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

作者:风千里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说起印度电影,感兴趣的读者可能第一时间想起最近几年在国内院线热映的励志题材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或者反映社会现实,甚至引发国人共鸣的《起跑线》《厕所革命》,以及群魔乱舞开挂无极限的《巴霍巴利王》,荧幕上“宝莱坞三汗”让人印象深刻的演技,欢快的印度式歌舞与优美的民族风配乐让国内观众目眩神迷,流连忘返,也让印度电影在这几年赚足了国内票房。

但这些引进的印度电影,类型仅仅局限于励志片或史诗片,这仅仅是印度电影工业的冰山一角而已,而印度电影也远不止一个宝莱坞。印度电影院的荧幕上,不止经常出现我们熟知的歌舞与爱情,还有会出现炮火的硝烟与无情的杀戮,乃至中国人甚至中国军人的身影。

事实上,作为两个相邻的地区军事强国,中国与印度自1950年建交以来,虽然总体上能够维持彼此和睦相处的局面,但双方你来我往间的明争暗斗却从未间断过,特别是中印两方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边境争端,又受到国际与地区局势因素的影响,变得更为错综复杂。特别是,在双方长期的貌合神离之下,曾先后爆发过两次边境军事冲突(1962年与1967年),这些冲突最终都以中方的胜利告终,虽然烈度较低,与地区局势也没有产生太多影响,但对于民族自尊心一向强烈的印度人而言,这种因战争失利带来的不甘与愤怒,很容易被反映在印度本国的电影中。当然透过银幕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不止是印度人内心的愤懑,还有那种畸形的民族自豪感与扭曲的世界观。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印度拍摄过的关于中印军事冲突的影片。

《血之印记》(Ratha Thilagam),1963年上映。这应该是印度拍摄的第一部以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为背景的影片。上映时距离冲突结束仅仅一年左右光景,该片还是能真实的反映当时印度电影人乃至印度民众当时的普遍心态。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1)

近年《血之印记》在印度电视台重映时的宣传画面

该片其实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部战争片,而是以战争为背景的爱情片。在印度陆军服役的库马尔少校(由60年代的当红影星斯瓦吉·迦内桑饰演)爱上了年轻的富家女卡玛拉,两人相知相交,海誓山盟,中间男方的插科打诨,女方的柔情似水亦不少。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2)

热恋中的卡玛拉(左)与库马尔(右)

而正当二人即将修成正果之时,中印之战爆发了。年轻的库马尔少校本着军人职责,为了军人的荣誉感,愿意为国尽忠。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3)

在甘地像面前宣誓的库马尔少校

由于影片制作与中印冲突时间比较接近,电影画面加入了很多印度军队当年紧张备战的实时画面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4)

画面中出现的在高原地区行进的印度炮兵,装备有英制MK1型25炮野战炮

然而就在库马尔少校准备为国出征时,他万万没想到,他心仪的女友卡玛拉一家已经被中方策反(佩服余则成们的能力),而卡玛拉本人居然要为中国军队提供协助。然后卡玛拉就奔赴中方营地(当时交通真便利。。。),为中国军人表演歌舞劳军。。。。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5)

卡玛拉曼妙的歌舞引得中方人员一起共舞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6)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7)

片中出现的中方人员形象,这面孔有多辣眼就不多说了,毕竟在印方眼中我们是反面角色,脸谱化不可避免。但这军服。。。。我想印度人应该是分不清国军和共军吧。

影片中的库马尔少校没怎么认真指挥前线作战,倒是经常性的化妆潜入对方营地观察地形窃取情报,而他心爱的卡玛拉深陷敌军之手,已经从歌女升级成了医护人员,对此他却浑然不知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8)

经过一番在“龙潭虎穴”的龙争虎斗,库马尔少校在敌军大本营遇到了他的红颜知己卡玛拉。然而当他得知卡玛拉居然在为敌军服务时,库马尔崩溃了,他愤怒的斥责她为什么要叛国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9)

然而,天真无知的少校哪里知道,她心爱的卡玛拉是一个双面特务,表面被中国人策反,暗地里却在刺探中方情报并实施破坏,她是真正的印度女版余则成。但战火年代,误会哪里会容得下只言片语的解释。最后又在一系列翻云覆雨的撕逼中,卡玛拉被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10)

看到死在自己怀中的女友,库马尔再次崩溃了,怒火中烧的他举起印度国旗,带队冲向中方阵地,最后自己也被打死了。

在60年代初,印度电影整体制作水平并不高,从摄影,布景,灯光到后期,均逊色于同期的中国电影,而且战争片又是印度电影长期忽视的一个领域,制作低劣的特点更是显露无疑。好在演员的演技都还在线,使得这部在观众眼中剧情荒诞的电影不至于太过不堪。而该片中国军人的形象不仅仅是有些丑化,简直有些不着边际,同时代乃至稍早些的中国抗战电影(如《鸡毛信》,《平原游击队》等),日本军官形象虽然脸谱化严重,但日本军服武器甚至作战队形都比较符合历史真实。相较之下,《血之印记》在这方面做的很差。

《真相》(Haqeeqat),1964年上映。这部影片与《血之印记》仅仅相隔一年,但却可以称得上一部真正的战争电影,事实上该片也是印度历史上首部以前线士兵作战为题材的电影。与《血之印记》一样,该片的背景依然是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只是不像前者那样泛泛而谈,而是将故事设定在1962年中印边界的西段地区,即拉达克一带地区。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11)

《真相》1964年首映时的电影海报

故事构架也很简单,就是一个隶属印军某旅某营某连的野战排在拉达克地区英勇抵抗“侵略”(在印方的宣传口径里,丝毫不认为自己当年的侵略行径有什么不妥,反倒贼喊捉贼一般认为中方是侵略者),最终全排阵亡的“悲壮故事”。该片没有明确指明原型是哪支部队,更没有提到事发地点。但根据该片主人公的军服判断,该部队极有可能是在西段侵入班公洛地区的印军库马盎联队第13营第3连下属的一个排。不过让我们先把历史放在一边,先看看剧情。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12)

片中的主人公之一野战排排长巴哈杜尔·辛格上尉,从服装军帽上判断应该隶属于库马盎联队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13)

片中辛格上尉(右)手持一把斯登冲锋枪带领一名士兵在侦察,士兵手持一把李恩菲尔德式步枪。这些轻武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都是印度一线部队的标配(即连排长配发斯登冲锋枪,普通士兵使用李恩菲尔德)。毕竟电影上映时距离中印边界冲突仅仅两年,印方对己方士兵的还原还是很符合历史的。

如果仅仅是表现一个排的士兵如何在战壕中历经磨难,英勇抗敌,最终不过是印度版的集结号,实在不是印度片的风格,那就必须要有歌舞,而歌舞必须要点爱情的料才能有滋有味。于是本片的主人公辛格上尉就在作战期间大模大样地与当地民族的一名女子谈起了恋爱。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印边界西段印度一侧,在历史上属于曾经盛极一时的拉达克王国,该王国曾也是清王朝的藩属国。到了19世纪在遭受了附近印度土邦的入侵后逐步衰落,并最终被英属印度非法占领。拉达克地区是藏族聚居地,无论语言文化还是风俗习惯都迥异与印度,历史上曾爆发过多次反抗印度土邦统治的大起义。

当然,在印度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中,是绝对不会把自己当作侵略者,而是竭力把自己的军队塑造成保境安民,受当地居民拥戴的堂堂王师。而王师里一个小排长与当地藏族姑娘因一次邂逅而产生爱情,不仅显得顺理成章,而且给原本枯燥的战地影片加了不少含情脉脉的调味料。而辛格上尉与异族女子相遇的地方就是当年拉达克王国的首府列城。只是在影片中饰演藏族女子的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雅利安人(印度女影星普莉亚·拉吉凡诗),当然笔者不知道在种族歧视甚为强烈的印度,一个东方民族女子如何愿意与一名印度军人恋爱,但这毕竟是导演的意愿。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14)

影片中辛格上尉与拉达克藏族女子央格莫相恋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15)

片中出现了大量以列城拉达克王宫为背景的镜头

单单与异族女子相恋还不够,为了更表现印军受当地民众拥戴的光辉形象,影片里还加进了一个小男孩的角色,即央格莫的弟弟,嗯,也是由雅利安人来饰演。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16)

这个小男孩在后来印军抵御中方进攻时,给予了辛格上尉和他的士兵很大帮助,这个角色有点类似于《兵临城下》中协助狙击手瓦西里的苏联小男孩。

战争电影的主题自然还是战争,在经历了男女主角漫长的恋情之后,辛格上尉与他的士兵终于在战壕里直击迎面而来的解放军官兵。也许是经历过战争不久的缘故,该片出现了大量印度士兵作战的场景,从片中的出现的战壕,半永久工事,雷场,乃至士兵的作战队形来看,做得虽不算上乘,但也算有板有眼。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17)

影片中在战壕里制定作战计划的印军官兵

当然,本片靠谱地方也就仅此而已,毕竟是印度电影,与《血之印记》类似,片中的中国军队形象还是不堪入目。除了军服相对于《血之印记》复原的还算规矩之外,从作战素养到军容军纪,无疑透着一股萎缩的气息,而且片中的中国士兵简直形同智障一样被应用的辛格上尉麾下的士兵刷经验一般成群的扫倒。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18)

片中印军视角下的中国军队,他们几乎是排成排队枪毙时代整齐的队列向前推进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19)

片中形如猥琐大叔一般的我指战员形象,与片中绅士风度的印度军官形成鲜明对比

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的战士(印度抗中神剧尺度大)(20)

片中的藏族女子央格莫一度被中方俘获,并遭到百般羞辱。不知印方导演在设计这一幕时是否想过当年在中印前线军纪败坏的印度少爷兵是如何对当地藏民打家劫舍,烧杀抢掠的。

最终在前线只有一个排兵力的印军在辛格上尉在连续抵挡住中国军队数次进攻,并击毙数倍于己的中国士兵后,终于弹尽粮绝,全员尽没,而辛格少尉那个异族恋人也加入战斗并一同阵亡。

当年该片首映时,剧组曾对外宣称,该影片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那真正的历史又是如何呢?事实上在1962年11月,我军发起的西段反蚕食战斗仅仅持续了3天,就拔出了印军所侵占的所有据点,共击毙印军160人,俘虏5人,缴获火炮11门,各型弹药6万余发,并包括汽车两部,我军则阵亡67人。剧中的原型库马盎联队13营3连,不要说有一个排在死守,就是整个连都在第一时间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可以说在真实的西段战斗中,真正狼狈不堪颜面尽失的是印军。而《真实》里设计的剧情,也正好诠释了印度电影人的一个尴尬心态:战场上得不到的,只能从电影中意淫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