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字用作人名可以吗 不要玷污了礼字

礼字用作人名可以吗 不要玷污了礼字(1)

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这里面的“礼”主要是指高尚的道德准则、完善的礼仪规范。即便是用在“礼节”中,“礼”也主要是指尊敬的言行和态度。

曾几何时,中国人把“礼”字活学活用了,衍生出“送礼”这个词。当送礼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礼”字便误入了歧途。

关于为什么要送礼,如果从礼节的角度来看,无非是这么几种情况:一送长辈,示孝;二送亲朋,示友;三送上级,示尊。送长辈送亲朋的,如果是纯粹的感情,那是最好不过了。那么,送给长辈,就不需要刻意准备,根据实际情况,了解长辈需求,能经常想着长辈就行;送给亲朋,虽然需要有所考量,但只要真诚,不虚情假意,顾及对方感受,不让对方有压力就行。但是如果因为有所求而送礼,则会显得物质了,就失去了“礼”的本意。

重点说一下“送上级”。如果单纯是尊重,给上级送点日常生活用得着的东西,以示对工作中关心指导的感谢,这也符合“礼”中应有之意。如果带有个人目的,用明显超出正常需求的东西来挑动上级的欲望,这种送礼从长远来看就是在毒害对方。

把自己都不舍的用的东西,送给别人,那是一种什么心态(割肉)。把不舍的给自己父母买的东西,送给别人,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不孝)。作为一个上级,下级送给你的那些明显超出他个人消费能力的物品,除了有所求,还有什么目的么(就是收买)。每到逢年过节,有多少人为了送礼而绞尽脑汁、苦不堪言,又有多少人为此而人格沦陷、误入歧途。这里面哪有什么尊重与真情,有的只不过是交易与无奈,这其实是对“礼”字的最大玷污。外国人在中国遇到的各种失礼行为,是多么的一头雾水,又是多么的无可奈何。

人人都是有欲望的,这种欲望往往因为社会规范和现实条件的约束,而有所收敛。如果利用你的权力,放纵了个人欲望,就如同吸毒,而送“礼”者就是那个递给你“毒品”的人。

“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华夏子孙,要正确的理解把握好这个“礼”字,用真正的“礼”来协和万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道德基石,而不可玷污了“礼”的本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