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历过生死才知道活着重要(只要没有被遗忘)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杭州4月5日电(记者俞菀唐弢)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亡神秘而忌讳,生死是两个世界,既世事难料,又命中注定每年清明节,当人们祭奠亡人、慎终追远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生与死的问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只有经历过生死才知道活着重要?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只有经历过生死才知道活着重要(只要没有被遗忘)

只有经历过生死才知道活着重要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4月5日电(记者俞菀唐弢)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亡神秘而忌讳,生死是两个世界,既世事难料,又命中注定。每年清明节,当人们祭奠亡人、慎终追远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生与死的问题。

今天,年轻人的生死观正在发生改变,生前遗嘱、生态安葬、网络悼念,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连接”两个世界的方式:如果生是一次认真的体验,那么死便是一场严肃的远行。

死亡也可以浪漫又帅气

“为何我感觉到死亡可以是件很浪漫的事情呢?”这是“90后”女孩龚艳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死亡时写下的话。“如果有一天我要饱受病痛折磨,最终失去意识。我宁愿拥抱身边的人,然后欣然接受死亡的来临。”

不讳生死,直面人生,正在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生命态度。他们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演绎得更加浪漫和帅气。

不久前,贵阳市一位身患癌症的年轻人为自己举办了一场生前告别仪式,来目睹自己的“死亡”。他说,既然死亡终究会来,为何不能坦然面对?实际上,“生前告别”、“生前遗嘱”等方式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而那些选择捐献遗体或者器官的年轻人,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

“我为他骄傲。”“80后”朱女士抚摸着陵园里器官捐献纪念碑上丈夫的名字说。2016年,患有恶性脑肿瘤的丈夫主动提出捐献遗体。一个多月后,丈夫离开了,但朱女士觉得,他在用另一种方式活着。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很多人害怕死亡,是因为一想到会失去生活能够给予他们的种种美好事物,他们就感到痛苦。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与其满腹遗憾,不如活在当下,与其担心失去,不如珍惜拥有。

今年年初,“80后”李奔告别了自己的爷爷,每每回想起爷爷,他便会陷入长久的回忆。“我最大的爱好是摄影,但自己却没有给爷爷拍过一张照片,也没有和他一起合过影。”

这让他意识到,死亡是永远不可预期的,与其害怕死亡会夺走人生的种种可能性,不如充分投入生活,寻找到人生的目标,并从中感受到意义和价值。

“每当风吹过竹林,我都能感到母亲的气息。”

“不留骨灰、不刻墓碑”,这种洒脱而帅气的生命告别方式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我觉得仪式感还是要有的,但仪式感不是讲排场,更不是对自然环境的负担。”“90后”网友“史瑞克”说。

在浙江温州鹿城区翠微山高处,有一处纪念园,那些希望在身后选择海葬、树葬等不保留骨灰安葬的人,可在该园石碑上刻下姓名,供后人缅怀。纪念园的负责人说,很多老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儿子辈甚至孙子辈介绍而来。

树葬、花坛葬、海葬……让逝者的骨灰与花为陪、与树相依、与大海或泥土浑然一体。原先“入土为安”、“凭吊有物”的传统殡葬习俗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我希望当自己离世后,能将骨灰撒入大海,这样我就能去世界的各个角落‘看一看’。”虽然才刚刚成年,但“00后”网友“织梦”却对于死亡有着一种天然的超脱。在浙江省殡葬协会秘书长陈景莲看来,正是这份超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殡葬制度改革的希望。

大学教师刘女士,将母亲的骨灰深埋在浙江安吉的竹海之下。如今,每年清明节,刘女士都会带着家人去安吉踏青,在山间住上一晚静听潇潇夜雨。“选择生态葬,让我们从人山人海的扫墓大军中解脱出来。”刘女士说,“每当风吹过竹林,我都能感到母亲的气息。”

缅怀纪念:从“冰冷”走向“温暖”

“妈,明天是你的六十六岁大寿,可是你走得太早了,眼看离开我六年了,我给你留言也快六年了……” 这是沈阳“80后”女孩璐璐怀念已故母亲的微博,从2012年6月到现在,已经有1553封“信”寄给天堂的母亲。

璐璐写的信感动了无数网友,也引发了大家对身边逝者的美好念想和追忆。今天的年轻人,更希望清明节能有更多“清”“明”的传统元素和温暖人心的文化传承。

网友“若潇Faith”十分赞同迪士尼动画《寻梦环游记》所传达的观念:只要逝去的人仍有人记得,他就没有真正的死去。“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母亲已经离开我四年了,但我依然感觉她从未远离我。我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还是能感觉到她存在的痕迹,我总能想象到我像以前那样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她,她会说什么.....”

“90后”大学生玥玥也十分喜欢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让她感到这些年来,自己的清明节似乎总是过得太匆忙。“基本上都是开好几个小时的车到陵园,大人们忙着拿出贡品鲜花,然后坐在那里聊天,而我很少有机会了解逝去亲人身前的故事。”

“纪念逝者是为了告诫生者,所以清明节不应该太喧闹,而应该多一点私密的,静下心来做的,能让人温暖前行的事情。” 网民“咖啡布朗尼”说,“我们总是在死亡临近才知道什么是珍贵。”

在知乎上,曾有网友发起一个议题,寻找“对死亡最温暖的解释”。在留言中,有网友贴出了《死后的人生》这本书的一段话:如果不把死亡当成死亡,而当成是开启一种更灿烂的人生,甚至还可以重新见到你的父母和其他亲友,他们或许还充满了年轻活力,那将是多么的令人安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