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

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1)

传统成本会计的理性批判

在传统成本会计制度中,高库存及供应商长账期所产生的高资产,是当下很多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盈利诀窍,也被视为成功企业的标签,实则风险巨大,是真正的定时炸弹、万恶之源!

难怪这些企业经营的圣人们对于传统成本会计制度如此的深恶痛绝:

  • 大野耐一:要将会计赶出工厂与头脑
  • 高德拉特博士:会计是生产力的头号杀手
  • “七大浪费的生产过多与库存浪费是老板的权责”,老板要听听大野耐一的话,下决心移除传统会计的影响
  • 高德拉特博士《大海捞针》(Haystack Syndrome干草堆综合征):JIT所做的事情基本上是一样的。当我遇到看板(丰田的JIT系统)的发明者大野博士时,他告诉我,成本会计是他一生必须与之抗争的一件事。“光把成本会计赶出工厂是不够的,还要把成本会计赶出员工的头脑。”
  • 稻盛和夫:经营者如果真的打算亲力亲为经营公司,就必须改造会计资料令其对经营有帮助

精益经营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冲突

精益经营绩效与成本会计指标的不一致可以突出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在成本会计系统中,“库存”被看成资产,低减库存显然对资产负债表不利;短时期内,过量生产会提高账面利润,但如果考虑现金流就会出问题;
  • 管理费用及制造成本是分解到最小生产单元的,各自“自负盈亏”,因此拉动式制造模式将引起基层单位的不满;
  • 精益革新后多余人员处理面临着两难的困局,直接减员将严重挫伤士气,并且将会导致培训与技能的丧失,尽管在会计数据上卓有成果,但当业务增长来临时“滞后性成本”就将体现出来,因为新员工的培训与技能胜任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如果转移至“非直接人员”则将在相应的科目中增加了费用,不能体现出节约与成本低减;
  • 流线式单件流方式的导入,可能导致局部设备、人员、仪器的投资增加,财务指标会恶化,至少短期内如此。

传统成本会计的算法是站在国家利益角度、收税的角度去考虑的。运营费用摊分(吸收成本法)就是典型的“规模出效益”式的思维,导致的结果是做得越多越好,因为做得越多,摊分的费用就越低,因此利润就越高。它其实是一个什么思想呢?就是我们讲的规模经济,就是只有规模才有效益,规模越大效益越好,规模效益应该叫增量思维。

如果更为具体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成本核算(费用摊分)背后的假设存在着缺陷:

  • 成本核算程序忽略了由于销售额的变化而引起的成本变化,只按年度调整标准成本,最多按季度调整
  • 没有产能限制的概念,产能的成本不是线性而是平台式的(例如:增加一台设备、增加一个人、1.33倍的加班费等),但需求的增加可能是准线性的,这将意味着产能增加所投入的费用大于需求增加实际所需要的费用,因此忽视单个资源产能的缺乏意味着所有的成本计算都可能是错误的,在产品之间建立适当的优先级时,单位成本是不可靠的
  • 损益平衡点后剩余的产能可以免费利用,不再需要当成费用参与摊分

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2)

原因何在?源于成本会计式“显性成本”与资源式“隐形成本”的不同。成本会计中所涉及的所有成本都是显性的(货币支出),无法对隐形成本实施管理。同时短期数据性的计算指标与长期回报的不同,因为精益业绩与财务指标之间必然存在着“时间性滞后”。

出路何在?

在企业的经营中,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 财务会计是基于税收及股东的需要,并应遵守会计准则,例如:GAAP。管理会计是基于决策的需要,必须提供全流程的资源投入最小化的系统决策
  • 短期的降低成本不一定很好,必须促进长期的发展与持续提升竞争力
  • 精益不应该被当作短期低减成本的策略,而是长期的竞争战略

因此面向精益的会计一定是管理会计,它必须体现出如下的策略:

  • “成本单元”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每个单元的成本管控,更需要以VSM为工具记录与管控“端到端“的全流程成本
  • 更改“成本单元“为”利润单元“,更侧重”利润“而非”成本“
  • 财务报告不仅评估过去,更需要展望未来。可以忍受短期的指标性衰退,但看重未来中长期的绩效性回报。美国著名学者J.Liker提出的精益管理14项原则(也称为4P原则)中,第一项原则就表明: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牺牲短期财务指标也在所不惜。

现代企业的管理会计

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有着什么样的本质区别?现代企业在内部管理与决策时不采用成本会计思维,而是采用管理会计思维。比如有效产出会计要求准交不能延误,延误了多少天会给公司带来多少的损失都可以计算。它是在“快”上面做文章,按现在的说法叫流量思维。传统成本会计和有效产出会计对整个企业如何盈利是站在完全不同的思维和出发点去思考的,在MP那个年代确实是规模越大,获利的能力就越高,但时代不同了,现在讲究快鱼吃慢鱼,就是要快,就是要准。

企业的经营,我们过去都是停留在传统的成本会计这个理念之中,所以我们在做很多工作的时候,让它符合成本会计的原则,但实际上伤害了公司的利益。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管理会计的理念与思维在企里面宣扬与落实,才能让公司的利益、盈利能力最大化。举个具体的例子,分别用两种会计制度计算一下便可明白:

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3)

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4)

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5)

(未完待续)


匠心宣言

专注、专研、专耕精益制造与精益管理二十余载,深知中国制造业过去的成长与崛起,更深感未来全球竞争之艰巨!实业兴邦之使命感一直深埋于心,每日催促我努力前行

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贡献 不能带来经营绩效提升的精益都是徒劳(6)

有兴趣的志同道合者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这样就可以每天持续获取本头条号专栏分享的知识

欢迎关注、评论、收藏、转发与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