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历史故事和主要景点(春游长城每一块城砖)
杨花飞絮,柳抽嫩芽,又到了春游踏青的季节。北方的春与秋都比较短,但却是气候最舒爽的季节,每到初春,长城便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人们络绎不绝地来瞻仰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长城的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万里长城
烽火戏诸侯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史记·周本纪》
周幽王喜欢美女,天下遍访,在褒城内寻得褒姒,甚是宠爱。但这褒姒却是个冰雪美人,从来不笑,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也是煞费心机。虢石父献了一计,点起了烽火,诸侯以为王城有难,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来相救,站在城头的褒姒看着气喘吁吁,徒劳一场的诸侯们,终于笑了。
烽火戏诸侯
诸侯们这才知道被戏弄了,甚是气愤。这烽火台便是长城上每隔一段高起的地方,用于紧急的时候点燃烽火传递信号。在古代烽火传递相当于是国家安全的一级预警,周幽王为了褒姒一笑,动用了军事预警系统,也是昏得可以。
然而其实当时还没有“长城”这个名字,到了春秋战国,这个名称才正式出现,沿用至今。
“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史记·楚世家》
孟姜女哭长城秦朝以前的长城,都比较短,而且还没有形成规模,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把战国的长城都连接起来,并加以完善,才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呼。在修建长城的时候还发生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孟姜女寻夫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城为之崩。既葬,曰:‘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列女传》
其实孟姜女的故事源于《左传》的杞梁妻哭夫,直到西汉刘向编写的《列女传》中,故事情节基本定型。但杞梁妻哭的是齐临淄的长城,一直传到唐代的文学作品中,故事进一步演义,主人公变成了孟姜女,长城也被移植到了秦始皇时期的万里长城。
自毁长城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每次读来,波澜壮阔,大义凌然之气油然而生。岳飞领导的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铁一般的纪律,金人闻风丧胆,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怕。
岳飞剧照
然而正因为金人撼不动岳家军,改用了挑拨离间的计策,赵构出于私心,为了防止迎回二圣,自己地位不保,屈己求和也愿意与金人议和。在秦桧和金人的勾结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捏造谋反之罪,在大理寺狱中被处死,成为千古之冤屈。后人每每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用“自毁长城”这个成语,来形容错杀岳飞所造成的损失。
岳飞冤死
说明岳家军的防守如同长城一般坚固,然而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却是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同样战功卓著,下场悲惨的爱国之将被冤杀而留下的典故。
目光如炬檀道济"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南史·檀道济传》
看上面的记载,短短三十个字,就出了两个成语“目光如炬”和“自毁长城”。南朝名将檀道济,刘宋王朝的开国之将,三朝老臣。南朝之前,北府军的时候就投到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麾下。南朝的北伐先锋,一度压着北朝打。
目光如炬檀道济
然而到了宋文帝刘义隆的时候,却怀疑他拥兵自重,而处死了他,檀道济作为一介忠臣,就义时气愤地说刘宋是在自毁长城。果然,檀道济死后,南北局势发生了大逆转,从此转入了北强南弱的境地。
之后的南朝节节败退,北魏的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深入南朝腹地,宋文帝刘义隆在石头城上北望,也十分后悔听信谗言杀了檀道济,感慨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可见确是自毁了长城。
《三十六计》,唱筹量沙檀道济的功勋卓著自不必说,而且是军事理论与实践的高手,著名的《三十六计》便出自檀道济之作。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历朝历代的军事家所推崇,直到现代还有其实用价值。
三十六计
“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南齐书·王敬则传》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南史·檀道济传》
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中,檀道济的战术也为扭转战争局势做出很大的贡献。宋文帝元嘉元年,南朝北伐军孤军深入,一直打到粮草难以为继。北魏听说了这个消息,派探子来打探虚实,檀道济命令士兵用沙子当作大米,还大声地唱筹数数,迷惑了北魏。北魏不敢轻举妄动,檀道济的“唱筹量沙”之策为军队撤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几乎一点损失没有平安回宋。
戚继光修长城,每一块砖都有一个故事不得不说,杀了檀道济这样既忠诚又能干的将领,确也与自毁长城差不多。与长城有缘的名将还有一位,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都应该有印象,长城脚下安放了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将军的石像。
戚继光剧照
戚继光抗倭归来之后,接任了蓟州总兵,同时也就接下了维护长城的重任,长城上的空心敌台便是戚大总兵的发明,进可攻退可守,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军事工程,放到现在都可以申请专利了。
总之,从西周到现在,长城已经存在了三千多年之久,甚至更久远,只是没有记载而已。经过了这么多个春秋,见证了这么多个王朝的兴衰,亲历了数不清的战争,几乎每一块城砖上都镌刻着一个故事,或悲壮,或兴奋,或忧伤,或喜悦。
众志成城
长城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要更加爱惜它。虽然在现代战争中,长城的军事意义已经不大了,但是在长城上发生的故事还会不断上演,长城不仅见证着历史,还会见证未来。长城代表着中华人民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给我们带来了无比高尚的民族自豪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