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十二诡计(孙子兵法里的诡诈之术是什么)

《孙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分别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在开始解析之前先说一个点,那就是凛风不会在接下来的解析文章当中,粘贴《孙子兵法》全部原文。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它的原文过长,粘贴过来再翻译一下,那篇幅占比可就大了去了。

如果再逐字逐句,像大姑娘缝衣裳那样慢条细理,一针一个孔的去解析的话,那篇幅可就更大了。写起来费劲不说,看起来也繁杂冗长,可谓吃力不讨好。毕竟这是文章,不是书。

何况市面上有许许多多对于《孙子兵法》的解析著作,与其听我再逐字逐句去解析,干脆直接买本书去看看就完事了。因此,凛风不能这么去干,而要言简意赅,给大家带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干货。

话不言多,开食。

孙子兵法十二诡计(孙子兵法里的诡诈之术是什么)(1)

孙子兵法·始计篇·解析

《始计篇》当中提出了五个核心,分别是:道、天、地、将、法,这是整本《孙子兵法》里最重要的东西。因为一切兵法战术,都在围绕着这五个字运转。一切兵法战术,也是这五个字相生、相克、相变所成。

那什么是道、天、地、将、法呢?在上文当中,凛风已经提及解释过,所以就不再这里多作重复了。如果有不明白的,建议先看上文。

除此之外,《始计篇》当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核心理论,那就是:兵者,诡道也。

说这行军打仗啊,它就是一种诡诈之术,得用计谋。而不是像以前打仗那样,双方还得约个时间,定个地点,派人通知一声说:“我要打你了,你准备接招吧!”

如果对方挂个免战牌,回说:“不行呀,我今天拉肚子了,明天再打吧!”然后双方又得重新约个时间地点,择日再战。

孙子兵法十二诡计(孙子兵法里的诡诈之术是什么)(2)

孙武不这么认为,而认为行军打仗,得用诡诈计谋。曹操有过一句很直白的解释:“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这就是说,打仗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取胜。为了取胜,那么必然得动用一些合理的、对自己利益比较大的诡诈之术。

这对不对呢?当然是对的。因为像以前那种约定时间地点的打仗方法早就不管用了,你讲武德?但你敢保证对面讲武德吗?

所以行军打仗之人呀,得耗子尾汁。该用计谋就用计谋,该诡诈就诡诈,不可用君子之道礼待小人。

于是孙武就给我们指出了诡诈的要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比如:自己有实力,很强,但不能让对面知道,反而要装作自己没实力,很弱小。

要打他,但不能让对面知道要打他,而要装作不打他。要攻打远处,就要装作要打近处。

对面有缺点,就要利用对面的缺点。激怒他也好,坑害他也罢,都行。只要能取胜,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就是最真实的行军打仗。

反过来,如果对面总是很膨胀,很过多的去表现去突出自己很厉害很强大,那就说明他不厉害。如果对面表现得很完美,没有什么缺点,那就说明它问题重重……等等等,我们看待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看。这样,才能体会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孙子兵法十二诡计(孙子兵法里的诡诈之术是什么)(3)

有人可能会觉得,诡诈之术很阴损,很缺德,很毒恶,很接受不了。但行军打仗它就是这个样子的,你若仁慈,对面就会残忍,而且是更加残忍。

所谓慈不掌兵,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太过于脆弱,是不建议研习孙子兵法的,因为有些东西很反常态。

当然了,无所不用其极之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利益得失计算。如果说自身获得利益过小,那么就不值得太过执拗。反之,如果自身获得利益巨大,那么就值得执拗。

这当间就像有一杆秤,左边小于右边,那么就不值得。但如果左边大于右边,那么就值得。

这,要看当事人怎么取舍。

孙子兵法十二诡计(孙子兵法里的诡诈之术是什么)(4)

因此打仗,不像影视剧里面演的那样,还得来个儿女情长,还得来个道德仁义礼,突出这,表现那,渲染什么什么。

没有,都没有。

所以也没有什么阴险狡诈的说法,只有高明与不高明的说法。你如果胜了,那你就是高明的。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就是这么个理。

而为了让自己的诡诈看上去是高明的,是代表着正义的,是师出有名的。孙武也在《始计篇》当中提出了解决的诡诈办法,那就是造势。

孙子兵法十二诡计(孙子兵法里的诡诈之术是什么)(5)

什么是造势?

《始计篇》里头有言: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意思就是说,分析敌我优势,听从有效的建议,继而通过造出对自己有利的势来辅助自己。所谓的势,就是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字面意思是这么个意思,但是我们要记住,道理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造势这一个小妙招,可以用在多方多面,并不是只能用在打仗上。

通俗一点,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包装自己,美化自己,营销自己。然后用包装、美化、营销出来的东西,去诡诈对面,甚至于诡诈自己人,以达到某种利益、效果、胜利。

此,不可言多,不可直白,自悟之。

除此之外,在行军打仗之前,还要深思熟虑,进行庙算。只有精心庙算,才能让行军打仗事半功倍。

孙子兵法十二诡计(孙子兵法里的诡诈之术是什么)(6)

什么是庙算呢?

庙,不是指寺庙。算,也不是指算术。而是指在议事厅里进行议事,商讨各种对策,各种计谋,各种有关行军打仗的事务。

庙算一词,传说在夏朝的时候就有了。每次行军打仗之前,各方人士都要去庙堂祭拜,然后商讨事宜。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只有通过庙算,把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才能从中制定出最有效的战术策略。

孙子兵法十二诡计(孙子兵法里的诡诈之术是什么)(7)

总结

《孙子兵法·始计篇》大体核心就是:

一,道、天、地、将、法的合理运用搭配。

二,诡诈之术的合理运用搭配。

三,造势的合理运用搭配。

四,庙算的合理运用搭配。

此四者,相辅相成,相克相通。只要运用合理,搭配恰当,那么便可以事半功倍。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这四种东西,合理的运用到生活当中来。因为道理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怎么运用,不是我说的,也不是他说的,而是你悟的。

下一讲,作战篇。

孙子兵法十二诡计(孙子兵法里的诡诈之术是什么)(8)

(文·许凛风·图源网络·若有侵·请联系·必歉删·若有错字请见谅·纯手打·总有三三两两失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