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梅花意象发展演变(梧桐意象的魅力何在)

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常引用花草树木作为文学意象,长此以往,一些植物便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

梅花因为耐寒的特点,被赋予坚贞品质,

竹子因为挺拔的特点,被赋予正直的品质,

兰花幽雅空灵,被赋予高雅脱俗的品质,

菊花淡雅,被赋予隐者的淡泊宁静,

还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赋予高洁的品质。

这些常见意象,让无形的品质变得可观可感,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学的意象内涵。

其实,梧桐也是中国古老意象中的一种,在千百年的文化演变中,它的内涵比以上花草更加丰富、多元。

我们就以诗词为依托,领略“千年”梧桐的魅力吧!

一、梧桐与君子

《诗经·小雅·湛露》中说:“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这里以梧桐起兴,用梧桐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形容君子举止庄重的仪范。

李清照梅花意象发展演变(梧桐意象的魅力何在)(1)

梧桐树

后世文学作品沿用了梧桐这一特点。

唐诗中王昌龄说过:“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他赞美孤桐的虚心品质。

白居易诗云:“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他觉得个人修行应该学习梧桐孤直中通的高洁品性。

王安石在他的《孤桐》中,赞美孤桐能够直冲云霄,是因为其虚心的品质。

古代文人之所以喜用梧桐来比喻高洁人格,是因为梧桐提拔傲岸,中通外直,枝叶繁茂的自然属性,文人们希望能够用梧桐明志,勉励自己像梧桐一样不流于俗世,高洁坚贞。

梧桐的君子意义除了与自身的属性有关之外,还与凤凰有关。

《庄子·秋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鹓鶵是凤凰的一种,它不知疲倦地南来北往,非梧桐不栖。凤凰是百鸟之王,是一种高贵的鸟,它只会选择品质优良的良木作为自己的栖息地,而梧桐正好符合此特点,所以梧桐也象征着君子的美好和高尚。

李清照梅花意象发展演变(梧桐意象的魅力何在)(2)

凤栖梧桐

二、音乐与梧桐

梧桐良好的木质,非常适合制琴,所以梧桐意象还和音乐有关系。《尚书·禹贡》说:“峄阳孤桐”,所以孤桐在后代是琴的代称,成为与音乐相关的一个重要意象。

“孤桐”琴声起初传达的主要是治世之音、清和之音。

我们都知道,音乐在古代承担着教化百姓的政治功能,与温柔敦厚的诗教是合拍的,是统治者执政得体的治世之声,它象征着文明安乐、和平。

可是为什么会和梧桐有关系呢?这个问题要回到梧桐的生长环境中来,古人认为天人合一,环境对人的塑造十分重要,对植物的影响更加重要,梧桐生长在高处,天气清明,承接了天地和气和灵气,这种梧桐木制成的古琴,弹奏出的声音当然也是和平之声。

六朝以后,孤桐成为与琴声有关的抒情意象,主要传达的是清雅孤高、落寞孤寂的个人情怀,而不再是宏大的政治之声。

除了孤桐外,半死桐与音乐也有紧密的联系。

李清照梅花意象发展演变(梧桐意象的魅力何在)(3)

梧桐木制的古琴

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冬则冽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枚乘在《七发》中极力描写梧桐生长环境的险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琴声惊心动魄的魅力,让楚太子动心,打开疑虑。

古人认为,梧桐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险境,能够得到天地灵气。用它制琴,能够表达自己的心声,它是天籁的载体,是音乐的载体,是自然和人心的连接物,这体现了朴素的哲学、音乐观。

与音乐有关的梧桐意象还有一种叫“焦桐”,它与伯乐识马、伯牙摔琴一样,传达是“知音”之声。

陆季览《咏桐诗》:“不辞先入爨,惟恨少知音”、姚鹄《书情献知己》:“众皆轻病骥,谁肯救焦桐”、陈标《焦桐树》:“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薛逢《北亭醉后叙旧赠东川陈书记》:“临歧莫怪朱弦绝,曾是君家入爨桐”等诗中都有表达对知音的渴望。

梧桐是琴声的物质载体,而琴特有的礼乐文化、孤高情怀、知音文化等又丰富了梧桐的内涵,梧桐也因此和其他花草意象有着本质区别。

李清照梅花意象发展演变(梧桐意象的魅力何在)(4)

梧桐叶落,天下知秋

三、梧桐与悲秋

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开创了悲秋传统,后世文人多有“秋士易感”之辞。古人常说“一叶落知天下秋”,讲的就是梧桐叶感到秋天而飘落。在梧桐意象家族中,与悲秋有关的是井桐、疏桐、桐叶秋风、梧桐夜雨等。

井桐,指的是井边的梧桐树,在中国,井和树的关系密切,人们凿井,往往会选在树木茂盛的地方,因为树可以为井提供源泉和阴凉,井也可以为树提供水分,供树生长,所以井和树在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梧桐树根深叶茂,与井相伴正好。

梧桐的树叶阔大,飘零时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惊心动魄的,梧桐树高,树冠大,树叶飘落之后,剩下光秃秃的枝干,那种稀疏萧瑟也会让人觉得触目惊心。再加上井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古人才会将梧桐叶落作为秋天到来的标志。

又因为梧桐是“嘉木”、“柔木”的代表,它象征着美好和祥瑞,能够唤起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它的凋零会引起我们的悲秋愁绪。

李清照梅花意象发展演变(梧桐意象的魅力何在)(5)

梧桐树下悲秋

如江总《姬人怨》:“庭中芳桂憔悴叶,井上梧桐憔悴枝”,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梧桐悲秋的另一个表现是梧桐夜雨,这主要发生在中唐以后。中唐之后,国力衰微,盛唐时期外放张扬的气质渐渐退缩内敛,文人的创作心态和创作主题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开始转向细腻的官能感受,更加注重内心和情绪的变化。与其他意象相比,梧桐夜雨更能反映出人们的心境。

黑夜中,人的视觉被遮蔽,而听觉被无限放大,雨打梧桐的声音似乎每一滴都落在心头,伴着漫漫长夜无限延长,这种愁绪在中唐特定的时代氛围中渐渐积累起来,如:

“夜静忽疑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朱长文《句》)

“浮生不定若蓬飘,林下真僧偶见招。觉后始知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徐凝《宿冽上人房》)

“草树连云雉堞平,萧萧风雨暗荒城。……芭蕉滴沥伤心处,俯仰空怀一笑名。”(皮日休《青城暮雨》)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宋词中也大量沿用了“梧桐夜雨”的意象,最著名的莫过于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将悲秋、离愁渲染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梅花意象发展演变(梧桐意象的魅力何在)(6)

《孤桐图》

四、梧桐与爱情

古人常常用秋天的梧桐比喻爱情的失落。《长恨歌》中白居易用“秋雨梧桐叶落时”,象征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不幸,《更漏子》中温庭筠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表达自己深重的相思离情。

词人贺铸的《半死桐》是梧桐与爱情的经典之作: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用半死的梧桐来比喻妻子死后,自己晚年的寂寞凄凉,表达自己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之情。

李清照梅花意象发展演变(梧桐意象的魅力何在)(7)

贺铸与妻子赵氏感情很好,二人相濡以沫。赵氏是宗室女。却能做到不骄不躁,勤劳贤惠,二人本是白头偕老的患难夫妻,不料赵氏却意外去世,留下贺铸孤身一人,夜晚再也看不到佳人挑灯补衣的体贴身影。

在《孔雀东南飞》中: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焦仲卿与刘兰芝殉情后,两家将其合葬,在两边种上梧桐,梧桐枝叶相交,象征着缠绵、坚贞的爱情。

可见,在古人眼中,梧桐有爱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结语

我们从唐诗宋词中感受到梧桐意象的美妙,体验到它丰富的情感内涵,从原生态的乔木,到成为文人笔下多情缠绵的意象,经历了千百年之久,它不仅仅是文人写作的素材,更是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文中提到的内涵,梧桐还与佛教、凤凰、鸳鸯等有很深的关联,在这里就不多少说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