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三大巨型机器 这是一部可以和苹果抗衡的国产手机

前言:我不是这么随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流浪地球三大巨型机器 这是一部可以和苹果抗衡的国产手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流浪地球三大巨型机器 这是一部可以和苹果抗衡的国产手机

流浪地球三大巨型机器 这是一部可以和苹果抗衡的国产手机

前言:我不是这么随便

你也别和我随便

自从做了体育记者后,我已经很久不写影评和乐评了。

作为一个靠写字赚钱的记者,每个月在单位的KPI要求下,写字写到吐的我,很难有兴趣再去写那些额外又赚不到钱的文字。这使得我对于写其他内容的文字都充满了畏缩不前的倦怠感。

但是必须说,在看完在2月11日看完午夜场的《流浪地球》后,我却有点小激动,最后挣扎了12个小时,还是觉得应该再拿出点配额来写“额外”的东西,纪念一下自己的畅快。

电影是什么?我不是专业毕业,很难给出定义,但是作为一个花钱买票的观众来说,我知道垃圾电影是什么,那是——“谋财害命”,既他妈的要我花了钱,又他妈的让我浪费了我的生命去看你拍的垃圾,看完了还一肚子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腹诽。

所以,我对于自己选择去电影院看电影,是很小心的,看原本就期待不高的好莱坞“工业娱乐”漫威电影,看看技术奇迹,各种噱头,或者感受一下家里电视没法带来的环绕音效也挺好。

因此,对于选择国产电影,我是比较谨慎的,这主要是被骗太多次了。

现代电影工业,宣发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经常能够看到铺天盖地的口碑宣传,到了电影院一看才发现自己真的是被这些垃圾写手骗了。

虽然姜文在自己的电影《邪不压正》里阉割了华北第一影评人,有点恶趣味;而且说实在的,姜文已经把自己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所带来的光环挥霍得差不多了,开始拍一些超越自己看不懂,也不愿意别人看得懂的“大作”。但是现代所谓影评人的操守,也确实是个问题。此外在自媒体时代,真真假假的营销,不同档次水平的审美理解,都是问题,很难让人分辨真假。

我是个体育记者,体育报道范畴里,被各种公关公司公关,希冀你把黑的说成白的的情况有的是;你不愿意说,就公关你的领导,找领导的领导;再公关不下来,就给你发律师函让你闭嘴;要不收买一些自媒体对你破口大骂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就更遑论电影这样,一笔抬高就能多几百万票房的口碑工业流程,所能带来的公关效应了。

所以,被各种公关软文已经骗得体无完肤的我,在经过了一周的酝酿后,还是觉得去看看《流浪地球》,哪怕是带着批判的心态去。没办法,你不吃这个鸡蛋,确实不知道他是个坏鸡蛋,也不知道口感到底坏在哪里。

《湄公河行动》火爆的时候,我忍住了没去看,《战狼2》火爆的时候我也没去贡献票房,因为我觉得这俩不足够吸引我,后来看了电视,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俩电影一个只能算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港片水平、另一个也就是比《敢死队》强点的动作片。

《战狼2》是我们中国人拍的,还多少有点动作戏,敢死队简直就是一批情怀老男摆“蒲士”,咚咚咚咚地用各种姿势、莫名其妙地开各种名枪名炮。至于《速度与激情》,我真不明白,这个系列怎么还能拍下去。已经从警匪片拍成007和《不可能的任务》了,沃克的去世估计又给这片增加了宣传砝码吧。

《红海行动》的时候,我买票进了电影院,说实话我都没认清电影里的这个小队里谁是谁,谁是干嘛的(啊,补充一句,“贾聪明”张译应该还算有点辨识度吧。)除了作为报道搏击的记者,对于机枪手蒋璐霞裸绞一个大男人脖子想吐槽一下;而且特别想把海清这样电影里每每出现的、带男人们进危险区域、自作主张的绿茶婊扔在恐怖分子堆里之外。从爆炸调度,枪战的细节上看得还是很过瘾的。

特别是荒漠山脚对抗迫击炮和最后坦克大战那两段,拍摄得尤其经典。这种1VS3坦克骑士对战,我最早印象里比较深刻的是《第一滴血三》和《狂怒》,但是《红海行动》这个场面绝对可以算是影史留名了。

当然,看完《红海行动》后,我更多想吐槽的是,这部电影至少目前来说,对我这样的半军迷是科幻片,因为从中国的外交一贯坚持的方针,乃至一贯的谨小慎微地对军事力量的使用上,都是百分之1亿光年的不可能。除非是真的搞什么全民教育,海外动用国家力量的舆论准备,否则就是娱乐意淫一下就好了。和《黑鹰降落》、《勇者行动》这些美国基于实际政治军事基础拍摄的内容,还是没法比的。

好了,前面说多了,因为好不容易写一次电影观后感,把憋着的先说几句,然后回到《流浪地球》上来。前面写这么多,主要是想先表白一下自己,我不是这么随便的,希望你也别和我随便。

一 谁说流浪地球是硬科幻?

你懂什么是硬科幻么!!

在去看《流浪地球》前,我是特别想去吐槽的,我也特别对给地球装上发动机推离自己的轨道去4.3光年之外这个设定不感冒。

说实话,我没看过原著。三体我只在坐飞机的时候看了一部半,就没看完,因为我后来每次坐飞机都困,而且因为用眼过度,看得我眼睛流泪视线模糊。

在去看《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前,我对于刘慈欣写作书的概念是,他其实很巧妙地规避了很多本来很容易被质疑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应用问题,而是做了一个非常宏大的叙事构架,塞进了很多流行内核,比如那个三体实感游戏。

一些没看过三体的人问我,三体是什么?我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那实际上是个很磅礴的《逍遥游》。

刘慈欣已经走出了《金明探案》或者《飞向半人马座》这种意识形态搭配科幻的内容,直接进化到了哲学思想概论上,讨论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了。

这种叙事题材,让我想起了阿西莫夫的经典科幻小说——《最后的问题》,模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从科学走到极致的神话,从进化到毁灭到重生。

当然,比起《最后的问题》这种简洁的头脑净化来,《三体》要繁琐得多,灌输的概念也多得多。

给地球装个发动机离开轨道?

就我不太过关的高中物理、天文知识而言,这简直是太太太太不可能的事情了。

离开了地月系统,潮汐力、地磁……简直太多东西没法解释了。很多科学界人士都论证了,人类制造停下地球转动的发动机功率是不可能的。那些地面发动机基础的建设强度……地表承受得了么?要打多深?应力力学……我这个体育记者是没那么多科学知识去理解了。

离开自己轨道的地球别说自己的引力,对其他太阳系内的星球轨道也会有影响吧,也会造成其他星球的动荡吧。

电影里没介绍月球咋没了,据说是先被装上发动机,先把月亮推走了。月亮推走了?狼人咋办……这里开个玩笑。月亮先被推走了,别说地球还没离开自己的轨道,光没了月球,这模拟造成的地质灾害就一箩筐,地球的通讯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吧。

别说地球没了,月球只有谷神星那么大小你再试试,地球人活得下去不?还进入地底,你在地底先被板块剧烈运动压碎了。

这么不靠谱的内容设定,我真的去之前就是准备看神剧去骂的。

对于那些赞美《流浪地球》是硬科幻的人,你们知道什么是硬科幻么?我觉得至少是有可能实现的才是硬科幻吧,比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或者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之类的。

这种完全不靠谱,不可能的设定怎么可能是硬科幻呢?

二 无数拆散的好莱坞零件

在中国装配线上再造奇迹

在2月11日的深夜23:50分,我看了IMAX场。当一个恢弘巨大、但是眼睛应接不暇的巨大末世阴冷破败科幻画面出现在我面前后,我就惊叹了。当看到复杂按钮的那辆矿车和驱动模式后,那矿车上竖起的按钮就像是让我踩在了一双按摩鞋上一样,带来了极度的舒适感。

当我观影期间只欣喜地发了一条手机信息,然后目不转睛地看完这部电影后,给我带来的是如下的感觉。

就像2002年我第一次坐日本高铁一等座,半躺着从东京去大阪对日本科技带来的感慨;若干年后,我也能坐着中国座位有点狭窄的高铁二等座从北京去上海,观看祖国大地。

就像2008年第一次拿到单位给的苹果4S,惊奇于手机不只是通讯工具还能改变生活;而在今年夏天我重新购买了国产手机,摸着那全面屏和弹起的前置摄像头以及流畅的速度一样感慨。

《流浪地球》给我带来的感觉是,中国终于有了一部——我可以看2个小时不尴尬、甚至为之骄傲的重工业科幻大片。虽然这电影里依旧有着我前面说的那些不靠谱科学设定;无法解释,需要大量计算,难以自圆其说的内容。但是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观影效果,是绝对值回票价的享受,以至于我肯于在没有文字收入的情况下,写这样一篇文章来为之纪念和欢呼。

仔细拆开流浪地球,你其实可以看到很多资深影迷的熟悉桥段。

地下城的设置让我想起施瓦辛格的《全面回忆》;

重载矿车,让我想起《疯狂的麦克斯》;

排山倒海的冰封画面,地震,让我想起《2012》和《后天》、《地火危城》;

追逐矿车的烟尘,让人想起《木乃伊》、《末日崩塌》;

吴京和人工智能AI莫斯的对抗,让人想起库布里克《2001漫游太空》;

和马卡洛夫一起从太空去指挥舱,让人想起《地心引力》;

马卡洛夫牺牲自己的桥段,让人想起《地心引力》、《火星任务》;

外骨骼战斗盔甲让人想起太多,最近的大概要数汤姆克鲁斯的《明日边缘》;

反正还有很多很多……

就像你打开一个国产手机,看到里面有的是夏普的屏幕,高通的芯,三星的内存,索尼的摄像头。他们来自村田制作所、TDK、夏普、索尼、NEC、萨瑞等。但是外面这是一部整合得让人惊艳的国产优秀手机。会学,学得还不错,那就是自己的。我很喜欢有个痞子电影人学别人学到了极致,结果形成了自己的爽朗风格,他就是FUCK 昆汀-塔伦蒂诺。

有时候,过于拘泥于自己的风格开创,结果路越走越窄,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挂摇到《影》,就只剩下自己自言自语了。有的人因为本来不被看好,没有自己的绝对标签,结果愿意学习,结果越走路越宽,比如《疯狂的石头》宁浩或者冯小刚的一些电影(这个人我只喜欢他的电影,和他本人性格无关)。

当然,您如果非要和我说《酿酒师的百万横财》和《查理的姑妈》,我只能说,那不是有创意的学,那是用意大利面生拧麻花或者用汉堡做豌豆黄。至于其他的大卖烂片,反应的则是中国广大初级观影者有待提高的趣味了。

三 一种双标的漏洞对抗

我们到底要看什么呢?

我看了那些质疑《流浪地球》的电影,不外乎两种质疑观点,第一是和我去看这电影前一样的感觉,觉得里面有太多的科学不靠谱,怎么能称科幻,科幻至少要靠谱些,这有太多的漏洞了。既然叫硬科幻,那就不应该有漏洞,至少要有一定概率可以实现才行。

但是秉承这种观点的人,很多都属于双标,因为他们其实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推崇的电影,同样是漏洞百出。

在看很多科幻电影的时候,我也经常会觉得这些不靠谱。比如看《T2》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液体金属杀手T1000难道没有中央处理器么?他的中央处理器在哪里?中央处理器不会碎么,不会被烧坏么?后来自我安慰说,也许这个记忆液态金属本身,就可以有复杂的AI处理能力吧。

看《黑客帝国》的时候,我也在想,用人做电池实在是太不效率了,都科技发展到这种程度了,要想有更好的电力供应,有很多方法可以利用,地热、核裂变和核聚变都可以,用人体这么庞大的人群做电池?什么垃圾。

后来看完三部曲后觉得,”AI建筑师”为了让自己不断能够升级,所以才会保留人类来对自己进行测试,让自己理解不可预知的部分。而保留人类做电池,只是个附属品,并不是必须的,那么庞大的AI系统供电量,仅仅靠人体是绝对不够的。

这些都还是能够用现有的知识解释得通的内容,千万别和我说漫威DC或者星球大战了,那些是硬科幻?

漫威DC已经从科幻进化到科幻神话(海王、雷神)玄幻大杂烩了,美国漫画类科幻,更像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神话。比起超人绕着地球快速转圈就能让时间倒流来说,还是《流浪地球》靠谱些。

《星球大战》、《星际旅行》、《木星上行》这种类型,早就被归属到了太空歌剧,只不过是将人类的历史剧移植到了太空背景上而已,和刘慈欣那些思维类武器相比比,爆能枪、激光剑和死星武器系统在地球荧幕几十年都没更新,在太空也几百年都没进化,快要看吐了。除了《前传一》展示了一些新奇的机械人军团集体网络遥控战斗概念外,其余的内容——驾驶飞船和驾驶一朵云战斗区别不太大。

最近的《侠盗一号》,太空轰炸机还要飞到无畏歼星舰上空才能投弹,这不靠谱到极致了。

《星际穿越》说了什么?人能进入黑洞表面不会撕裂?还五维,用地面的灰尘和阴影传递千万公里外,不同维度的信息,还时间旅行返回过去,量子纠缠都不敢这么编。比起这些“神话”来,《流浪地球》真的没那么仙儿啦。

还有人说,这电影不断在各种尴尬煽情,还搞套话式的外宣。

那个,如果你多懂点英文的话,《独立日》里,美国总统上天带着飞行员反击前那段演说,更是赤裸裸呕吐级价值观宣传;《阿凡达》中西格妮·韦弗饰的格蕾丝·奥古斯汀博士死之前,一群萨满狂舞,让她和大地融合的尬舞,难道不令人感到俗气么?《阿凡达》从现在看来,也就是在摄影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2001漫游太空》、《AI》、《深渊》、《终结者2》、《黑客帝国》这些在拓展人类的思维上,还是不能比吧。DNA融合,用生物技术制造一个无思想的阿凡达,再用人类的思维进行控制?话说,这个巨大的阿凡达本体,为什么会是没思维的白痴呢?脑白质没了么?

我个人觉得《阿凡达》也就是个大男孩版彩色斑斓、中规中矩的动画片。

披着科幻外衣、实际上是恐怖片的《异型1》在未来已经可以星级旅行的情况下,还在用DOS系统人机对话,现在看来也是搞笑。但是这并不破坏其影史作为一个经典类型片的存在。

四 《流浪地球》到底是什么?

我个人来做一个定位

就我个人对硬科幻的定义来说,我觉得《流浪地球》不应该归于硬科幻,硬科幻这个门槛其实很窄,在目前来说,市面上大量的电影都很难说是硬科幻。反而我建议大家去看看一部英/美电视剧《黑镜》,那个里面的很多东西,我觉得在近未来上,是很有嚼头的。

《流浪地球》就电影本身来说,应该算是一部“灾难/机器朋克”片。灾难上,向《2012》、《后天》、《地火危城》靠拢。机器朋克公路片上,向《疯狂的麦克斯》靠拢,但是把《疯狂的麦克斯》秒成渣渣(除了那几个维密奶妈的颜值之外)。

《流浪地球》画面的壮丽感,完全不输给任何的外国大片。

比如地表的巨大工地和行星发动机,以及破败地表,让我第一眼就想起了《异型 普罗米修斯》。

在领航者号上的那些太空外镜头,让我想起第一次在电影博物馆看IMAX真实的纪录片《国际空间站》。

安装火种、撞针那部分,更是机器朋克的经典。虽然看得太快,估计有很多细节BUG,但是就第一次观影来说,这些信息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畅快了。

可惜的是,国内电影周边开发做的不好,宣发上,应该多放点概念图出来,比如给人下载做桌面。在电影院卖卖《流浪地球》简单介绍出版物,介绍一下行星发动机的概念设计,刨面图,做一些实际上是不靠谱的科普知识讲解,就像美国电影院在放映《变形金刚》的时候,会出手册,介绍红蜘蛛的“氖射线枪”,或者《星球大战》放映同时会卖“千年隼”模型或者出版物一样,让人看电影的人能够看得更有兴趣,多了解一些电影没有带出来的周边。

整部《流浪地球》,我觉得唯一在过程剪辑中有问题,交代不好的,是类似《虎胆龙威》、《摩天营救》那一部分的——上海危楼遇险桥段。进入没表现,为什么要上去,上去多高,时间地点,任务目标都没表达清楚。太突兀了。

至于很多人吐槽的演员表演不在线问题,我觉得这个可以忽略不计了。在这样的一部主打概念和惊险桥段的电影里,需要太有性格的演员塑造么?

话说你还记得凯尔-里斯长什么样,有什么性格么?萨拉-康纳要不是有第二部,有那个非常简单的坚毅人物性格人设么?

《异型》除了蕾普莉(西格妮·韦弗) 外,你记住了谁的演技?阿什?毕肖普?普罗米修斯的戴维还算可以把。

哪部科幻片、灾难大片,需要绝对演技在线的?表达表述清楚基本人物和电影关系就行了。

《普罗米休斯》里,哪个演员的演技好到能拿奥斯卡的,看查理斯-塞隆的演技还是去看女魔头比较好。看《地心引力》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还是去看《香精九号》或者《弱点》比较好。这里必须有个轻咳,我太喜欢桑德拉·布洛克演技里清嗓子了。至于乔治-克鲁尼,他有那一口白牙的微笑就好了,《虚情假意》才需要他的演技上线呢。

想看演技在线,还是去看《三块广告牌》吧。

大概在我看过的经典绝对科幻电影里,演技还能在线的,只有朱迪·福斯特演出的——能挤进狭义硬科幻,融合了科学和宗教争议,表现出亲情家庭,又给与了无限遐想,录了18个小时静电的《接触未来》。

写在最后,我个人还是觉得很兴奋,愿意推荐《流浪地球》的,当然这只是电影部分,毕竟书我没看过。在我84年第一次用G10录像机看总参二部资料版《星球大战》,开始惊叹于“外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和拍摄技术后,第一次有了中国电影也行的骄傲感。

就像前面说的,我家里主客厅的电视机,也不再是松下西门子,也能用海信了。

比起去年看起来像个小成本制作的《终结者2018》或者意识形态挂帅的《黑豹》来,《流浪地球》秒他们渣渣。

我原本只是想给60分,最多给个70分去的。但是现在我想给这部电影85分。

当然,比起很多世界科幻界的绝对经典来说,《流浪地球》终于有了个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完全开脑洞,引领世界风骚来,还是有着10分的差距。

不过中国电影作为现代文化表现的一部分,终于可以不再去挖老祖宗的故纸堆,表现帝王将相、神佛妖怪,而开始思考未来了。

我也希望,有一天,中国电影可以对外国大片,可以像达斯-维达一样说一句:“孩子,我是你父亲。”(周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