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独特婚俗(温州文成畲族婚俗)

畲族的独特婚俗(温州文成畲族婚俗)(1)

#温州民俗#

习俗沿革

畲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长期保留蓝、雷、钟、李几个姓氏互相通婚,不与外族结亲。由于姓氏少,居住分散,又严格实行族内婚,故同姓不同房或五代以后也可以通婚的习俗,此俗直沿至60年代,80年代后改革开放,才逐步与外族成婚。

主要内容与形式

主要形式有:女嫁男方,男嫁女方,做两头家,童养媳亲(还亲),姑换嫂(对亲),姑舅表亲。

一、女嫁男方:

1、相亲:男先派媒人往女方求婚说合,征得女方和父母亲同意,便商定日期到男方“看人家”,了解家庭情况。看人家这一日由媒人、母亲带领女儿一同去男家,男方定要做豆腐,捣糯米糍,宰鸡杀鸭、备酒热情款待。女方返回时,男的送女方一份礼物(手帕为多)为守信,女的若收下就表示同意了。看人家实际是看新郎老公。互相了解双方的相貌,试测双方才智等。

2、订亲。双方同意后,男方择定订亲日期通知女方,由媒人挑猪脚一个(约20余斤),索面6斤、鱼4尾、衣服2身,银手铰戒指等到女方家中,女方请来旧父、姑爹、姨丈等嫡亲来吃订婚酒,商定财礼,并当媒人之面写下“羹帖”。羹帖一式两份用大红纸写成,双方各执一份,是婚期女方向男方索取物礼的依据。格式非常讲究,物礼数量要凑双,写下的文字也得凑双,一般的物礼是猪肉、糖糕、蜻子、蛤肉、等水产付食品类,现在还加香烟、喜糖。订亲有大定、小定两种形式,小定比较简单,男方只须备少量礼物,由媒人送往女方,不举行订婚酒宴,以后再择定日期进行大定,过去都采用这种形式,叫“双定”。现在都采用不小定而直接进行大定。

订亲的吉日逢单日不取,要挑农历的初二、十二、廿二、初六、十六、廿十等日,逢四、八、十不定亲,七七八八、七上八落,逢十断节,十日满旬等等说法。订亲仪式完毕,女方交给媒人年庚生辰带往男方,由男方去择结婚日期。双方到了婚龄时,早几月就要将吉日单并备礼送给女方,女方要事先通知其亲戚来吃喜酒。婚期前几个月,女方须备足木料请木匠师傅做家私,主要的家私有衣柜、棉花柜、木箱、八仙桌、四尺凳、面盂架、脚盂、尿盆、尿挈、茶盆、浴盂、织带机、梳头桌等。出嫁时衣柜,木箱内放上几颗瓜果豆类种子,意为在夫家落脚生根、开花结果。

3、娶亲:婚期头两天、宰猪、捣糖糕、备足女方订亲时羹帖内商定礼物。这些礼物叫“丈头羹”,是无代价送给女方的。“丈头羹”送往女方,所有礼物都要放上一块红纸条,一束万年青或柏树枝,猪肉得用红布袋套装,其他礼物用“供盛”(一种精制篾器具,长圆形、分八格套叠盂)送往女方。“供盛”内除羹帖所定的礼物外,还需送一件衣料给岳母,称“主家衣”,有祖父母健在的要送上一个大猪腿,称“太公肉”,另外再备20多斤“主家肉”(不计羹帖之内),要两块连牢,叫“双联刀”。婚期头天,嫡亲眷戚陆续到男方,中午所设的酒宴叫“出门酒”,酒后,由媒人带行郎(抬家私的人),轿夫,弹唱班往女方抬亲。

媒人要带足女方所需的彩头红包。如成衣、火笼、尿盆、六局、姐妹、厨师、泡茶、请公、开额等红包。行郎、轿夫进入女家,人数须凑双、不得逢单。女方晚餐摆设的酒宴叫“嫁女酒”。宴后,村上女歌手必与行郎,轿夫盘唱山歌,谓之“打大铺”。喜庆之日,客人较多,村庄床铺不多,故以歌代眠。

次日天早,新娘按吉日单上注的时辰开额,由一父母双全的姑娘拔去额上的细毛发,整容打扮梳妆。然后备香灯纸烛在中间香火神龛前请祖公,告示祖先孙女长大已出嫁,荫佑去到男方百年好合,白发齐眉。早饭用毕,行郎忙搬家私,按件数一扛一扛扮好抬往男方。新娘上轿前,在厅堂正中地上焚香点烛,用苎笼倒罩,叫“留风水”。这时的新娘流泪啼哭向上辈和嫡亲告别,向前来围观欢送的姐妹们分“姐妹包”。上轿时,由姐妹或姑嫂扶上轿,轿夫锁掉轿门便已起身抬。轿动时,轿夫要三进三退,叫“退轿神”,趁此机会,村上的妇女,姑娘一哄而上,坠住轿扛,不让轿夫抬走,意为挽留。坐轿的新娘,头天就不进食了,以免在轿中大小便麻烦。

送亲路上,两人高擎一对大灯笼,两人执大锣(称打对锣,在前面鸣锣开道,花轿前面弹唱班唢呐、琴、钵伴奏三眼铳声声、热闹非常。

娶亲这一日早上,男方请来理发匠为新郎整容,叫“剃新郎头”,剃了新郎头就意味即成大人了,新郎身穿长袍,身披红绸布,头戴礼帽,迎接新娘的到来。

送亲队伍到了男家,轿停正门外,鸣铳放炮迎接,媒人取出事先女方备好的“五谷豆”,向花轿顶上抛散,叫“撒轿米”。撒毕轿米,新娘尝给轿夫一个红包开轿门,新娘出轿由两名“接姑”牵扶,从地面铺好的五只红布袋上走过,走完第五只,再收来前面已走过的红袋依次铺上一直走到新郎间,此曰“传宗接代”。

新娘到新郎间,不能坐床杠上,由接姑牵坐床铺对面的凳子上。休息片刻,厨师烧好鸡蛋,剥净外壳,每碗两只,汤加白糖,谓之“蛋茶”,送到厅堂让新娘、媒人、新小舅子、接姑来吃。吃时,新娘头裹红帕、低头不语,其余人鸡蛋只能吃一只,留着一只。如果吃完,那是最大失礼。吃完蛋茶,新娘马上将事先备好的“蛋茶包”放到端茶的木盆上,表示感谢。

中午酒宴称“正酒”,即娶亲酒。新娘、接姑坐厅堂右边第一桌,板壁边上面的位置为大位,让新娘来坐;媒人、小舅子、舅父、外祖公等嫡亲坐左边第一桌,大位让舅父落座。酒至半筵,新娘、新郎由接姑陪伴向众亲一席一席地依次敬酒(周山、双桂一带,此礼又有所不同)。

酒筵散后,相帮人备起福醴请祖公。男方请祖公的仪式比女方隆重得多,礼品须要落刀净肉,糢糍斋果,五德龙鸡,请来道士先生念咒祷告,禀报上代祖先娶来某地某氏之女,纳入本郡某人为妻。仗神功保佑夫妻恩爱,藕入莲池,子愆昌盛,地久天长。夜晚送洞房必须要取两位父母双全的男女宾相,手执灯笼火把,各扶新郎、新娘向父母和嫡亲上辈叩拜。拜毕,引带新人进洞房间,点燃洞房烛将其双方解开衣领纽扣一对,以男左女右进床,宾相放下布帐出房。洞房烛整夜点着,两支蜡烛同时点光,肯定夫妻白头偕老。洞房毕,大家欢喜围坐吃点心,此点心一定要吃素面,因烧素面是不许折断,意为讲新话:“长面”。

二、男嫁女方。婚礼与女嫁男方基本相同,不过是聘礼少一点罢了。这种方式,男方称“给人当仔”,女方称“招女婿”,一般是家中兄弟多而无力娶媳的对象为多。与女方的兄弟姐妹有同等权利,担负同等义务,不受任何岐视。

三、做两头家。做“两头家”一般为男女双方都是单生独丁的对象恋爱婚姻。夫妻俩要种两家的田地,分别继承两头财产,赡养双方父母。所生的子女分别一个随母姓,一个随父姓,长大后可分两头住,繁衍后裔。

四、姑换嫂。姑换嫂俗称“对亲”。解放前,各畲族村庄“对亲”是比较多的,因为双方进行等价交换,婚礼简单,争执也少,只要一方不成,双方告破,叫做“自管自”。婚后如果一方夫妻不睦,这方也可强硬叫回自己的女儿。这种婚姻,破坏了不少美满家庭,现已基本消除。

五、童养媳亲。童养媳结婚,俗称“还亲”。童养媳还亲旧社会多见,解放后这种婚姻已频绝迹。在旧社会穷人家怕娶不起媳妇,好心的父母便去领带他人女婴。这种女婴大多数是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作怪,被遗弃给人收养,也有的是家中多子多女,无力养育而抱送别人。

六、姑舅表亲。姑舅表亲叫“接老亲”。女儿给姑娘或舅父作子媳,儿子娶姑娘或舅父的女儿为妻,即表姐妹结婚。这种婚姻,早日也较常见,现在禁止近亲结婚,已普遍不为伉俪。

民俗实物资料

大红花轿。#民俗#资料来源温州市文化馆

畲族的独特婚俗(温州文成畲族婚俗)(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