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话方言有哪些特色(说几个已经不用的宁波方言名称)

昨天说了两个桶,“挈档桶”和“便桶”,结果引发许多老朋友的热烈响应,很多朋友给我提供了已经消失了的用具名称,也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在此表示感谢,不过因为精力有限,我也不可能一一描写,只能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有特色的东西来写。

今天在网友回复中看一个网友写了“汤果水”,我知道他说的是“汤锅”里面的水,以前叫“汤锅水”。那么“汤锅”是什么呢?

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村农民和小城镇居民家里多数是用柴火灶的,城镇也有煤球风炉或煤饼炉。我家以前在镇上,一般做饭是用灶的,烧水做菜有时用“煤球风炉”。宁波话中“煤球风炉”的“炉”读音lou?“煤饼炉”的“炉”则读lu,应该是这样吧。

其实风箱灶比炉子快,如果上班上学时,下班放学回家做饭一般都是用灶的,因为“煤球风炉”要“生”起来需要不少时间,要引火,放小木块,等小块着火了放煤球,那时肯定烟雾腾腾的,所以都在“灶更间”(厨房)外面“生”“煤球风炉”的,等煤球着了,木块成炭无明烟后,才可以“挈”进“灶更间”使用。所以我家也只是在休息天时“生”一下“煤球风炉”。

那时我家的灶是带风箱的,烧龙糠或“锯(吴拼ki1,普拼gi)屑”(木梢)。农村都烧柴,农村柴草多,特别是山区,农民常上山“折”柴去的。

灶台上就是“镬”(ghoq8,宁波话“镬”与“或”一个音),我家灶比较小,只放一口尺四“镬”,称单眼灶,农村里一般为双眼灶,放两口大镬。在两口镬之间或一口镬的“里只角”就可以放一个“汤锅”,这个锅形状特殊像个球,陶制,上面开口有盖子,下面有小部分处于灶洞中,锅中加水,烧菜做饭时,可以利用灶的热里,把水烧热。

这个“汤锅”里的水就叫“汤锅水”,这个水是不喝的,因为没开,一般用于烧菜中加水,或者用来洗东西的。其实就是起到节能作用,特别是冬天,洗碗洗脸都要用到热水的,那么做饭时顺便烧的“汤锅水”就可以利用了。

宁波人厨房叫“灶更间”(不知是不是这样写),“灶更间”除了灶台之外还有“庎橱”,“庎橱”是用来放碗筷和食物的,上层有门的放食物,中层无门有档放碗,下层放厨房用品,放筷的有“筷箕笼”,一般挂在“庎橱”横边上。“庎橱”有高有低,新式“庎橱”比较小巧,分上下两层,老式“庎橱”一米八左右高,比较大。

我查了一下百度,居然说“庎橱”是上海人说的,真是“乱话三千”,明明是宁波方言,被带到上海去了却成了上海话。

另外“灶更间”还有“饭筲箕”,“饭筲箕”用竹篾青丝编的,用来放剩饭的,一般是吊在梁上的,老鼠吃不到了。还有水缸,有舀水的工具“瓢”或“凹斗”(不知怎么写),瓢就是半个葫芦干外壳,很轻又结实可以用于舀水,可以浮在水上。“凹斗”木头做的比较重,也是用来舀水的,倒水处有个嘴,能集中水流。

还有用于蒸东西的“镬扛”,竹条编的,有的叫“羹管”(又是白字眼),“灶更间”主要的就是这些了吧。

这里写的“汤锅”、“煤球风炉”、“饭筲箕”、“瓢”、“凹斗”都已不在用了吧,现代厨房中也没有了“庎橱”,但“庎橱门”倒还常能听到,因宁波人说开“庎橱门”指的是某人喝醉酒吐了。虽然“灶更间”大变样了,但“灶更间”或“灶间”还在说的。

因为有些物件图片比较难找,所以我凭记忆画了一下大概的样子,让大家见笑了。

欢迎留言,写得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宁波话方言有哪些特色(说几个已经不用的宁波方言名称)(1)

宁波话方言有哪些特色(说几个已经不用的宁波方言名称)(2)

厨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