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历史上五次海战(中日甲午战争)

《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十一篇 近代中国

第五章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靠明治维新,建立了近代国家,并逐步有了扩张的欲望。1894年,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要求派兵去援助。日本伺机出动,出兵朝鲜,还向中国军队挑衅,发动了侵略战争。

中日历史上五次海战(中日甲午战争)(1)

网络配图

《甲午战争》

清朝廷得到消息,出现了主战和主和两派。以光绪帝为首一派主张加强战备,用武力遏制日本的入侵。不过,决定权不在皇帝,因为实权被慈禧和李鸿章握在手里,而他们对日采取的策略是避战求和,想让英国政府出面干涉。

令人意外的是,当清援军途经丰岛海南时,突遭日舰袭,清军官兵死伤严重。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正式宣,这一年是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

这年9月,中日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了激烈的海战。

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执行一场护航任务。当返航,在鸭绿江口的黄海大东沟,遭到了日本舰队的突然袭击。

丁汝昌临危不惧,下令迎战,黄海海面顿时炮声震天,硝烟弥漫。

清军将领在仓促中迎战,丁汝昌在指挥时身受重伤,但他受伤后仍然坚持在甲板上鼓舞士气,由“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代其指挥督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鏖战中,船舰受了重创,他毅然下令用舰船猛撞日本舰船,不幸船中鱼雷,全舰官兵壮烈殉国。“经远”号在管带林永升的指挥下,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黄海大战以后,日军分海陆两路,进攻中国大陆。

清朝廷却一味退让,还在1895年初就派张荫桓、邵友濂到日本去求和。这时,日军正在威海卫围歼北洋舰队,认为谈判的时机没有成熟,就以张荫桓、邵友濂的资格不够为借口,不予理睬。

中日历史上五次海战(中日甲午战争)(2)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概括(网络配图)

【签订《马关条约》】

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之时,清朝廷不敢再战,为了求得停战,不惜任何代价,同意改派李鸿章为谈判代表,全权负责,前往日本求和。这回日本觉得李鸿章的资格不够格。3月19日,鸿章带儿子李经方等人到达日本马关。第二天,就开始同日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进行谈判。

谈判分为两步,先谈停战条件,后谈议和条件。伊藤博首先把一纸停战条款给李鸿章看,只见写的是:“日本军队占据大沽、天津和山海关。”李鸿章不禁大吃一惊。由于日提出的停战条件太苛刻,李鸿章不敢答应,所以双方谈判两,毫无进展。

3月24日下午,李鸿章离开谈判地点春帆楼,在坐轿子回馆的途中遇刺。幸运的是,子弹击中了他的颧骨,只是昏倒已。原来,这个凶手是日本人小山丰太郎。消息传出,世界国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日本人卑鄙。伊藤博文感到压力很,亲自去见李鸿章,主动提出无条件停战21天,直接谈判和约问题。

伊藤博文拟订的和约条款仍然是非常苛刻的:要中国赔偿两亿两白银,又要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同时还要开放沿海和内地的口岸通商,让日本人到中国自由办厂。李鸿章不敢贸然答应这些条款,连忙请示朝廷,可是没有得到具体的指示。

李鸿章想了想,觉得还是继续寻求更好的合约条件。伊藤博文显得有点儿不耐烦了,威胁李鸿章说:“如果这次谈判破裂,那么我一声令下,将有六七十艘轮船运送大军开赴战地。到那时,你们北京的安危就很成问题了。再说,如果谈判破裂,那么你一离开此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门,我也很难保证。”4月17日,李鸿章迫于日本的压力,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