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亦兄弟未来可期(孙兴盛)

亦师亦友雷乐长

——怀念雷乐长老师之一

文/孙兴盛

亦师亦友亦兄弟未来可期(孙兴盛)(1)

在省作协大院里,和我相识相交最要好的当然是陈忠实了,我们从70年代末就互相来往,而且关系甚密;除此而外,从个人感情方面来说,最要好的朋友就是雷乐长老师了。

初识雷乐长老师是在陈忠实的办公室。我因事从渭南来到省作协找陈忠实帮忙,两人正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穿着中山装满头白发的中年人走了进来,陈忠实马上向我介绍,说来人是《延河》编辑部诗歌组的编辑雷乐长;同时把我介绍给雷老师,说我是“企业家”,渭南地区同州餐厅的副经理。少不了加一句“孙哥也是作家,喜欢写小说,以后还要老雷你多加照顾呢”。这句话也许深入雷老师的心灵,我以后把生意搬来西安东关南街,他常去我那小吃馆坐坐,我也常去他的办公室聊聊。在他担任了《延河》小说组组长之后,确确实实照顾有加,给我帮了不少忙。我每次拿了稿子去找他,或行或不行,都要耐心地指出文章的优缺点。他鼓励我写完“奶牛村纪事十篇”,终于发现《犟牛和他的女儿》是一篇很不错的小说,立即表态,给我发在当年的《延河》杂志上。他的青睐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我很感激他,他是我文学道路上的伯乐。我以后有新写的稿子都要拿去向他请教,让他提点修改的意见。一来二去,我们竟然成了无话不说无事不谈的朋友。

亦师亦友亦兄弟未来可期(孙兴盛)(2)

1991年夏天,我和雷老师在省作协主席陈忠实的办公室相遇,说起了全省还有大量的文学爱好者,他们有好多优秀的作品,但很少有机会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于是建议成立一个外围组织,把这些文学爱好者吸收进来,再办一个内部刊物,满足他们发表作品的欲望。经过一番讨论,陈忠实说,这个组织就叫“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吧,由老雷暂时担任会长,待省民政厅批复后,进行选举。

事后,雷老师写了申办文学研究会的相关材料,与我一起跑民政厅,跑新闻出版局。终于拿到批复,这个民间组织——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得以成立。选举会上,雷老师自然而然地当上了会长,省作协陈忠实、杨韦晰、汪炎等人担任副会长。随后,雷老师又聘请我担任常务副会长,并报民政厅批准,让我协助他负责日常工作。一年下来,不仅有陕西省的文学爱好者,全国各地爱好文学的文友约两千余名一前一后加入进来,成为文学创作研究会的会员。

大量的稿件从全国各地像雪片一样纷纷寄到研究会来,这时,雷老师决定创办会刊。那天,他找到我,说,咱们的文学创作研究会,其实就是以培养文学新人为己任,我们要甘做人梯,扶植业余作者。创办会刊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文学爱好者发表作品,满足会员的发表欲。但是,研究会没有资金,办会刊需要钱啊,怎么办?这成为雷老师最为头疼的事。

亦师亦友亦兄弟未来可期(孙兴盛)(3)

几个人商量后,决定实行“有偿服务”,作者拿出少量资金,用当时的话来说,就叫“买版面”。令人欣慰的是,所有作者对“有偿服务”并无抵触情绪,纷纷自掏腰包给会刊的创办加油鼓力。

在省作协机关上班的几位副会长忙得很,没有时间参与会刊的编辑工作,雷老师就把这个担子交给了我,让我在《情报杂志》社和出版社工作之余,担任会刊的初审工作,发现有好的作品就直接修改,然后交他终审。我们用一两个月时间就把一期稿件定下来。然后又寻求出版单位。

雷老师几乎把位于西安的出版社跑完了,太白文艺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安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陕西教育出版社等都曾经给予支持。我们将编好的稿子呈给出版社,让编辑们再审查。最终一本一本会员作品集得以出版、印刷、发行。我记得,第一卷会刊的名字叫《攀登者》,随后还有《拓荒》《三秦风流》《大潮歌》《蓓蕾初绽》《种一片不老的春》《秦巴山水竞风流》《秀美山川》等卷相继出版。就这样,由会员集资办刊支撑了两三年。

亦师亦友亦兄弟未来可期(孙兴盛)(4)

后来,实在没钱买书号了,雷老师又和我跑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希望局领导能给我们一个内部书号。领导怜念我们的善举,就一卷一卷把书号给了我们。但是,内部书号的出版单位又难住了我们,只好一同去找作协主席陈忠实,他让我们暂时先把“陕西省作家协会”挂上,这一挂,又挂了十几卷。

三两年下来,我们为大多数会员发表了不少优秀作品,为了鼓励创作,第三年文学研究会成立了评审小组,对历年来发表的作品进行评奖,共评出一、二、三等奖30多名,优秀奖十五六名,并在省作协南邻的雍村饭店召开了规模较大的颁奖大会,邀请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民政厅以及省文联、省作协的领导参加。会议结束时,省作协主席陈忠实讲话,他说,把这30多名获得等级奖的会员直接吸收为省作协会员,会后写个申请,他和省作协的领导们研究一下,直接通过。这就是说,由雷乐长老师掌门的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通过两三年时间,为省作协输送了30多名新鲜血液,我们在两三年时间内把30多名文学爱好者培养成了地地道道的省作协会员。可谓功莫大焉!

亦师亦友亦兄弟未来可期(孙兴盛)(5)

雷老师是个很有事业心的人,他不满足只办会刊,后来专门为会员出版个人文集。为此,他没少跑出版社,风里来雨里去,一直奔波了四五个年头。

有些作者的文笔欠佳,达不到出版水平,雷老师一次一次地把稿子拿到我家,让我替作者修改。几年下来,省文学研究会为会员出版个人文集160多部。当时流传着一句不知是褒还是贬的话语——文学研究会成第二作协了!

不管别人咋说,我和雷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想尽千方百计为会员服务。有一天,雷老师跑到我家,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省作协某个领导提议让省文研会承担一项业务——替全省作家、文研会会员、文学爱好者牵线搭桥,寻求出版的路子。说通俗点,就是把稿子卖给出版社或第二渠道的图书发行公司。因为我和一些出版社比较熟悉,与一些图书发行公司来往密切,特别是西安东六路全国最大的图书市场,我认识不少书商,所以,就把这一任务交给我去办。我记得很清楚,前后为作家朋友和文学爱好者推销、推荐、出版个人专辑和长篇小说达20余部,大大地促进了陕西的文学创作。这一切都是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的功劳,是会长雷乐长老师的功劳。当然,期间我和雷老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和挫折,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亦师亦友亦兄弟未来可期(孙兴盛)(6)

………………………………………………

亦师亦友亦兄弟未来可期(孙兴盛)(7)

【作者简介】

孙兴盛,陕西蓝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理事。曾任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西部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蓝田县作家协会主席。曾出版各类题材作品700万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