸禄并非都是实物,官府会将谷米折成钱币发放。

东汉,退休金稍微有所提高一些,既给予钱币,又发放禄米。魏晋时,官员退休后也有补贴,梁武帝曾下诏,规定退休金为在职时期俸禄的二分之一。但因为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很大,退休制度不够完善,许多官员即便是年纪到了,也不愿选择退休。

唐代的俸禄主要是米或田两种形式,制度规定五品以上致仕的文武职事官,待遇是在职时俸禄的一半。对于有功之臣,皇帝会特别准许他们享受全俸。宋承唐制,退休官员同样也是拿在职时一半的俸禄。但是,宋代的冗官现象严重,为了鼓励官员退休,皇帝会给愿意退休的官员许多优待,甚至一度同意官员们在退休后领取全俸。北宋一代,给予官员优厚的退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冗费现象。

辽金时期,统治者也是给予退休官员半俸。有趣的是,金代有勒令退休的制度,这个制度专门针对年老体衰但不愿意退休的官员群体。一旦被勒令退休,就不能享有薪俸。元代,致仕后家贫的官员享有半俸待遇。

明代,官员基本没有退休俸禄。不过,统治者会给予按照礼法退休的官员较好的政治待遇。退休官员虽然没有实权,却拥有品级,能够继续享有在职官员免税免役等特权。同时,皇帝也会给他们发放俸禄、派遣杂役、赏赐宅第等。官员退休返回原籍时,路上所需花费,朝廷也会一并报销,这些都能看作是一种经济补偿。此外,对生活有困难的官员,朝廷也会给予关怀。《明会典》记载,明成祖时,没有子嗣赡养的退休官员,可以每月可以拿到两石米,直到去世。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8)

明代官员。来源/网络

清代,退休官员的待遇分全俸、半俸、不食俸三种,但总体经济待遇比明代好了许多。官员们退休后不仅仍名列官籍,享有免税免役特权,同时也拥有向皇帝陈诉地方政务情况的权力。

除了经济待遇外,退休的部分官员还有一大福利——恩荫子孙。这种因上辈有功而使得后辈在做官上有特殊待遇的制度,也被称为恩荫制度。唐代以前,荫补在皇上特恩赐给后才可获得,唐代开始,致仕荫补成为一项制度。官员的子弟可以凭借荫补机会选择进入官场,他们的仕途相对普通人来说更加顺畅。对大家族而言,恩荫不仅是一份荣耀,同时意味着政治与经济地位的保障。子嗣为官,光耀门楣,对退休官员来说也是一种保障。

唐代以后,官员的养老费用主要是由各州县发放。退休官员们往往手持一张券,经过州粮科院查验通过后,到州县的粮仓领取俸禄。有了这份物质保障,官员们的退休生活便可以正式开启了。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9)

明代官员。来源/网络

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生活

退休是人生道路中重要的转折点,选择的道路不同,官员退休生活的幸福感也不太一样。那么,古人怎么度过他们的退休生活?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10)

隐居山林,清贫度日

部分官员之所以选择退休,并不是因为他们到了法定年纪,而是出于对官场的失望。退休之后,这部分官员往往会选择隐居避世,最典型的是陶渊明。陶渊明先后做过五次官,后因官场腐败、仕途险恶,决定回乡。归隐后,他曾写下许多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诗中流露其出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但是,由于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陶渊明退休生活十分清苦。尤其是回乡第二年,他的居所还曾遭遇过一次火灾。火灾之后,他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再如杜甫。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毅然辞去官职。但是当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他不能回家,只能携家眷入川,暂时栖身于茅草屋内。大雨过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从居住环境看,他的日子也过的十分清贫。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11)

杜甫草堂风光。摄影/ebu渤渤,来源/图虫创意

再次就业,以维生计

由于部分中下层官员退休后没有保障,他们不得不开始寻觅一份新工作,养活自己。退休的官员大部分是饱读诗书的文人,文字表达能力出众,他们就利用自己的学识,赚取生活补贴。

例如明代以后墓志流行,很多文人开始撰写墓志,获得“润笔”之费。还有一些官员选择投身商业,如明嘉靖时期的官员沈汉因上疏被罢归,回到家乡后,便投身商业,家业大兴。

除了这些,一些退休官员也会回乡办教育。明代何良俊曾言:“士大夫居家宜谨身循礼以训子孙、式里巷”。投身教育事业是退休文人们的绝佳选择。许多人回乡后选择做一名塾师,既可以服务乡里,也可以获得一定补贴。

遍历山川,欣赏美景

部分官员会在退休后游历名山大川。如明人袁宏道(1568-1610 年)。袁宏道为官时已是中年,做了一年吴县县令后,袁宏道觉得这份工作太过辛苦,于是第二年就申请了退休。脱离官场之后,他游遍东南山水寺观,著有《解脱集》等。他曾在《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中写道:“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泠石也”。从袁宏道的游记中,更多看到的是他充满冒险主义的旅游精神。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12)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13)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14)

袁宏道及《解脱集》。来源/网络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15)

陶冶情操,朋友聚会

生活比较富足的官员,还会选择在退休后建造园林。如明代徐泰时。徐泰时退休后,就回到苏州阊门外下塘花步里,“归而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圃”,过上了舒啸闲居的日子。园林中每一处山石、假山、盆景,都经过精心地布设。这位徐泰时就是日后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留园的最初造主。

园林建成之后,主人往往会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来家里畅聊。如《明史》记载,顾璘(1476-1545年)退休后就邀请朋友来自家的小院子游玩,“既归,构息园,大治幸舍居客,客常满”。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16)

摄影/tjx868,来源/图虫创意

著书立说,继续奋斗

退休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抱负。一部分退休的官员仍然希望能够通过文学来立志、立身、立家。如司马光,他因与王安石不和,选择提前致仕,退居洛阳。退休后,他利用闲暇时间,完成了《资治通鉴》的写作。再如欧阳修,致仕之后著有《归田录》,在书中记录宋朝君臣的轶事及当时的典章制度、人情物理。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17)

《归田录》,记载朝廷之遗事。来源/网络

除了上述这些,古人还会在退休后积极参与地方上的赈灾、修桥修路等公益活动。

总得来看,古人们的退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中有人选择居乡严谨,讲学明道,有人选择归隐山水,淡泊明志,还有人选择游山玩水,陶冶情操。不同的人生选择也获得了不同的生活体验。

于他们而言,致仕不仅是对官场的告别,也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

未来的无限可能,仍掌握在他们手中。

古代退休后的官员(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啥)(18)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孟园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