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区居民提供配套教育服务(全市率先试点社区宝宝屋)
9月27日,“静安教育 友好江宁 升级典范”教育友好型社区在江宁路街道全面启动。市教委主任王平、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区政协主席丁宝定、区委副书记王益群、副区长龙婉丽等出席了教育友好型社区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举行了教育友好型社区启动仪式,与会领导为“社区宝宝屋”揭牌,并为学生代表赠送了“江宁启航”活动手册。同时,现场举行了静安区“三段式”课后服务资源聚合管理平台上线启动仪式。
会上,王平指出,上海市力争在“十四五”规划内,实现全市街镇“宝宝屋”覆盖率达到85%,中心城区的覆盖率力争达到100%,为市民提供就近就便的临时托、计时托服务。静安区率先试点,将托育“宝宝屋”建设和江宁路街道创建教育友好型社区紧密衔接,打造“教育在社区,社区懂教育”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在江宁路街道率先建成了001、002、003号“宝宝屋”,在全市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彰显了静安区在社区基层治理领域的绣花功夫和创新实践。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江宁路街道长期关注、探索社区教育新内涵,为呼应全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江宁路街道与静安区教育局共创的“教育友好型社区”包括六大领域,涵盖:
“宝宝屋”社区服务共建
“悦享里”综合素养共育
“师友轩”职业能力共培
“桃李居”人才共赢
“柏乐阁”学习型养老共享
“惠风堂”教养指导共享
从婴幼儿早期教育到全人群终身教育的高质量学习型社区。
“嵌入式”“标准化”
率先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
位于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区宝宝屋”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教室分为“融融活动馆”和“暖暖活动馆”,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运动、游戏和生活区域。
教室外的空间模拟自然情境,创设大熊猫主题“亲亲竹园”,孩子们可以开展创造性游戏。空间内可同时容纳约20名1至3岁年龄段的婴幼儿活动。
“宝宝屋”毗邻地铁口,交通便捷,而且对面就是街道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便于居民就近办事。
记者了解到,2022年初,静安区在江宁路街道试点建设社区托育“宝宝屋”,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嵌入式”“标准化”的“社区宝宝屋”。
嵌入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公办示范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中灵活设置,通过加一点安全保障设备、多一点游戏探索区域、增一点开放温馨的空间,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优质、科学、多样化的集中照护和育儿指导服务。
截至9月,江宁路街道共开设3家“社区宝宝屋”。
设在淮安路771号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楼的江宁路街道“社区宝宝屋”,室内面积有1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面积在60平方米左右。
整个3楼大厅是“宝宝屋”的综合服务区域,承担接待、服务咨询、晨检、母婴照护等功能。
室内两间半开放的教室及室外活动空间,可同时容纳45名1至3岁年龄段的婴幼儿。值得一提的是,“宝宝屋”设在为老服务中心,突显“颐幼相伴,其乐融融”的特色,照顾幼儿的老年人还能在长者食堂就餐、活动,受到居民喜爱与支持。
作为全市首家在幼儿园内建立的嵌入式婴幼儿托育服务设施,位于西康路140号的南阳实验幼儿园内的“社区宝宝屋”室内面积80平方米。
两间连通的教室及室外活动空间,可同时容纳15名1至3岁年龄段的婴幼儿。
“在这个‘社区宝宝屋’,我们配备了教师和保育员。试运行期间,我们也会和社区多开展专门的研讨和交流合作,把这个服务做好。”南阳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李文静表示。
据江宁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余文君介绍:目前,在整个江宁路街道辖区,0至3岁婴幼儿有900人左右,3个‘宝宝屋’可以提供90个计时制托位,基本满足居民需求。‘宝宝屋’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年为每位孩子免费提供12次服务。12次之后,可以按公益价格继续享受服务。上海静安“‘社区宝宝屋’的理念是‘嵌入式’‘标准化’。‘嵌入式’是嵌入在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里,比如老人一边享受为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一边可以将孩子送到‘宝宝屋’托育。我们希望0至3岁孩子托幼服务的提升,可以给孩子的父母以及家里的老人,提供一个科学、高效的家门口的育儿服务。”余文君介绍,除已经建成的“社区宝宝屋”之外,街道将蒋家巷居民区、吴江幼儿园、余姚路幼儿园三处纳入新一批“宝宝屋”的规划建设中,“未来,江宁路街道将有六家‘社区宝宝屋’,仅需8分钟左右,居民就可以走到就近的托幼点。”
“社区合作新课表”
助力“三段式”课后服务升级
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江宁路街道图书馆馆长朱宇翔正在为学生带来一堂“近代私家藏书楼——小校经阁”的文化课程,吸引了学生的互动参与。
在另一个课堂内,以探究同乐坊建筑前世今生故事为主题的课程,正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展开,引发了学生们的踊跃互动。
“我们学校处于江宁路街道内,辖区的陕西北路有很多文化底蕴,这些可以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开发,需要街道和学校两边一起合作。”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看来,“我们可以提供教学方法,街道可以提供资源,学生可以在学校里,也可以在校外学习和参与。合作交流的课程是很广泛的。”
“整个江宁路街道有17个中小幼学校、24个办学点,我们把这些全部集中在一起,和江宁路街道共同开发《江宁启航》的课程,这个课程目前已经在中小幼日常教学中开展。”静安区教育局副局长邱中宁介绍。
记者获悉,在“双减”政策下,静安首创“三段式”服务样态,为3万余名学生提供免费优质课后服务,被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此次江宁路街道与静安区教育局共同合作、试点探索,推出“社区合作新课表”,助力“三段式”课后服务再升级。
通过“送进去、引出来”,整合社区优质课程资源,50多位名教师、名教练,以多种形式,为江宁路街道的7所学校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近20门课后服务课程,全年送课达2000余学时,8万余人次受益。
创新研发《江宁启航》课程,融合具有江宁特色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引导学生深入社区、了解社区、融入社区。下一步,江宁路街道与静安区教育局将继续探索,针对社区内学校15至18岁青少年,提供真情景职业感知和职业体验,以及高质量职业规划指导服务;结合“白领驿家”建设,围绕商圈打造“江宁白领学苑”;开发生命教育核心课程,通过终身教育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通过“教育友好型社区”六大领域,惠及社区全龄段人群,让社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来源:上海静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