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均衡的进阶(学习纳什均衡的体会及反思)

1.关于“纳什均衡”“纳什均衡”就是多角色群体博弈中形成的稳定的“负和博弈”局面,即参与游戏的各方都是输家相较之上的是“零和博弈”即一方完胜,其它参与方方完败;最理想的局面是“正和博弈”,即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纳什均衡的进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纳什均衡的进阶(学习纳什均衡的体会及反思)

纳什均衡的进阶

1.关于“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就是多角色群体博弈中形成的稳定的“负和博弈”局面,即参与游戏的各方都是输家。相较之上的是“零和博弈”即一方完胜,其它参与方方完败;最理想的局面是“正和博弈”,即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

2.纳什均衡的推演(以“愈演愈烈的作业”)及对策

作业布置多少合适?这可不光是写作业的学生和布置作业的老师博弈的结果,而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作业这轮博弈的参与者有学生、家长、老师、班主任、学校管理层、其他竞争学校、政府。

根据“纳什均衡”理论推演:

其一、参与博弈的每个角色都有利益最大化的冲动,特别是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冲动;

其二、越是掌握资源优势(包括权力、地位、奖惩手段等)的参与者,越有采取强制性博弈策略的冲动。

其三、强制性博弈手段带来的往往是“零和”或“负和”局面。

其四、在信息、资源、地位等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博弈参与者选择合作策略的可能性较小。

从学生的角度看,写好作业能带来正收益,但这个收益比较缓慢长远,而少写作业带来的玩耍收益是短期可见的收益。所以,学生总是有少写作业乃至不写作业的冲动。但悲催的是,学生在博弈中和其他各方相比,比如在与家长、老师、班主任的角力中,处于绝对的资源弱势地位,因此,学生往往被迫完成远超自己乐意承受限度的作业。

从老师的角度看,存在着和其他老师的业绩评比问题。业绩考核的周期越来越短,是短期收益;而学生的愉快健康成长是长期收益。因此,老师总有为短期收益多布置作业的冲动。

从家长来看,自己的孩子要和其他孩子比拼;对班主任来说,要和其他班级竞争成绩;管理层来说,要和其他学校竞争业绩。而各种业绩考核的要求日趋苛刻,因此,他们都具备推动作业增加的策略冲动。

第一轮博弈: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学生能顺利完成,也乐意完成。双方的博弈策略为合作博弈,师生都是正收益,此时为“正和博弈”。

第二轮博弈:来自家长、考核机制和管理层的压力,推动了某一科教师增加作业量。当此学科作业量激增后,那些作业量较少的学科的学习时间将被严重蚕食,为了捍卫自己学科的学习时间,这些学科老师也被迫增加作业量。此时,所有学科的作业量都持续增加。学生的身心健康受损,写作业的积极性下降,教师的批改作业量和劳动强度也大为增加,但大家的考核排名并未有本质变化。此时,博弈就进入了“负和博弈”阶段。但,悲哀的是,此时没有老师敢减少自己的作业量,因为你一旦减少作业量,学生就会把这部分时间用于写其他作业,你的学科利益就会短期受损。这就形成了大家相互加码,无人选择退出的“纳什均衡”局面。所以,纳什均衡下大家的福利总和尽管减少了(所有参与者都更累了,但排名收益并未有大的变化),形成了没有赢家的局面,但坚持当下的策略却是僵局中每个参与者的最佳选择,因为改变当下的策略,自身的利益会减少的更快。

这就解释了作业为何愈来愈多且难以控制难以减少的内在机制。作业布置的“纳什均衡”,其原因就在于管理层用短期的评价机制考量学生学习,必然推动各个博弈参与者为谋求短期收益,采取非理性的对抗性博弈策略。最终形成“负和博弈僵局”,即“纳什均衡”。

破除“纳什均衡”的对策:其一,授予学生(提高博弈弱势一方的话语权)作业的选择权,即博弈的话语权;其二,用长期收益的评价体系代替当下的短期评价机制(如用综合评价代替短期考试简短的平均分评价);其三,建立信息交换和合作机制,为各方合作寻找可能性(建立学生与各科教师间的顺畅联系);其四,寻找替代升学资源的补充,缓解资源焦虑,通过提供新的选项来转移家长的博弈策略(提供多样化的升学路径如招飞、艺术高考、特长招生、自主招生、生态涵养区计划、农村专项计划等)。

现在,我校差生在补课及课外辅导中也面临着陷入“纳什均衡”的困境,据老师们介绍,好几科老师找一个差生,而差生根本没有时间来应付好几位老师给补课或辅导,其原因及对策可以参照作业问题。

3.教学管理破除“纳什均衡”的实例(以湖北省主流学校为例)

(1)延长评价时间,克服短期效应中的“博弈冲动”。每一届新生入学,校长聘任(或双向选择)一位年级主任,年级主任聘任各班班主任和各科备课组长,班主任和备课组长选聘任课教师,形成一个高度融合的团队,一般三年为一个周期,除个别调整外,保持相对稳定。校长与年级主任签定责任书(或任务书),年级主任与各班各学科签定责任书,任务明确,不责任清楚,三年后按高考成绩结帐。平时的过程管理由年级处和各班、各备课组自行组织执行,学校只指导不干预,只是评价的参考因素,高考成绩才是根本因素。

(2)评价强调合作(正和博弈),学校以高考实际录取情况为考核依据(学生的实际获得利益),年级组和各班只有加强合作,广开录取渠道才能实际目标。如年级组普遍制定以录取为根本依据的评价体系,招飞、艺术招生、特长招生、自主招生等专项招生计划得到充分重视;任课教师的成绩讲究有效且对准——如张三同学被重点校录取,该同学的数学达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