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性格特点及事迹(名将张飞的形象之千年演变)

张飞,一个家喻户晓的三国人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早了解张飞这个人的形象,还是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譬如其中熟悉的桥段“桃园三结义”。今天主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张飞在四个历史时期,一千多年的形象演变。展现历史人物张飞不断走入文学、融入民间的历程。

张飞性格特点及事迹(名将张飞的形象之千年演变)(1)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距离张飞生活的时代并不远,张飞的人物形象描述多见于史书之中。魏晋南北朝时的张飞形象描述主要来自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上接汉末,中为魏蜀吴三国,下承西晋。在陈寿的《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张飞传》中,较全面的记载了张飞的生平事迹。

谈起张飞,很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他的勇猛、虎将的形象。因此很难与“礼贤下士”和“智”这两方面联系起来。但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对于他的这两方面有较多的描写。其中“义释严颜”一事就占了较长的篇幅,该事讲述了张飞生擒巴郡太守严颜,平定巴西德阳,严颜被抓后拒不投降。指责张飞是侵略者,声称没有投降的将军,只有战死的将军。他的刚毅正直引得张飞共鸣,进而收为宾客的故事。这一事件让他勇猛的形象上打上了“仁义、礼贤下士”的烙印。

张飞性格特点及事迹(名将张飞的形象之千年演变)(2)

​能让张飞在勇武的基础上再添一笔变成“智勇双全”的,就是公元215年,张飞同曹操麾下第一梯队的武将张郃在巴西郡对峙五十余天,最终用计包抄,大败张郃的历史事件。当时的张郃想把巴西郡的老百姓迁徙到汉中,行军至宕渠、蒙头、荡石之地,碰上张飞军团。面对强有力的对手,在对峙50余天后,张飞没有盲目死战,而是从另外一条小道,轻率一万精兵与张郃交战,使得曹魏军团首尾不能顾,张郃弃马而逃。

张飞性格特点及事迹(名将张飞的形象之千年演变)(3)

​张飞在性格上也有一些缺陷。《三国志·张飞传·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陈寿评价“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张飞对待自己的部下严苛暴虐,经常非打即骂,不留情面。更喜欢把和自己有过节的属下留在身边使用,因而导致杀身之祸。刘备曾告诫他:“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果然,在公元221年6月,张飞惨遭自己账下的张达、范彊杀害,一代将星陨落。

张飞性格特点及事迹(名将张飞的形象之千年演变)(4)

​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史家以严谨求实的编撰态度,描述记载的智勇双全、礼贤下士、暴虐无恩基本上为张飞的历史原型,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的淡化了他的“智”和“礼贤下士”,“勇猛”和“暴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对于三国的故事多有记载,一方面隋朝统一了天下,各个领域百废待兴,三国时期许多大才以史为鉴,值得学习。另一方面,盛唐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三国的故事逐渐走入民间。

隋唐时期,两朝的统治者都注重修史,现存的二十五部史中,有六部是在唐太宗时期完成的,这一时期对张飞的描述大都重复前人的记载。其中唐房玄龄等人合著的《晋书》所记载的张飞与陈寿的《三国志》却是略有不同,陈寿对于张飞的勇猛评价大抵是“不亚于关羽”,《晋书》中不断将张飞列于关羽之前,说明当时以房玄龄为代表的集团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张飞的武力更甚关羽,但在《晋书》只讲了张飞的勇猛,没有其他。于魏晋时期的多元化又是有所不同。

张飞性格特点及事迹(名将张飞的形象之千年演变)(5)

​隋唐两代的史书记述三国故事的还有《新唐书》、《通典》等,《新唐书》中记载:唐德宗受颜真卿建议,追封前代六十位名将,张飞赫然在其中,能列入六十四名将庙宇中受世人祭拜,让后人以史为鉴,表明张飞在德治武功上还是受到唐天子及上层的认可的。《通典》中基本沿用《三国志》的评价,进一步加强了张飞的勇猛、礼贤下士的形象。

随着《三国志》的广泛传播,三国的故事开始登上戏剧舞台,人们可以更加通俗易懂的了解三国的人物形象。如隋炀帝曾与群臣观看“刘备乘马渡檀溪”、“魏文帝兴师临河不济”等戏剧故事。唐传奇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国与唐相隔时间较短,必然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主要素材之一。但是从资料上来看,这一时期涉及张飞的故事较少,可以说唐代张飞在民间的形象遭到了弱化。

张飞性格特点及事迹(名将张飞的形象之千年演变)(6)

​三、宋元时期

宋元史籍中的对于张飞形象也与前朝记载相差无几,不管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还是史学家郭允蹈编撰的《蜀鉴》,以及元代名儒郝经编写的《续后汉书》等,都客观地叙述了张飞的智勇和暴而寡恩的形象。

这一时期对于张飞形象的不同还是多见于民间,它的表现形式来自于宋元小说和元杂剧之中。很多三国故事在民间都赋予了传奇色彩,譬如《三国志平话》中,为了突出中下层民众的审美,一是将其英勇向神勇转变。其中一段张飞独战吕布写到:“张飞如神,吕布心怯,拔马上关,坚闭不出。”《三国志》中表现张飞之勇的为长坂之战的据水断桥,喝退曹军,到了《三国志平话》为了更好的润色张飞之勇,直接将喝退曹军的数量定为三十万。二是塑造了张飞嗜杀的新形象,《平话》中在张飞暴而寡恩方面,增加了一则新故事,讲述了张飞为复仇杀太守全家,人命在张飞面前轻如鸿毛。张飞的嗜杀形象还体现在“鞭督邮”的故事上,“张飞鞭督邮边胸,打了一百大棒,身死,分尸六段,将头吊在北门。”不仅杀人还分尸。至此,可以看出在《平话》中对于张飞的描写多在与神勇和嗜杀上,弱化了他的“智”和“礼贤下士”。

张飞性格特点及事迹(名将张飞的形象之千年演变)(7)

​元杂剧是民间老百姓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剧中形象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更加的通俗易懂。《三国志》中对于张飞出身并没有仔细交代,因此在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剧中,张飞被演绎为卖肉的屠户,平平无奇。塑造了他以低微的出身,一步步成为将军。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普通百姓对功名利禄的向往。在元杂剧中还为张飞塑造了喜剧形象以及智谋上的重组。如表现在喜剧方面,《关云长千里独行》剧中记述了张飞杜撰“热奔阵”的故事情节,面对来犯的曹军,关羽建议摆出“一字长蛇阵”御敌,张飞则声称要摆出个“热奔阵”,在智谋形象中,《两军师隔江斗智》剧写道:周瑜提议将孙家小姐嫁个刘备,张飞则一语提出其中要害,提醒刘备到“不要做了马后炮,弄迟了”,初展其智慧。还要在《两军师隔江斗智》剧中也表明了张飞的粗中有细。元杂剧中的张飞的智谋重构一定程度上将其忽略的智谋形象又重新丰富了起来。

张飞性格特点及事迹(名将张飞的形象之千年演变)(8)

​四、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为我国古代通俗小说极尽繁荣时期,著名的《三国演义》就诞生在这一时期,现存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是明嘉靖元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通常称其为嘉靖本。对于明清时期的张飞形象也主要从其中了解。

《三国志通俗演义》一是继承了《三国志》、《三国志平话》、元杂剧等前代作品中的张飞故事,二是创作了大量张飞的新故事,为其作品添砖加瓦。首先从其外貌上摒弃了《平话》中的九尺身高,改为八尺,保留了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等异于常人了的五官,最后也就成了我们印象中的张飞。二是在忠义上,《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张飞因“桃园三结义”排行老三,他的忠义多呈现在尊重和捍卫两位兄长的权威上。在五十五则“云长擂鼓斩蔡阳”中:张飞误以为关羽贪图富贵投靠曹操,与关羽论“义”,为了维护刘备,举矛便刺,即是结拜的二哥也不列外。三是在勇智形象上,舍弃了其中“单战吕布、战赵云、喝退曹军三十万”这些夸张情节,回归合理化。四是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和粗俗莽撞的举止塑造了张飞莽趣形象。在刘备三顾茅庐这一段中,罗贯中通过言语多次体现张飞的莽撞,如张飞言“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使人唤来便了。”还有一次诸葛亮睡觉未醒,刘备在门外等候,张飞大怒言语道:“那厮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庵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也不起!”可见罗贯中通过文人叙事的合理安排,让张飞这种粗俗、鲁莽却又不脱离大众的趣味形象鲜活起来。

张飞性格特点及事迹(名将张飞的形象之千年演变)(9)

​总的来说,张飞的形象是从最初的历史素材,历经了各个时期。经诸多的创作者根据自己时代的接受主体、文化习惯、价值观念逐渐完成对张飞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渗透。他的历史演变流程也反映了历史演义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的一般规律,发掘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意识变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