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四大美食(最钟情的还是此中)

苏东坡四大美食(最钟情的还是此中)(1)

说到苏东坡,想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了。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使苏东坡有别于一般文学家,在民间认知度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苏东坡还是一个知名的美食家。你或许没听说过东坡鱼、东坡羹、东坡烧饼,但大名鼎鼎的东坡肉、东坡肘子等,肯定让你垂涎三尺过。

苏东坡四大美食(最钟情的还是此中)(2)

元 赵孟頫 《苏东坡小像》

关于东坡肉的来历,民间流传甚广的典故是这样的。在乌台诗案案发后,苏东坡第一次被贬谪到了黄州。那时猪肉还没得到广泛认可,所以也就物美价廉。苏东坡就买了猪肉回家钻研做法,最后发明了流传后世的“东坡肉”,还为此专门写了一篇《猪肉颂》来教授做法。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能让民间自发认可并广泛传诵的诗人并不多,苏东坡当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苏东坡和美食之间不可不说的那些故事,一方面让人觉得东坡平易近人,另一方面又印证了他于逆境之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

东坡虽然因“东坡肉”而闻名,其实他对食菜也很有讲究。李溪老师在新书《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中指出,东坡对菜的“知味”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还有对“道”的信仰和对“礼”的恪守,更是他作为一位士大夫基于敏达的知觉在颠沛的生涯中逐渐养成的。

林语堂曾在他的著作《苏东坡传》中,对苏东坡这样高度评价:“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李溪老师的文字,一起走进苏东坡,走进这位文学家、美食家“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智慧。

01 平淡天真知菜味

黄庭坚题南唐画家徐熙的一幅《画菜》曾云: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

在北宋士大夫中,对黄庭坚这句话最有启迪的无疑是苏东坡。

东坡一生为民尽心尽力,甚至还有两次出色的抗洪经历。他也是一位“知菜味”之人。

这种“养”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苏家在眉州并非豪门大户,仅是有田产的中等之家,后来东坡尝言自己来自“田家”、“寒族”。他的母亲程氏夫人出身富贵人家,却“甘此蔬枥”,不求于娘家。

苏东坡四大美食(最钟情的还是此中)(3)

金农 蔬果花卉图册十六开之二 纸本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

元丰元年的春天,东坡在徐州做太守时,看到园中初生之菜,写了一首《春菜》诗,其中有句“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感叹这些菜经历了苦寒的一冬,还如铁甲一样生起。

甚至在晚年被流放广东时,东坡仍会在诗中回忆:“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

正是少年时代在田间的这种自养的生涯,令他一生尤其在颠沛的谪居生活中得以安处

宦海沉浮,他又在同诗中感叹“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人到中年,在奔波劳碌之中,失去的不仅仅是不能种菜的生活,还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故乡的“味道”。

真正令苏轼开始体尝“菜味”正是在失去了“肉食者”身份的流放生涯中。苏轼写《春菜》的第二年,就因得罪朝中得势的新党诸人而引发“乌台诗案”差点死于狱中,后获恩赐以戴罪之身贬黄州团练副使。

他描述自己当时的生活是“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寒食雨二首》)。

苏东坡四大美食(最钟情的还是此中)(4)

寒食帖 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即使在这种落魄中,他依然想念着家乡的味道。他托眉州的友人元修从家乡寄来二人都非常喜爱的一种豌豆的菜籽,在自己开垦的东坡上随意播撒,因为元修说过“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元修菜》),他便向当地人介绍这种菜叫“元修菜”。

他不仅不贪恋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涯,还能在清淡的蔬食中,体会到风物之喜悦;他也并非离世厌俗之人,在这土膏风露中,安享着在世界中生活的滋味。

02 微物观不足,在“此物”中找到“归处”

二苏在入仕以前,曾在东京怀远驿旁经营了一块他们称为“南园”的小圃。在那里,他们种了野菊、萱草、牵牛花等,也有葡萄、石榴、芦笋、秋瓜等菜果,还有芎䓖、白芷等草药,当然更不能缺少的是竿竿翠竹。

对于苏轼来说,这个小园有别样的意趣。在《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一中他回忆说: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彦。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牵牛与葵蓼,采摘入诗卷。吾闻东山傅,置酒携燕婉。富贵未能忘,声色聊自遣。汝今又不然,时节看瓜蔓。怀宝自足珍,艺兰那计畹。吾归于汝处,慎勿嗟岁晚。”

这一小园并不单纯是一处自养之所,而是一个在熙熙攘攘的皇都之内闭门“观物之变”的所在。其中的“物”在世人眼中都是微不足道的,苏轼却观之不倦。

苏东坡四大美食(最钟情的还是此中)(5)

(传)钱选 瓜茄图 纸本设色 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

在苏轼的时代,如何“观物”乃是士大夫们所谈论的一个命题,这后来也成为理学中一个核心的问题。与苏轼同时的儒学家程颢《秋日偶成》诗中有“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之语。他还曾置盆池蓄小鱼数尾,时时观之,或问其故,曰:“欲观万物自得意。”

苏轼同苏辙咏南园草木,也有这一功利之外的“观物”之趣。只不过,在观物之时,苏轼似乎并没有想到道通天地、风云变态,他所喜观的不是天地“万物”,而是“微”物。

观“微物”同观“万物”有何分别呢?体会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和苏轼“吾归于汝处,慎勿嗟岁晚”这两句诗的差别,便可明了。

程颢乃是以“我”作为主体,万物对他而言是一个作为“他者”的“全体”,在此,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是这个全体的宇宙的一分子,人乃万物之理中的静观者。而“万物”是属于四时的,同这四时之中的全体之物一样,人心的道德法则亦作为一个全体而统摄着宇宙。

而苏轼所说的“微物”,却并非这“万物”的一部分。当心的关切在于每一个“此物”时,所“观”者乃是生命当下的“此刻”。“此刻”中存在着一个在此的唯一的“汝”。

可以说,唯有面对生命中的“微物”,我们才能够称之为“汝”。“汝”意味着同“我”建立一个共同的世界,也正由于这一“汝”的显现,苏轼寻到了他的“归处”。

当他在“时节”中看到瓜蔓时,在这极细弱身躯中体会到的是让自我归于“此物”之生命的“汝处”。用现代的话说,便是“我回到你那里去”。

03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当人处顺境之时,此一不别美恶祸福的“超然”心境尚易道出,而处逆境之时的超然,才是一种真正的解悟。

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无疑是苏轼为官生涯中第一次重大的波折,其后在黄州四年的躬耕生活,让苏轼心底对“菜味”以及“观物”的态度有了至深的体会。后世最为熟知的他的号——“东坡”,本来只是他在黄州居所旁的一处高低不平的坡地,他刚到这里不久便拾瓦砾、种黄桑,次年又在边上的荒地建成了“雪堂”。

这平淡无奇的所在,不仅仅是他幽赏野花之处、“隐几昼暝”之所、拄杖散策之地,也是他耘耔躬耕之圃。他在给李常的信中说:“某见在东坡,作陂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乐事。有屋五间,果菜十数亩,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与李公择十七首》其九)

苏东坡四大美食(最钟情的还是此中)(6)

恽寿平 蔬果册八开之三 纸本设色 广东省博物馆

从早年看到蔬菜生长而感叹年华易老,到如今将种菜作为一种“聊以忘老”的方式,苏轼在此间经历的不仅仅是年龄的变化。

他发现,唯有在这耕作的生活中,真正不必考虑葆全、谋取官场的位阶,甚至不必计较琐事中的得失,他终于得以忘记这种忧患,因而忘记世俗时间的流逝。此时,他不但在耕作之时,甚至在“观物”之中,都能真正无碍地体察到生命的平淡而又绵长。

在耕作的安然中,这一年七月一次赤壁之游后,苏轼写下了闻名于世的《赤壁赋》,道出了一段旷然天地的“观物”至言: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他不只超然于物外表和性质的“美恶”,而且超然于物的时间与存在。当领会了世界万物在时间之中皆非“我”能占取,甚至连“我”自身也非“我”能占取,于是便以物去观物,那么物不只不再有因“判断”而生的大小美恶的分别,它自身的存在也不再受有限之时间的拘缚。

而此“以物观物”之人,不必再因这种差等去羡慕或欲取,他自身也便于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与那令人共享自由的“造物者之无尽藏”相遇了。

苏轼的世界不是理学家那远及宇宙的万物,而就是他耕作的这片东坡。在“日涉”于东坡的步履中,没有对世界纷扰的关心,唯有与物相处的平淡与悠长;在“朝为灌园,夕偃蓬庐”的生涯里,没有富贵与“帝乡”的身影,却处处都是自我安栖的所在。

苏东坡四大美食(最钟情的还是此中)(7)

关于东坡对食菜的偏爱你想到什么?

我们留言区见,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新书一本

在文人之物中发现一个清澄、温情而深邃的思想世界。

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

作者:李溪

在文人的诗里、画里、生活里,琴有真音,亭有真趣,石有真风,砚有真手,古董有真赏,清茶蔬食有真味……

-End-

观点资料来源:《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

苏东坡四大美食(最钟情的还是此中)(8)

那些不期而遇的风景,给了我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致意最在逍遥游”,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读庄子?

宅家看展看电影,15本书让你大饱眼福!

苏东坡四大美食(最钟情的还是此中)(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