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版图变迁(压制南京多年被称小上海)

江苏一直是一个很神奇的省份。

论经济,这里是“苏大强”;论行政,这里又十分“散装”。

地级市苏州的GDP能排全国第六,相反六朝古都南京,在全国省会首位度位列倒数。

但今天咱们节目的主角,不是这些被说烂的明星城市,而是一座“闷声发大财”的低调小城——无锡。

今天的无锡,到底有多富庶?在繁华的背后,是否隐藏着看不见的危机?

从数据上看,2020年无锡市GDP12370.48亿,排名江苏第三,中国第十四,力压长沙郑州,稍逊山东青岛。

乍一看这数据也不是特别亮眼,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座常住人口只有500万的小城创造的成绩呢?

无锡版图变迁(压制南京多年被称小上海)(1)

截止到2020年,无锡市户籍人口508万,相当于隔壁苏州的一半,南京三分之二。

以如此小的体量创造出如此惊人的财富,直接让无锡的人均GDP规模攀升至全国第二,在内地仅次于特区深圳。

然而,你以为这就是无锡的巅峰?你又错了。

从改革开放到1994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无锡GDP一直是江苏第一,1994年巅峰时刻,无锡GDP在全国能排第八,达到上海的三分之一,是省会南京的1.3倍,跟特区深圳平起平坐。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无锡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数据如此“吓人”,但进入千禧年后,却被苏州越甩越大呢?

一言以蔽之:历史的进程。

近代的无锡,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借助京杭大运河的交通优势以及太湖平原的自然优势,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民族资本工商业。

无锡版图变迁(压制南京多年被称小上海)(2)

从1895年杨宗翰兄弟创办第一家业勤纱厂起,无锡陆续诞生了杨氏,荣氏,唐氏,薛氏四大家族企业。

来自太湖的农副产品经过加工,走运河与长江水道卖到全国,经过数十年的原始积累,无锡攒了一笔非常殷实的家底。

在当年,全中国有且只有一个地方是全国公认的“小上海”,那便是无锡。

改革开放后,无锡以费孝通教授理论为指引,大力推行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苏南模式。

在这里,经济活动以县,甚至村为基本单位,通过地域合作,实现1 1大于2的目标。

成效是显著的,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便诞生在无锡江阴下的华士镇。

无锡版图变迁(压制南京多年被称小上海)(3)

无锡命运的第一次转变发生在1994年,但故事的主角不是无锡,而是隔壁的苏州。

1994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来自新加坡的李光耀大手笔出自3000万美金,在苏州建立产业园区,一下子给苏州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工业园区贡献了苏州经济超六分之一的经济规模,这种天降红利,对无锡地位来说无疑是降维打击。

2007年,无锡遭遇建市以来最严重的发展危机,当年5月,太湖水域爆发严重的蓝藻污染,全城的自来水被污染,数百万人生活难以为继。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便是无锡市内的工厂,毫无节制地向太湖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无锡版图变迁(压制南京多年被称小上海)(4)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从2007年到2017年,无锡市累计关停了5300多家化工厂,取缔1000多处畜禽养殖场,拆除水产养殖围网三万多亩,至于经济损失,我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2013年,无锡GDP8070亿,2014年,8205亿,2015年,8518亿,最严重的三年,平均年GDP增长率还不到3%。

在当时的中国大背景下,无锡经济用“停滞”形容毫不夸张。

很显然,十五年间一外一内两件大事,彻底把无锡从苏大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2014年,憋屈了三十年之久的省会南京终于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无锡,用赤裸裸的现实告诉后者:

你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苏南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那么无锡真的彻底输了吗?我看未必。

道理很简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作为普通地级市,无锡拥有一所211——江南大学,26家中国民企500强,3条在运地铁线路,说实话,把这三条优势给任何一座地级市,都能形成王炸效应。

其次是无锡的房价,今年5月,无锡新房均价20398元,二手房14865元,对比苏杭一众长三角城市,无锡绝对算不上高。

无锡版图变迁(压制南京多年被称小上海)(5)

无锡版图变迁(压制南京多年被称小上海)(6)

不过话说回来,房价也是资本信心的晴雨表,无锡的低房价,是否预示着未来市场不看好无锡呢?

从产业结构上看,2020年无锡一二三产结构分别为为1.1:47.8:51.1。这里的制造业高度发达,符合长三角工业城市的定位。

但是,无锡的城建面积很小,长期以来市中心都只有一个梁溪区。

而梁溪区面积71.5平方公里,容纳人口只有百万,这意味着无锡经济整体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看到这,有人可能会反驳这就是苏南散装模式,隔壁苏州不也是这么玩的吗?

无锡版图变迁(压制南京多年被称小上海)(7)

但是,苏州散归散,可分工明确,一家产业园区能带动全市所有区域发展,龙头效应明显,无锡有这么龙傲天的地方吗?

嗯对,是有个太湖新城,但讽刺的是,有多少无锡人聊到新城谈的不是产业,而是学区,一个打着“新城”之名行房地产之事的地方,能成为经济排头兵吗?

没有龙头,就没有产业分工,没有产业分工,就永远提不高发展上限。

很多人说无锡有三大优势产业:IC,医药和物联网,但鲜有人知的是,这些产业落地无锡的只有生产部门,大量研发都落户南京上海,直接后果便是无锡工资水平低廉。

据招聘网信息,无锡2021平均薪资4541元,堂堂无锡,还不如江苏GDP排名末尾的宿迁(4556元)。

无锡版图变迁(压制南京多年被称小上海)(8)

事实上,无锡市也考虑过改变“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难题。

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合并江阴和宜兴,让相对独立的县级市,变成无锡底下一个区,毕竟只有做大规模,才能谈层次划分。

然而,理想很丰满,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一则是既得利益者的待遇问题,二则是产业调整问题,三则是民间舆论导向,四是从隔壁杭州合并萧山的案例来看,效果并不很好。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内容我们无法展开讲,有了解行情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无锡版图变迁(压制南京多年被称小上海)(9)

这里没啥名气,论知名度,远比不上厦门青岛,甚至珠海温州,可这不妨碍无锡以极小的体量,打造中国最藏富于民的城市。

它曾经辉煌过,荣氏家族的产业上得了历史教科书,它也没落过,苏州的崛起和太湖的污染,使无锡一败再败。

但是,恰如文天祥那首《过无锡》: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无锡到底好不好,我们也只能从现象中管中窥豹略知一二,而真正的兴衰故事,还得无锡人自己来说。

作者:金陵风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