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的多少用什么来测量(降雨量是怎样测出来的)
本报记者 霍钢杰 摄影报道
进入伏天,雨姑娘时不时造访沧州,大雨、暴雨、降雨量39.2毫米……这些名词更是频频出现在大家面前。多大的雨量是暴雨?雨量又是怎样测出来的?请您跟着晚报记者去看看。
24小时内降雨量
超50毫米叫暴雨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24小时内降雨量超过25毫米,且不足50毫米的叫做大雨。超过50毫米或以上的称为暴雨,按照降水强度大小,又可以分为暴雨(50毫米~99.9毫米)、大暴雨(100毫米~200毫米)、特大暴雨(200毫米以上)三级。
在渤海西路小圈村的一处小院里,一个圆形的观测场中安装着各种仪器,占据了院子南侧的草坪。院北,硬化的地面上矗立着一栋黄墙红瓦的两层小楼,显得干净漂亮。这里就是沧州国家气象观测站。
“汛期观测,马虎不得,一定要保证设备正常。”目前,这个观测站已经实现了局站分离,除了保障设备安全的保安,不再需要其他人驻守。气象观测组组长贾世杰到这里来,是为了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今年27岁的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出身,沧州人,2017年进入沧州市气象局。从那时起,他就和几个同事轮流倒班,驻守这个观测站,完成气象观测工作。
这个小院很是幽静,贾世杰在这里见过蛇、刺猬、黄鼠狼、松鼠、喜鹊……“尤其是下雪的时候,雪地上什么动物的脚印都有。”
据贾世杰介绍,以前每天上班,他们都要到观测场巡视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并填写相应的维护单,然后在8点、14点、20点进行三次发报”。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例外。后来观测站实现了局站分离,他就改为在气象局的办公室远程值守,定期到观测站巡视检修设备。
翻斗式雨量计
电子计数适时传输
降雨量怎么计算出来的?是不是有个类似水桶的容器,下进多少雨,一量就知道了?
贾世杰介绍,最初人们进行气象观测的时候,观测雨量的手段比较落后,确实是集雨之后利用量筒进行人工测量。受到设备和人员能力的限制,当时的气象数据质量相对较差,遇到极端降雨,还可能出现无法准确测量雨量的情况。后来有了专门的观测仪器:雨量计,并经过多次完善,才形成了现在这种高质量的自动化雨量数据采集能力。
据了解,沧州国家气象观测站现在使用的,叫做翻斗式雨量计。“这套设备的原理比较简单,但是对仪器的计量要求比较高,需要精密的设计和日常维护。”
从外表看,这是一个直径20厘米、高度70厘米的银白色不锈钢桶,不锈钢桶的上部,是一个金属的滤网。降水的时候,雨水被滤网过滤,然后依次经过仪器内部的上翻斗、汇集漏斗到达计量翻斗。在计量翻斗里,一旦水量达到0.1毫升,翻斗就会侧翻将水排出,另一侧的计量翻斗则会翻上来“补位”。
被计量翻斗排出的水,会进入更下方的计数翻斗。计数翻斗和计量翻斗的原理类似,每次盛水之后就会侧翻。不同的是,计数翻斗的侧翻会形成一个计数信号,适时传递到气象系统中去。经过这么一番复杂的过程,就完成了一次计数,也就出现了气象预报中所说的0.1毫米的降水量记录。至于不足0.1毫米的降水,就会被忽略不计。
沧州共有
220个观测站
其实不仅仅是雨量计,近些年,各种气象观测设备都在不断完善。目前,沧州国家气象观测站拥有硅电容数字气压传感器、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自动雪深观测仪等10多套高端的气象观测设备,可以实现气温、气压、风速、风向、湿度、能见度等30多项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数据采集任务。
此外,除了沧州国家气象观测站,整个沧州地区还有219个观测站(13个国家站、22个地面天气站、184个区域站)。这些观测站根据气象业务需要,分布在沧州各县(市区)的村镇、田野、滩涂等区域。这些观测站点,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工作,同时每隔固定的时间,通过系统上传数据,报送给省、市气象台,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判,然后为大家提供气象预报服务。
从1953年建站,到2002年10月搬迁至现址,多年来,沧州国家气象观测站的人员和设备几经更换,始终不变的,是观测员们为了气象数据而守望的身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