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火烧阿房宫真相揭秘(神秘的天下第一宫)

一、神秘的“天下第一宫”:阿房宫究竟有多大?究竟有多牛?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被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于是开始大兴土木,动用了数百万的劳工为他修建宫室。包括为他修建死后的陵墓,耗费了二十多年时间,直到他死在巡游的路上,庞大的建筑工程仍然没有结束。

秦始皇还曾打算扩建苑囿,西起雍、陈仓(今陕西凤翔、宝鸡一带),东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面积广阔,气势恢宏。后因秦始皇身边的侏儒优旃巧妙进谏,秦始皇方才作罢。这一苑囿虽未扩建,却到处建离宫别馆。

秦始皇构建的宫室,史称遍及咸阳内外二百里,共二百七十座,复道相连。关中有行宫300处,关外400多处。是否确实,不可详考。

但阿房宫无疑是最大的宫殿群。

项羽火烧阿房宫真相揭秘(神秘的天下第一宫)(1)

阿房宫的建造构想来自于秦始皇炫耀威德的狂热心态。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也即是秦始皇在灭亡六国后的第九年,秦始皇忽然觉得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无法容纳成千上万的各国旧贵族的朝见,更无以显示新王朝的气魄,于是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后来有人把它称之为“天下第一宫”。

阿房宫的主体建筑就在丰镐遗址不远的东北处,按照秦始皇的总体规划,阿房宫是从位于古城村聚家庄一带的阿房前殿开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向东有阁楼延伸到骊山,向南则通往终南山巅,向北有道路联结咸阳宫。

这个计划气势磅礴,如果全部实现,阿房宫将“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是任何一个帝王的宫殿都望尘莫及的。

阿房宫的准确尺寸如今已无从知晓。据史书记载,它的前殿东西宽500步(约合今700米),南北长50丈(约合今115米),上面可坐万人,下面可竖5丈大旗。殿门用磁石做成,以防刺客暗携兵器入内。殿门前排列没收民间武器铸成12金人,各重24万斤。这项庞大的工程,常年用工70多万人,没等建成,秦始皇去世,后来项羽挥兵入关将其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月未灭。

项羽火烧阿房宫真相揭秘(神秘的天下第一宫)(2)

据史书上说,秦始皇每吞并一个诸侯国,便令工匠仿照该国的宫室式样,再造于咸阳。将虏获的各国美女、钟鼓,纳入其内。

阿房宫各宫殿之间用复道相连。复道是封闭的走廊,秦始皇行踪诡秘,一是为保性命安全,再是听信方士的建议匿居深宫,不令外人知晓,冀与仙人往来。

朝宫规模壮观,阿房宫是整个朝宫的前殿。阿房宫并不是这座宫殿的名字,当时名称未定,因前殿东西北三面以高墙为屏障,当时俗呼为阿城,阿房宫后来便成为这个宫殿群的称谓。阿房宫建筑在高大的台基上,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下两层,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树五丈旗,四周为阁道。以南山为阙阙即宫之大门。所有石料均运自北山,木材则来源于四川和荆楚。

阿城的北阙门为磁石门,此门以磁石构筑,一是为防止行刺者,以磁石的吸铁作用,使隐甲怀刃者在入门时不能通过,从而保卫皇帝的安全;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秦阿房宫前殿的神奇作用,令其惊恐却步。因为如果有少数民族觐见时身披铠甲,怀藏利刃,进门就会被发现,因此这道门也叫“却胡门”。

自咸阳到阿房宫,宫殿一脉相连,中间横渡渭水,如同星象中阁道绝汉抵营室绝,横渡之意。汉,即银河。营室,星宿名。这是秦始皇有意为之的。中国古人认为,天国高于人间并和人间一一对应,天帝也有自己的宫殿。星象中的许多星宿,是以宫殿的意义命名的。于是,中国历代宫殿的形制和命名往往与星象有关系。譬如,天上有被认为是天帝寝宫的紫微星宿,那么人间便有紫禁城。

秦宫中,有供皇帝游乐的各种设施,史书记载不详,但也可从中略见一斑。长安宫中有酒池、鱼池。酒池上设有平台,上有肉炙树;鱼池引渭水流柱,可以行船。苑囿中设兽圈、虎圈,供皇帝赏玩。

项羽火烧阿房宫真相揭秘(神秘的天下第一宫)(3)

咸阳宫中有一支精巧的机械人乐队,不知是哪位巧夺天工的艺匠制成的。这支乐队有十二枚铜人,列坐在一个筵席上,坐高约三、五尺,分别手执琴、筑、竽、笙,身披色彩缤纷的丝缎,宛如生人。席下有铜管,高数尺,其中一个是空管,管中贯有一条绳子,旁边立两人,一人吹管,一人扭绳,则琴筑竽笙并作。其效果几乎与真人演奏无异。

秦朝虽然因为大兴土木、滥用民力而灭亡,但秦朝的宫室并不是历史上最为华丽、壮美的,这与当时建筑技术、工艺水平及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关系。

二、阿房宫谜案之一:阿房宫名字的由来

阿房原来只是朝宫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宫建成之后“更择名命名之”。由于宫殿规模实在太大,虽然每天都有十几万苦役参加营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灭亡时,此宫仍然没有竣工。这样,人们就它称为阿房宫了。这座宫殿为何取名叫“阿房”?历代记载分歧,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根据此宫“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释为曲处、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宫“盘结旋绕、廊腰缦回、屈曲簇拥”的建筑结构就体现了这种“四阿房广”的风格和特点。正是由于阿房宫建筑的这种风格,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索引中解释此宫为何称阿房宫时说:“此以其形命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项羽火烧阿房宫真相揭秘(神秘的天下第一宫)(4)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此宫所以被称为阿房宫,是因为上宫宫殿高峻,若于阿上为房。这一观点出自《汉书·贾山传》,传中的注释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为房。”这就是说,阿房宫是由于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这种说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约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是古阿房宫的遗址所在地,从发掘的遗址可以看出,当年的阿房宫坐落在地势高峻的丘陵上,这里至今还残存着宫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个宫殿遗留的大土台基,周长约31米,高约20米;在村西南还有一个据考证是阿房宫前殿遗址的高大夯土台基,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长 500至600米,最高处约有8米。阿房宫就建在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汉书》所言“高若干阿上为房”。

除了以上几种观点之外 还有一种民间离奇的传说,传说中秦王嬴政爱上过一个赵国女子,芳名阿房,秦皇统一天下后本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女。阿房为了不让嬴政为难,上吊自杀。秦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

以上几种观点都是论有所据,言之成理,并又都能自圆其说。因此在没有发现更新的确实有说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难断定孰是孰非。所以,对于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宫殿当时究竟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义至今只能说仍是个没有定论的历史之谜。

三、阿房宫谜案之二:阿房宫是不是真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相传阿房宫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规模空前,气势宏伟,“离宫别馆,弥山跨台,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传说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秦始皇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

后世这种辉煌的想像基本来自《阿房宫赋》,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变成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可经想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但这都是传说,都是后世臣子借秦之喻,谏当朝帝王。

根据历史资料中的凤毛麟角,还有所记录的时间上来看,得出最后可信度很大的结论:几千年来人们所传说的阿房宫并非是不存在,而是根本没有建完。

秦始皇征七十万苦力用了四年时间只建好了坚如磐石的土夯,最后秦始皇到死都没有建成阿房宫,秦二世为了完成先皇遗愿,又召集苦力打算建完阿房宫,而当时各地已经开始纷纷起义,最终还是没有建成。

而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里面的描述,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或者说,阿房宫根本没有建完。

项羽火烧阿房宫真相揭秘(神秘的天下第一宫)(5)

四、阿房宫谜案之四:项羽有没有烧过阿房宫?

以前一般认为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但《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未提及阿房宫。

考古发现所谓"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当代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近年,考古人员花费一年多时间勘查阿房宫,勘查超过二十万平方米,只发现数片烧过的土块。如果依照史料所载,阿房宫应该是遍地大量的草木灰才对。考古人员推断项羽焚烧的是秦咸阳宫,因为咸阳宫遗址发现大片烧过的遗迹。

2006年,考古队经过漫长的考察,以每平米五个探洞这样密集的探查下,除了发现土夯之外,没有其他。因为怕疏忽,专门把土质送到一显微镜专家那里,用显微镜检测,但依旧没有发现因焚烧而产生的碳化物。

而且在考察过程中,只有在咸阳宫旧址上发现了焚烧的痕迹,其他地方并无焚烧痕迹。相传的当年项羽烧阿房宫,恐怕只是人们的想像,阿房宫从来就没有被烧毁过的证据,而咸阳宫确实被项羽烧毁。(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