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的都是天才(看脸也要成科学)

看脸的都是天才(看脸也要成科学)(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无论什么问题都会得到“看脸”的回答——为什么我一直单身?去照照镜子吧。为什么我找不到工作?去照照镜子吧。更有甚者,“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而长相不好看的人只有大学”的说法也悄然流行。

这些话似真似假,有戏谑有无奈,但这个看法却得到了广泛的默认,“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关于这个看法到底有没有科学性的问题也不是没有人问过,但是谁也没想到,“看脸”竟然也想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看脸”本有科学依据

尽管“看脸”在网络上调侃、自嘲的成分居多,但外貌决定论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首先,美丽的面孔被认为具有高吸引力,而具有高吸引力面孔的个体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具备更多的积极人格特质和更好的特质;而同时,这样的面孔激活的大脑区域和你被夸奖时激活的区域是一样的,这让人无法不对有吸引力的人产生好感。而也有研究表明,长得漂亮的人确实更容易获得升职、加薪,萌娃犯错的时候也会受到较轻的惩罚。这种“看脸”的行为其实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因为婴儿们明显对更漂亮的脸蛋更感兴趣。更何况,基因带来的繁衍本能也在促使人们挑选着更精致好看的脸——因为这意味着可以给后代更健康的遗传因子。

这一切都表明,“看脸”论确实有科学依据支撑。但我们毕竟早已脱离了靠本能做事的文明阶段,更多地在意“内在美”也被不断呼吁着。漂亮的人若恃宠而骄难免会令人生厌,而没有外貌优势的人若是过得乐观精致也不是不能吸引人。

看脸的都是天才(看脸也要成科学)(2)

“看脸”成学科?

尽管外貌决定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以一句类似“我丑但是我善良”的心灵鸡汤式的自我安慰作为结语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然而最近,却有人想把“看脸”变成一门单独的学科,就叫“姿色鉴定学”。

提出这个概念的人原本是帅哥美女云集的中央戏剧学院的保安,他叫王亚军。如今他已从他的岗位上离职,并认为这与他的“研究”有着直接的关系。毕竟需要“鉴定姿色”就不得不一直盯着路人看,惹人怀疑是必然的。但说起这门“新兴学科”,王亚军仍然侃侃而谈。他表示“姿色鉴定”就是对一个人的姿色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专业的品鉴和评定,也就是鉴定一个人相貌的好坏,这可以为日后的化妆美容、服装设计等专业提供理论支持。他认为他的书稿将成为这一学科的奠基之作。

看脸的都是天才(看脸也要成科学)(3)

图为王亚军

尽管王亚军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也已经为作品拿到了书号,但仍然挡不住质疑。许多人认为他过分强调了外貌的作用,也许会对人——特别是青少年,产生误导,而导致人们认为成功都是好的外貌换来的,而失败只是因为自己长得丑。王亚军对这种偷换概念的质疑不屑一顾,“我是在研究、展示、强调一把刀的锋利性,而许多人的评论却以这把刀可能会杀人来否定我。”

理论研究确实是应该与实际应用分开的,王亚军勇于创新,敢于钻研的精神还是受到了一些人的肯定的。但科学家也应当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正如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故事一般。同时,任何理论研究最后都应该落在“实用”上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如果“姿色鉴定学”能指导我们选用简历上的照片以增加录取率的话,大概我们会很乐意拜读一下王亚军的大作的吧。

虽然王亚军的学历只有大专,但现在的他却很有学者风范地在一片议论声中岿然不动,继续着自己的研究。下一步他打算到北影附近居住,继续完善他的书稿。

时代是在变的,就让我们期待未来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