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及组成部分(教育目的概述理论)

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及组成部分(教育目的概述理论)(1)

教育知识与能力_教育目的中学考频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真题1:(2015上【辨析】)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为教育对象指明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本身包含了教育对学生成才的期望和要求。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我国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真题2:(2017下)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 )。

A.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 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 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答案:C 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

真题3:(2016上【辨析】)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目的的确定除了人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个因素以外,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此外,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也是作为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二、教育目的理论(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社会本位论

(1)观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至于人的潜能与个性的需要是无关紧要的。

(2)代表人物:孔子、孔德、凯兴斯泰纳、柏拉图、涂尔干、赫尔巴特、荀子等(造就合格公民)。

真题4:(2014上)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集体本位论 D. 个别差异性

答案:B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社会需要合格的公民。

2、个人本位论

(1)观点: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和个性,至于社会的要求是无关紧要的。

(2)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孟子、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

真题5:(2012下)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知识本位论 D. 能力本位论

答案:A 个人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和个性。

题干的增长智慧、发展才干,这是个人本位论的体现,故选A。

真题6:(2014下)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 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 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 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答案:A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是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和个性,至于社会的要求是无关紧要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至于人的潜能与个性的需要是无关紧要的。

真题7:(2017上)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知识本位论 D. 能力本位论

答案:A

真题8:(2019上)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国家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答案:A “儿童的自然”强调的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和个性,属于个人本位论。

真题9:(2020下)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宗教本位论 D. 自然本位论

答案:B 培养自然人强调的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和个性,属于个人本位论。

三、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真题10:(2019下)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

A.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答案:B 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1、基本精神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2、理论基础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

(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所造成的。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根本途径)。

真题11:(2014下)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答案:A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真题12:(2016上)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 素质教育理论 B.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 创新教育理论 D. 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B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真题13:(2021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A.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答案: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3、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1)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2)要确定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①确定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

③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各育相互联系、影响(不可分割)、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④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2、德育

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5)养成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3、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的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

(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4、体育

广义的体育包括身体文化、身体教育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狭义的体育即指学校体育。

(1)学校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特点是教育性和基础性。学校体育通过传授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学校体育是完整的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一起,全面担负起培养人的职责。

(3)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具有延时性,甚至影响学生终身的健康。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锻冻、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其中,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

真题14:(2013上)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体育课 B. 课外体育锻炼 C. 体育竞赛 D. 运动队训练

答案:A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

真题15:(2018下)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

A. 娱乐与竞技性 B. 普及性与文化性 C. 教育性与基础性 D. 全体性与全面性

答案:C 学校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特点是教育性和基础性。

真题16:(2021上)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 增强学生体质 B. 传授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C. 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D. 为国家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答案:A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5、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①感受美),发展他们②鉴赏美、③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质的教育。

美育的意义:

(1)对社会发展:

加强美育,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可以促进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

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的提倡和普及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①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

③美育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④美育能够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真题17:(2016上【简答】)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答:(1)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

(3)美育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4)美育能够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真题18:(2019下【简答】)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答: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审美活动的起点)、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验美和创造美(创造美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6、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意义:

(1)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

(2)劳动技术教育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7、五育之间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促进的。相互独立是指各育都具有独特的内涵、意义和任务,彼此之间不能相互替代。相互促进是指各育之间连接紧密,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其中,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实施各育的认识基础,是智力支持;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真题19:2015下【辨析】)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于所要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诸方面平均发展。德育是方向,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核心,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美育 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全面发展不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题干说法错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