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茶旅融合助农民增收(湖北五峰茶叶品牌建设实践与思考)

作者:阮芝艳 刘成栋摘 要:品牌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标识茶叶作为五峰主要支柱产业,也必须以品牌建设为引领,着力培养茶叶品牌,全面提升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概述了五峰茶叶品牌的发展历程、品牌现状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了当前我县茶叶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建设茶叶品牌建设的五点建议,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湖北五峰茶旅融合助农民增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五峰茶旅融合助农民增收(湖北五峰茶叶品牌建设实践与思考)

湖北五峰茶旅融合助农民增收

作者:阮芝艳 刘成栋

摘 要:品牌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标识。茶叶作为五峰主要支柱产业,也必须以品牌建设为引领,着力培养茶叶品牌,全面提升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概述了五峰茶叶品牌的发展历程、品牌现状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了当前我县茶叶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建设茶叶品牌建设的五点建议。

品牌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标识。茶叶作为五峰主要支柱产业,也必须以品牌建设为引领,着力培养茶叶品牌,全面提升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五峰是茶叶生产大县,产茶历史悠久,茶叶收入早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产业扶贫、脱贫致富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等重点工作,茶产业稳步发展。2019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5万hm2,其中投产园1.33万hn2,无性系良种茶园7000hm2,建设出口欧盟茶园面积1580hm2。茶叶总产量23200t,总产值9.8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3580元。建成“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1个,全县茶叶加工企业210家,其中规上企业9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五峰坚持“提升绿茶、复兴红茶、拓展保健茶”战略,提出了突破性发展红茶产业的要求,在稳定名优绿茶生产的同时,重点开展红茶的品质提升、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推广。

1 五峰茶叶品牌发展历程

19世纪,以五峰为主产区的红茶品质为最佳,称为传统的“宜红”,没有专门的茶叶品牌,但以宜昌周边产区的红茶远销国外,20世纪30年代系宜红茶出口的最盛时期。解放后,五峰宜红茶得到快速发展,1986年,宜红功夫茶获省政府优质产品奖。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茶叶品牌的培育和创新工作逐步突显。以“采花毛尖”“长乐毛尖”等为主要产品的名优绿茶开发方兴未艾,促进了茶叶品质的提高,一批精品品牌多次在名优茶评比中获奖。“采花毛尖”相继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省“十大名茶”,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获批钓鱼台国宾馆专供茶,成为湖北省首个真正意义的“贡茶”品牌;大宗绿茶“春光牌”春眉茶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21世纪,全县启动了“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公共品牌建设,“五峰绿茶”得到了广大市场、消费者和众多茶叶企业的认可和喜爱,2016年入选第八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推荐十大公共品牌。“五峰宜红茶”,2013年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制定了“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产品的标准和规范,聘请专业机构深度策划营销推广,统一全县茶叶包装标识。

2 五峰茶叶品牌现状

我县现有“五峰绿茶”“五峰宜红”2个主推公共品牌。“五峰绿茶”于2016年获评中国驰名商标,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为4.37亿元。目前,全县已有43家茶叶企业,通过了生产、经营“五峰绿茶”的企业资格认定。“采花毛尖”于2009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五峰茶叶有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2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五峰绿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7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湖北名牌产品7个。五峰先后荣获“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世界茶旅之乡”“中国茶叶百强县”等称号。

3 五峰茶叶品牌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3.1 着力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夯实茶叶品牌发展基础

一是推广优良茶树品种。推广优质高效茶树新品种,培育良种丰产茶园,形成茶树良繁推广体系。以推广本地选育出的鄂茶7号、五峰310、五峰212等3个省级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主,搭配引进福鼎大白、龙井43、安吉白茶等无性系新品种,早、中、晚适制品种已达18个。在全国率先探索茶叶轻基质穴盘苗生产技术,采用“工厂化”模式繁育茶树种苗,形成了相关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被湖北省质监局颁布为省级地方标准。

二是按照绿色、有机茶园、出口欧盟茶园管理标准,建设优质茶叶基地,提升茶园质量。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1.5万hm2,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6.67万hm2,改造低产茶园1667hm2。2019年,启动出口欧盟茶叶基地建设,建设出口欧盟基地1580hm2。欧盟茶叶基地主要应用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茶园集成高品质栽培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茶园“四机”配套技术,建设做到“七个统一”,即统一制定技术方案,统一茶样和土壤的检测,统一认证或备案,统一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统一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统一建立农资专柜,统一建立管控和服务体系,从而构建“产品安全、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加工转型、服务精准”的茶叶绿色生产技术体系,辐射带动全县茶叶绿色发展、质效提升。通过改土、改树、改品种等措施提升低产茶园效益,已建设省级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园区1个,县级茶叶示范区5个,集休闲、旅游观光一体,整体推进茶产业综合效益提升。

三是按照标准化和清洁化生产要求,建立“公司 基地 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加快清洁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生产线的引进和创新力度,推行全程现代化、机械化加工,保证茶叶从“茶树到茶杯的安全”。2020年底,县内91家茶叶企业进行清洁能源替代木柴设备改造,主要以生物质颗粒、天然气、光伏发电等作为加工能源,进一步提升茶叶加工生产水平。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茶叶生产、经营质量档案和质量安全监管信用档案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督,及时开展抽查工作,加大对生产不合格产品及掺杂使假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年度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3.2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五峰茶叶品牌知名度

五峰将茶文化与茶旅游深度结合,开展茶叶品牌宣传推介活动。一是传统营销模式的正常发展。发展新客户的同时维持稳定老客户的联系,在北京、广东、深圳等大中城市建立品牌直销店,确保销售市场稳定增长。二是大力挖掘土家茶文化、茶历史,增加品牌的厚重度和文化积淀,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茶叶评比、展销会、茶文化节庆等茶事活动及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艺文化表演交流及茶乡游、生态游活动,拓展五峰茶销售市场。三是抓住互联网营销机遇,多渠道宣传推销五峰茶。特别是今年以来,湖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茶叶等农产品滞销,县委县政府、农业农村局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线上春茶节活动”,携同抖音、京东和湖北日报融媒体平台开展助农带货直播,书记、县长在多场直播中为五峰茶代言,向全国推广五峰绿茶等优质农产品。

3.3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近几年来,五峰与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湖北省茶叶学会、湖北省茶叶协会等茶叶科研机构、院校及社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合作,开发新产品,促进五峰茶产业发展科技创新。2016年4月,与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团队签定了“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合作协议,2019年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6.67万hm2。在中国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开展红茶品质提升研究工作,五峰宜红茶在宜昌市红茶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2020年在“五峰杯”首届中国宜红工夫茶产品质量推选中,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汲明茶业有限公司等5家茶企生产的红茶获得特别金奖3个,金奖2个。支持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速溶茶生产线建设,总投资4000万元,目前生产线已投入试运营状态。在与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五峰茶叶高级研修班”,提升五峰茶企、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3.4 政策鼓励扶持

五峰积极整合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各类项目资金,利用信贷担保体系,多种方式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金融资金向茶产业投放,保障茶叶品牌建设的资金投入,全力支持茶叶品牌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全县茶叶加工企业达210家,已培育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3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0家,持续实行贷款贴息、清洁能源改造、市场培育等政策。鼓励企业争名创优,对争创品牌的企业给予重奖。出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精品名牌创新奖励办法》,县政府每年预算专项经费,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湖北名牌、省著名商标和“三品一标”认证的经营主体给予3-50万元的奖励。

4 五峰茶叶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知名品牌少。全县注册的茶叶商标有115个,获奖的也不少,但真正在周边地区乃至国内知名的品牌很少,影响较弱。二是茶叶包装缺少文化定位。茶叶包装大同小异,缺乏五峰特色和文化内涵,设计理念不够新颖。三是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五峰有“天然氧吧”之称,茶园风光无处不在,茶叶品质优良,但茶旅融合步伐缓慢,带动作用不明显,茶叶品牌没有更好的得到宣传。四是一些有规模的茶叶企业没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证明商标的意识,品牌营造理念不系统,区域和行业公用品牌意识不浓。企业和产品品牌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区域合力。

5 五峰茶叶品牌提升和发展建议5.1 加强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构建现代茶叶品牌,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新品种推广,做强生产、加工、储运、包装、流通、销售等环节,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一是要继续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设高标准的出口欧盟茶叶生产、加工基地,提高单产水平、质量安全水平和加工能力水平。通过改善出口欧盟基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建立标准的安全卫生生产监测控制体系,同时完善茶叶出口质量可追溯、检验检测及安全监控体系。二是加快产业新技术开发。依托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加快培育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品牌竞争力。三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定茶叶种植面积,推动茶叶加工、精深加工战略,支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一体化发展,并积极探索茶叶 旅游、茶叶 美食、茶叶 文化等产业尝试融合及创新机制,打造茶叶特色小镇、产业强镇等,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区域农业健康发展。

5.2 加快完善品牌管理体系

一是根据五峰茶叶质量制定标准,只有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被授予“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商标使用权;二是充分利用茶业协会职能,联合企业负责市场品牌监管,共同抵制和打击未经授权的产品及假冒产品,形成良好的品牌运作机制,共同维护区域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及竞争力。

5.3 提高茶产业招商引资水平

以名优茶建设为重点,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进入茶产业。鼓励大型茶业企业新建生产加工基地,对引进的大型企业,集中资金重点扶持。充分消化、吸收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本优势,做强茶叶品牌,放大品牌效应。

5.4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助力品牌发展

政府的扶持是品牌发展的根基土壤,首先要制定严格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并从五峰实际出发,采取系列措施,积极引导,提高企业及农民积极性,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理积极推动本地茶叶品牌参与各地展销会、评选会等活动,让品牌走出去。对企业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的培训,针对企业管理者开展品牌运营、财务管理等综合管理能力提升的培训;对茶农开展茶叶种植、土壤改良、施肥、防治、加工等方面的培训,让茶农种植的观念与技术与时俱进。为茶叶企业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维持好市场秩序,为品牌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略

作者:阮芝艳 刘成栋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简介:阮芝艳(1975-),女,土家族,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研究方向:茶叶绿色生产模式技术。

来源:《福建茶叶》期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