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讲易经与道德经的区别(曾仕强-易经的智慧第一部分之)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曾仕强-《易经的智慧》,喜欢请多多关注 、点赞 转发!

元就是仁,仁就是元。

种子好,长出来的东西就好,种子不行,再怎么努力去耕耘,去浇水,去照顾,还是不行,所以选种很重要。今天大家都喜欢当一方之长,校长、厂长、厅长、处长、首长,不管是什么长,最起码当个家长,但是千万记住,要慎始,一开始就要重视那个元,元就是仁心。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心,不管做什么长,最后都是害己害人。

曾仕强讲易经与道德经的区别(曾仕强-易经的智慧第一部分之)(1)

图1

有了仁心,才会去照顾关心其他人,然后办事就会很顺利,很亨通。所以我们发现一个人只要仁政爱民,自然就会官运亨通。但是“利”之所在就要小心了,而且利越大越要小心,要能够经得起利益的引诱。所以当商人送一个官员一百万的时候,这个官员要记住自己不是拿一百万,最起码算在自己头上的是两百万,因为商人自己如果不拿一百万,就不会给他一百万的,很可能是商人拿了一千万才给他一百万,最后要他背着很重的负担,这就叫做利。

贞就是一个人公正地照顾所有的百姓,这样一来,内心贞不贞就得到证明,见利忘义就是不贞。

曾仕强讲易经与道德经的区别(曾仕强-易经的智慧第一部分之)(2)

图2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把元、亨、利、贞发展成了五个字,叫做仁、义、礼、智、信。仁就是元,义跟礼就是亨。一个人有礼有节,处处都合理,就很亨通。礼是一般人能看得见的,做人要有礼貌,做事情要重视礼节,礼要有节制,而义即合理不合理,只能是心中有数,外面看不见。

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一个人只要不学礼,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什么事情都办不通。而智就是利,利益当前的时候,我们要用理智来判断该要不该要,能要不能要,要了以后能不能无咎。如果不能理智判断,要到不该要的时候,自己的心就开始不安了,晚上睡不好,白天脸色不对,眼睛也没有光亮,看到人就好像怕人家看见一样,就低头,可见这种“要”到最后都是后悔的。贞是什么?就是信,人家对你信不信就是看你正不正,你正,就算他觉得不公平,也觉得你有你的道理,也还是会拥护你;你不正,就算你对人家再好,人家都会怀疑你是不是又要利用他做什么事情,他会怕,会躲得远远的。所以信就是我们自己给人家的印象正不正。现代人最大的危机其实是互信危机,就是人与人之间不能信任,爸爸害怕儿子,长官怕部属,左右邻居都互相提防,上下楼都是提心吊胆的,去买药,担心是假药……我们没有互信了,这都是人类自寻苦恼,而自己又很难解决的问题。

我们一定要从《易经》的道理,从乾卦开始,先要求自己,不要老要求别人,把自己做好了,别人自然会受影响。一个人最了不起的不是控制别人,不是教导别人,不是命令别人,而是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而影响力的发挥是不分身份地位的。任何一个人,只要行得正,只要得到大家的信任,都可以发挥相当的影响力。哪怕是一个建筑工人,只要大家看到他说“你盖的房子一定没有问题”,就够了。任何一个售货员,我们看到他就说“你卖给我的东西,我不用担心”,就够了。可见信是非常重要的。

曾仕强-《易经的智慧》第一部分之 孔子《文言传》(五)


我们下一集继续来谈:曾仕强-《易经的智慧》第一部分之 孔子《文言传》 (六)

更多曾仕强教授音频 曾仕强《情绪管理》 、中国式管理之《人性管理》等请关注账号音频栏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