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第一次变革时间(四十年进化式生存密码)

tcl第一次变革时间(四十年进化式生存密码)(1)

唯有不断投入创新,以顺应时代大潮,方可不被淹没而立于潮头。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今中外,商海沉浮,无不践行这一准则。

前有诺基亚帝国轰然倒塌,国产智能手机军团华米OV(华为、小米、OPPO和vivo)异军突起,占山为王;后有特斯拉,市值远超传统老牌劲旅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的总和。是非功过,令人唏嘘。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要做大事,就要多年如一日,持续变革创新,乃至量变产生质变。

将创新作为自身使命,从思想、模式革新,到赛道攻坚、技术跃迁。业精于勤,静待有朝一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国内每个科技企业的终极梦想。

从诞生之日起,TCL科技(000100.SZ,以下简称TCL)就没有停止对未来的探索,从TCL王牌电视的称雄,到半导体显示和新能源光伏领域的全球领先。夯实终端优势,再沿产业链向上“爬坡”,每一步,都是迎难而上。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经常强调,做企业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定要有很强的危机意识,以及底线思维和战略定力、危中寻机。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应对不确定风险带来的挑战。

tcl第一次变革时间(四十年进化式生存密码)(2)

李东生,来源:TCL官网

在他掌舵下的几十年间,TCL几经蜕变,穿越周期。以至于步入“不惑”之年的TCL,抹去了当年地方性组装企业的烙印,跻身高科技产业。

或许,从TCL一路走来的创业史,可以找出中国制造业的生存密码。

01 持续变革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TCL于1981年创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先从事磁带生产。

TCL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小角色,不断找寻着新机遇。1992年,TCL成功研制并生产出中国第一台28英寸彩电,从此在TV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借助中国2001年加入WTO的契机,TCL又开启了全球化的征程,一跃成为国际TV的龙头,产品销售到全球各地。

然而,创业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TCL发现,仅仅做下游组装和销售等业务,没有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不仅不能在产业内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未来发展也蒙着一层不确定迷雾。

回顾当年海关总署的数据,2009年,进口液晶面板数量同比下降9.4%,金额却同比大幅提升56.3%。进口面板大幅涨价,大陆彩电企业成本飙升,纷纷面临亏损的风险。

tcl第一次变革时间(四十年进化式生存密码)(3)

来源:海关总署,阿尔法工场研究院整理

当时的面板市场,主要被韩国和中国台湾龙头企业霸占,核心技术属于高保密级别,对大陆企业严密封锁。

彼时,国内需要显示屏的终端企业基本全都倚仗三星、LG等国际大厂供应面板,供应链风险极大。

根据奥维咨询(AVC)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年彩电零售市场整体规模3430万台,其中液晶电视全年销售量2325万台,年度增幅98%,年度销售比重达到73%,较2008年比重翻番。

彼时液晶电视的下游需求暴增,正在飞速替代传统的CRT电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期。

同年,国内液晶面板进口数量超过18.4亿块,进口金额达350亿美元,居单一产品进口额第5位,仅次于集成电路、原油、农产品和铁矿石进口额。

如此重要的上游原材料,核心技术又不在国内,只能依赖进口,面对将来确定性的巨大需求,TV厂商可谓是被面板厂扼住了咽喉。

tcl第一次变革时间(四十年进化式生存密码)(4)

来源:海关总署,阿尔法工场研究院整理

彼时,液晶面板可以占到一台液晶电视成本的六成以上,也就是说,液晶面板是整个TV产业链的价值核心,实现对此“战略高地”的控制, TV厂商才能“安枕无忧”,实现供应链安全和价值链的话语权。

对TCL来说,要想保住未来TV的市场,上游的面板一定不能被“卡脖子”。

由于我国科技发展起步较晚,相关产业链在当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长时间处于“缺芯少屏”的困境,国内电子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是终端应用最广泛的两个分支,上图中可以很清晰看到集成电路和液晶显示板有大量的进口需求,其重要性甚至可以与原油媲美,有鉴于此,“芯”和“屏”的国产化被提上了国家战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TCL锚定“自下而上”的方向,于2009年上马华星光电做显示面板。

有了韩国面板厂超过日本的产业经验,且LCD得到了市场的认证,技术路径得以确认。叠加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宝贵发展窗口期,TCL依靠壮士断腕的取舍气魄,不惜血本投入研发,期待突破国外技术的封禁。

17个月的建设期后,华星光电第一条产线竣工投产,这也是国内首条8.5代线。并且,2012年,华星光电实现了“当年达产,当年盈利”,创造了业界的奇迹。

其中的过程,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例如本土人才不足、良率不高以及高额产线投资带来的折旧,不过,TCL仍然坚持走独立自主的技术路线。

若干年后,TCL终于实现了半导体显示技术的突破,同时也解除了国外显示面板的锁钥。

产业垂直一体化转型的完成,对TCL来说,不仅解决了面板供应瓶颈,也是整体智能制造能力的提升起点。在某种程度上,或是引领未来显示技术的革新浪潮的产业基石。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反观当时众多TV厂商,只有TCL突出重围,并坚持下来。

然而,2014-2018年,TCL的收入一直在千亿附近徘徊,发展遇到了瓶颈。

2018年,TCL设定“双子”战略架构,意在破局,将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显示两大产业集群进行分拆,聚焦各自主业发展,提升效率。

拆分后,TCL科技以科技创新为导向,TCL实业以降本增效为抓手,分耕于两个市场。2021年,TCL科技和TCL实业的营业收入,均超过1000亿,真正实现了两翼齐飞。

纵观产业发展趋势,TCL科技继续向产业核心和基础环节拓展。2020年收购中环集团,TCL开辟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材料等新赛道,从战略布局上,响应国家“碳中和”规划,并为公司贡献第二增长极。

而今,全球都在倡导节能减碳的总体方针,新能源光伏迎来历史性机遇。TCL科技入主中环集团,一方面直接吸纳领先的光伏技术,另一方面通过自身长年的管理经验和行业布点,为光伏业务嫁接资源。

在产业链纵向延伸的同时,TCL的全球化横向拓展也未停歇。2021年,TCL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超60%,占比近47%。

除原智能终端业务的研发、生产、销售布局外,华星的印度模组厂已投产,显示业务超过一半收入实现于海外。

出海扩张布局模组,正是因为模组环节在TV、显示器、手机等整机的价值含量高,因此印度模组工厂也是TCL产业闭环中的重要一环。

2022年3月23日,TCL华星宣布印度华星首批产品成功出货三星,这也标志着TCL华星正式具备了全球交付的能力。模组环节离终端产品更近,可以更好地依据消费者偏好反哺于上游制造,实现产业链的一体化整合。

时隔不到50天,TCL科技集团旗下茂佳科技(MOKA)印度工厂也宣布试产成功,第一台32寸电视下线并点亮。产业一体化的优势立竿见影,可以减少繁琐的中间环节,更有效率地服务本地和全球客户。

同时,印度模组厂还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区域的贸易壁垒问题。

自2017年12月起,印度对电视进口商品征收20%的关税。而后,印度继续在2021年追加对进口的电视面板半成品征收5%的关税。

这些政策,大幅度增加了相关厂商的成本费用,客观上倒逼“模组产地印度化”。而TCL顺应形势,取得了产地先发优势。

显示模组是显示行业非常重要的一环,亦是价值量比较高的部分。境外客户产品定制化程度、差异化程度更高,更能凸显企业的科技含量。

从专注于显示模组的国内上市公司秋田微(300939.SZ)、亚世光电(002952.SZ)、骏成科技(301106.SZ)业务来看,其境外显示模组的毛利率可以达到20%-30%。TCL在印度布局模组,聚焦高端技术的同时,也抓住了高价值量环节。

tcl第一次变革时间(四十年进化式生存密码)(5)

来源:各公司公告,阿尔法工场研究院整理

至此,全球经营本地化已然成型,可有效规避单一区域的风险扰动影响,更快地响应全球经济的动向,同时也见证了TCL高端制造业的格局升级——从输出产品到工业输出。

或许正是由于敏锐的嗅觉和坚毅的执行,TCL才能始终保持具有“含金量”的竞争力,立于产业潮头。

02 开花结果

TCL的“转型史”,简单来说,就是不断向高端制造延伸“触点”,踩对行业发展的节奏。瞄准价值量占比高的产业链环节,是TCL多年来构建基业的底层逻辑。

TCL坚定由整机向面板环节延伸,保证了产业链最高价值组成部分的自主可控。根据Wind数据,2012-2022年间,无论是液晶电视还是显示器,液晶面板一直是终端显示设备中占比最高的一部分。

几十年如一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月底,TCL科技发布2021年年报,业绩创历史新高,录得营业收入1635.4亿元,同比增长113.3%;实现净利润149.6亿元,同比增长195.3%。

其中,得益于TCL华星的长期积累,叠加行业景气上行周期,TCL的半导体显示业务,在量价齐升中实现净利润新的突破。

2021年,TCL半导体显示业务的营收达到881亿元,同比增长88.4%;净利润达到创纪录的106.5亿元,同比增长339.6%。

tcl第一次变革时间(四十年进化式生存密码)(6)

TCL大尺寸TV面板产品矩阵,来源:TCL华星光电官网

根据Omdia的数据,全球中小尺寸的营收持续增长,近十年产值几乎实现翻倍,与此同时,全球大尺寸的营收几乎原地踏步。并且,中小尺寸的产值已经逐渐逼近大尺寸的产值。

tcl第一次变革时间(四十年进化式生存密码)(7)

来源:Omdia,阿尔法工场研究院整理

站稳大尺寸面板龙头地位之后,TCL华星进入全尺寸面板战略,大尺寸继续扩大规模,中尺寸丰富产品结构,小尺寸提升差异化。

主要生产车载、笔电、平板、VR显示面板等中小尺寸高端显示产品的t5项目预计于2023年6月实施投产,主要生产中尺寸IT产品的t9项目将增广其产品布局。

全尺寸覆盖的产品线组合,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智能家居、智慧办公及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新场景的差异化产品需求,为TCL打造更高的行业竞争力。

遥想当年的TCL,不愿偏安一隅,坚定布局产业链一体化,虽然过程略有坎坷,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

面板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时能“静”得下来,苦心钻研,调整产品结构,平稳过渡;面板行业处于上行周期时,能“扩”得出去,坚决果敢,坐享风口的红利。

2021年下半年开始,显示行业又进入新一轮的周期轮换。经过接近一年时间的调整,面板价格已经处于历史低点。与此同时,终端显示应用需求仍然增长迅速。

在面板行业不景气时,潜心钻研上游材料和关键设备,为降本增效打下坚实基础,是TCL的应对策略。

面板主要原材料包括玻璃基板,液晶材料,驱动IC,偏光片、彩色滤光片等,TCL联手上游合作伙伴,已在关键原材料有所布局,为更加精细化的面板生产蓄势。

有理由相信,本轮的显示面板周期已经接近底部,触底反弹后的上行通道可计日而待。

tcl第一次变革时间(四十年进化式生存密码)(8)

来源:同花顺iFinD,阿尔法工场研究院整理

一张一弛,能屈能伸,方显英雄本色。

另一方面,新能源光伏业务,同样有不俗的表现。

全球“减碳”、“零碳”改革正如火如荼。

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欧盟《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由原有的40%提升至55%,日本也在《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中明确了日本政府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全球都在进行能源转型,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代表将成为未来的主导能源。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在《世界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提升到90%,其中光伏和风电占比63%,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超过14000GW。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2021年,国内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制造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值突破7500亿元,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行业的风口上,再一次出现TCL的身影。

TCL中环早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其G12硅片更是市占率第一,是夯实光伏硅片市场的“大杀器”。

2021年,TCL中环的营收411亿元,同比增长115.7%;净利润亦达到创纪录的44.4亿元,同比增长200.6%。

不仅如此,2022年一季度,TCL中环业绩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续创新高:实现营业收入133.7亿元,同比增长79.1%;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96.2%。

值得注意的是,TCL中环的收入占总营收比重已经接近33%,增长第二级峥嵘已露。

近两年,硅料和硅片(以156mm*156mm的单晶硅片为例)价格均大幅上涨,行业持续处于景气度上行周期。

tcl第一次变革时间(四十年进化式生存密码)(9)

来源:同花顺iFind,阿尔法工场研究院整理

仅去年,硅料就从8.76万元/吨飙升到25.1万元/吨,上涨幅度近3倍。直到现在,硅料的供不应求仍是主旋律,多晶硅价格连续16周保持上涨的态势,达到25.5-26.6万元/吨。

根据盖锡咨询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硅料成本占硅片成本的60%左右。随着硅料的大幅涨价,其所占比例和重要性也在逐步提升,是硅片最高价值量的部分。硅料的供不应求是下游硅片价格上涨的直接驱动。

因此,硅片业务并不是TCL的最终目标,继续效仿当年TCL华星的面板转型,向具备核心价值量的上游硅料探索,如出一辙。

截至目前,TCL科技的战略组合渐成雏形:显示面板 光伏。双管齐下,铸造科技新引擎。

03 跬步千里:半导体产业的未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对中国制造业而言,最大、最关键的瓶颈在于技术。若是没有底层技术支撑,即便是终端产品销售热闹非凡,也像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

供应链一俟紧张,一切都化为乌有。持续一年多之久的“汽车缺芯”就是最好的注脚。

由于近期地缘政治、产业发展不均衡引起供应短缺,原本的平衡被打破。国产“高端智造”的阿克琉斯之踵在此,深耕底层技术是躲不开的必修课。

而高端集成电路就是终端应用最广、技术要求最高的“明珠”。

以自身能把握的确定性,去对抗外围的不确定性,这本身就是一种进取。

近年内TCL接连重点布局半导体材料、芯片和集成电路设计,为将来进入高端集成电路领域先做铺垫。

得益于5G物联网、数字化经济和汽车电子等终端应用的飞速增长,半导体芯片行业持续处于景气上行周期,各大晶圆厂纷纷扩产以应对目前供不应求的状况。作为晶圆制造的上游,半导体材料也跟随产业一起增长。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公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5.9%,达到643亿美元,续创历史新高。

半导体材料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半导体硅片,在2021年的出货面积也创下新高,达140亿平方英寸,增幅为13.9%。

未来三年,半导体硅片出货量有望继续逐年持续创下新高。

尽管行业景气,但目前,中国生产的高端集成电路,仍有将近90%的硅片需要进口。国产硅片企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一次洞悉产业短板后,TCL直奔半导体的核心上游材料——半导体硅片。

TCL中环就是国产化硅片行业的佼佼者。

2022年一季度,TCL的8-12英寸抛光片、外延片的销售规模同比增加54%。其中,8英寸产能达到80万片/月,无论是产品综合能力还是市场竞争力,均可对标国际大厂,实现国内客户全覆盖。

12英寸产能达到17万片/月,先进制程的28nm以上的产品进入量产阶段,也与多家客户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预计2022年底实现6英寸及以下产能90万片/月,8英寸100万片/月,12英寸32万片/月的产能目标。

相对于步入收获期的半导体显示和新能源光伏两大支柱产业,半导体材料乃至集成电路的相关布局仍处于早期。

04 下一个“节点”

当前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垄断和资本垄断格局,业已形成。新入局的追赶者若想打破壁垒,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积累。

不过,刮骨疗毒是摆在中国全体制造业面前的难题,亦是必经之路。若要不被国外卡脖子,只能负重前行。过程或有困难,突破后便是阳光。

2021年5月,TCL微芯成立,将作为公司半导体业务平台,围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半导体功率器件等领域寻找产业拓展机会。

这像极了十几年前TCL上马华星的境况。都是从顶层战略出发,立足于产业链垂直整合,旨在摘取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明珠”。

资源配置在合理整合后,会促进半导体业务的结构优化。

高壁垒、长周期、重资产的半导体产业,是高科技“含金量”的集中体现,短期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超越。但参照之前的转型成功案例,TCL半导体业务向上延伸,仍然承袭了科技变革创新的基因。

点亮一个又一个“科技树”,开拓科技疆域的无人区,想必也将延续TCL下一个四十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