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开启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温州开启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

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开启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温州开启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1)

项目化学习公开课

温州开启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温州开启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

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

温州开启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温州开启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3)

老师集体备课后模拟上课

温州开启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温州开启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4)

常态课堂的项目化学习

温州网讯 日前,温州市教育局与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签约,成为全国五个“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区域整体改革试验区之一,并正式发布《温州市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以提高学生5C(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审辨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素养为目标,体现温州市学校创客教育、STEAM教育的迭代升级,并以学科项目化学习为引擎,探索推动区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其中提出,到2023年,培育温州市“项目化学习”示范区5个;示范校(含STEAM教育等)100所,精品课程100门,优秀案例(项目)300项,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各学段、各学科。

此次,记者采访了温州市第八中学、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等“项目化学习”试点学校代表,看看项目化学习在学校是如何落地的?

项目化学习与常态课堂有何区别? 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行动计划》中提到,将以初中科学、初中历史与社会、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建设为示范学科,同步推进各学段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实施全学段STEAM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融合温州市第三轮课堂变革项目,实施“价值观教育”项目化学习(全学段)、“高品质发展”项目化学习(高中),“五育融合”项目化学习(义务教育段)、“城乡共学”乡村项目化学习(小学段)推进计划。另外,还会逐步将项目化学习理念融入常态课堂教学中,打造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未来课堂”常态。

那么,究竟项目化学习的课堂与常态的课堂会有什么区别呢?又是如何与常态的课堂相融合?

此前,温州八中进行新校舍的建设,建成后校内有三个广场,分别呈现南宋、明清、近现代三个时期的遗址文化,用以展现温州教育千年变迁与历代人杰精神。当学校要为每个广场设计制作一个文化标志物时,该校语文老师胡子立想到可以《温州八中新校舍文化标志物设计》为主题开展一次项目化学习。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胡老师向学生进行了活动背景、任务发布、制订计划、汇报展示、反思总结等方面的教授,学生则更多地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项目。

胡老师说,在项目化学习反思阶段,让他印象最深的便是有一个小组针对项目中的不足反思了一个多小时,并且最后都哭了。这也让他认识到,项目化学习在发掘一个真实情境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以项目推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收获到学科知识以外的能力,比如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等。此外,比起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更有帮助,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在日常的教学中,胡老师有时也会设计一些小的项目化学习,基本上一册书会设计2到3个,像结合《西游记》阅读的“西游记的单向日历设计”;像读《昆虫记》时让学生设计“昆虫海报”“昆虫馆”;像结合新闻章节的学习由学生自编一期报纸等。

温州八中校长赵鸣强表示,“学校一直期望能将学生学习的场所延伸到历史文化街区,将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核心的学习策略贯穿课程学习的始终,让学生在更多真实物理空间和情境下开展学习。”为此,学校不断构建融地域文化、场馆真实场景、学科核心知识、价值观教育于一体的项目化学习新范式。

无论是项目化学习,还是常态课堂,都是老师手中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没有最优,只有最适合。

项目化学习对学校提出了什么要求? 全校老师理念普及、集体备课

语文组有《印象水浒城》、数学组有《你好!体育中考》、英语组有《Write a Tweet about Learning English》、科学组有《酒精计的制作》、社会组有《慧眼识房》、综合组有《迎新晚会之华尔兹韵律操》……在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项目化学习是在全学科中开展。

该校教师发展处主任、温州市名师、中学正高级教师蔡呈腾介绍,从今年5月份开始,学校在年度的教和学课堂变革项目中,就确定了以项目化学习为主要的方向。开学前,又在全校教研组培训会上进行理念普及和理论培训,各教研组通过头脑风暴式的集体备课,展示课程框架内容,由老师选择项目化学习课程中最精彩的一节课进行模拟上课。此外,学校还规定,老师每学期开展的一节公开课需以项目化学习为主题,学校承办的市级活动也主要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呈现。

蔡呈腾老师说:“学校之所以开展全学科项目化学习,目的就是让其融入常态课堂,保证课堂时间和建立反馈机制。”就像《行动计划》中提到的,将项目化学习理念融入单元学习评价、初中学业测试、普高适应性测评之中,形成以教、学、评相统一的区域中小学项目化学习实践常态。

当然,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对老师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蔡老师认为首先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项目化学习本身蕴含学科的内容,但教学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指向问题的解决”,尤其是为学生设计驱动性问题,提升其高阶认知,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在项目化的全程进行跟踪、评价,这些都是老师需要适应项目化学习而要做出的改变。对于学生来说,则是从更多地听老师说,转向更多地动手动脑、独立思考、成果展示等。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张寰宇也提到:“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真的能让不同的孩子在学习思维和品质上得到改变。”温州二外的项目化学习,是基于常态、融入校园生活、指向未来素养的。学校将以项目化学习为支点,带动学校整体教育课程与场景的改变,从而真正地走向未来教育之路。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