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范心理 社会心理如何定义

社会规范心理 社会心理如何定义(1)

大家好,我是超高校级的心理委员,是个除了心理学什么都学的社会人士。

前几天和几个女性朋友吃饭,她们都不约而同地聊到了自己的前任或现男友的奇妙行为。因为我并没有男友,所以自然是没什么共同话题的。但在聊天过程中,“下头”这个词频繁出现,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开始,我听到“下头”这个词,联想到的并不是负面情绪,而是某一项东方巫术,深感当代新兴网络用词对封建禁忌的无视与嘲玩,作为一名不怎么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我深表欣慰。但后来,我发现我记忆中的那个巫术不叫“下头”,叫“降头”,跟这个新兴的网络用语不能说千丝万缕,也可以说是毫不相干。

下头的来源其实更加简单,可以直接理解为“上头”的反义词。“上头”往往代表着亢奋、激动和尽兴等正面情绪反应(当然在游戏圈也有冲动的意思在),其核心为“玩得开心”,那么“下头”自然可以理解为被泼冷水和气氛破坏,其核心大致为“扫兴”。

上头是已有的网络词汇,下头取反义产生,并不断用生活场景去丰富它的外延,这大致是一种简单的训诂,与之类似的训诂行为还有下巴与“上巴”。当然,这篇杂谈并不是来讲训诂的,这里就不扯太远了。

在当代互联网语境下,有关恋爱的话题之内,女性的分享欲与纯粹的情感社交需求偏高,因此,“下头男”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下头女”(百度甚至没有收录下头女这个关键词)。然而,如果将“下头”这一概念严格界定为围绕着“扫兴和泼冷水”展开的一系列行为,那么显然,下头行为的频繁程度与性别的联系是不明显的,换言之,下头不分性别

首先我们从部分女性受害者角度出发,看看都有哪些典型的例子:

刚做完美甲,与男友分享,男友回应“浪费钱,伤指甲,又不好看,不如不做”。

刚结束染发,与男友分享,男友回应“浪费钱,伤头发,又不好看,不如不做”。

想要漂亮但不大实用的节日礼物或鲜花,男友表示“花里胡哨,毫无意义”。

看完一本情感描写丰富的小说,分享时被说“矫揉造作,没有内涵”。

……

这些操作都并非难以理解,至少对我一个大直男而言,上述的这些下头言论,在一定程度上的的确确是我的真实想法。但我必然不会说出来(除非我嫌命长),因为这很显然是会让对方不舒服的举动。换言之,我会尽可能地代入到当事人的角度去满足对方的情绪价值。

当然,正如我刚刚所说的,下头不分性别,我们可以从男性受害者的角度上去看看,还有哪些典型的例子:

游戏充值或花钱买游戏,被称“败家,乱花钱”。

玩游戏时(特别是联机游戏)被反复打扰或指责,附带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用其他男友或大多数男友的标准来要求对方(这是我自己特别不喜欢的,不知道大家伙怎么想)。

……

(不说这么多性别相关的了,怕被冲)

除此之外,正如我上面所说的,如果将下头定义为以扫兴为核心的一系列行为,那么下头行为与性别的联系是不明显的,因此,除了情侣以外,下头可以应用于各种主体和场景:

例如和父母分享自己近期成绩进步,父母回应“早就应该这样”。

和家长分享自己喜欢的游戏、动漫,家长回应“天天整这些没用的”。

和朋友分享自己喜爱的事物,朋友表示无法理解并加以贬低。

社会规范心理 社会心理如何定义(2)

然而,目前“下头”一词的使用环境往往限定在女性对男性的形容,除此之外,这一词语的使用常带有很明显的扩大化痕迹,似乎什么行为都能往“下头”里装,以至于讨论下头的广泛实用涵义已经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对这类使用泛滥的词,抓主要矛盾,就最初定义的“扫兴”的下头分析其成因,是最好的选择。

在我看来,让对方下头的行为,主要体现在破坏气氛和扫兴上。其客观原因在于认知差异与观念不同,而一方对与自己认知不同的观念表现为排斥态度,主观上不愿意或不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以自我观点为中心,忽视对他人感受的影响,不加以筛选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让对方感到不适。

就拿游戏举例子,我的男友在玩游戏,我不爱玩这个游戏,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爱玩儿。我不想让他玩,想让他陪我。就在他旁边一个劲儿地说“有什么好玩儿的?”或者打扰他,问他“游戏重要还是我重要”之类的带有明显逻辑错误的伪问题,是不是挺下头的?

在这个例子里,“我”男友对这个游戏的态度是喜欢的,“我”对这个游戏的态度是无感或不喜欢的,客观上,这是我们之间的态度差异。而主观上,“我”的心态是不想让他玩这个游戏,或者让他先放下这个游戏来陪“我”,这显然是一种以自我需求和自我态度为中心的想法。主客观都满足了条件,如果我不刻意压抑我的行为,那我的行为就算不下头,也会下别的身体部位。

本质上,这是出于一种忽视对方感受,限制对方自由,强加自身意愿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心态。无论是伴侣、朋友,还是家人,这种心态无疑容易造成关系的恶化。

无论是怎样的关系,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规避“下头”都是尤为重要的一个要点。就下头行为产生的条件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改变认知

许多扫兴的行为来自于认知与态度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来加以协调。例如伴侣节日想要的仪式感,我们本身可能觉得没什么用,但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小情趣或互动活动,就像一起玩游戏增进感情一样,将过节当作一种开放式的游戏活动,也未尝不可。

2.换位思考

人的认知并不容易改变,但尊重对方的爱好,还是相对容易的。就像我在表达我对JOJO的喜爱,两个小**一个劲儿在那儿说JOJO就是**玩意儿,画得跟个**似的,那我肯定不开心。多一些鼓励与赞美,可以让关系发展更加良性。

3.积极沟通

对一些话题可以积极地沟通,保持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少一些爹味儿十足的说教和试探性的无理取闹,多一些对未来的探讨。

4.生而自由

给对方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不要试图限制对方的思想与兴趣爱好,实在不合适或难以兼容,就算了吧,放过对方,也放过自己。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是超高校级的心理委员,常更新游戏、动漫、心理、海盗文化、西部文化等各种奇怪的知识,喜欢不妨点个关注(让我”上头“一下),我们下期……不知道能不能见。

#心理##心理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