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的区别和联系(真的可能通过人工智能创造出来吗)
不少人相信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机器人自我意识的出现,对此我是不相信的。但本文不拟就此过度深入探讨,但会涉及到其基本结论的辨析。
我以为在对此问题下结论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意识是什么?怎么产生的?
在这当中,我们要重要讨论一下意识与思维的差别。
这两个概念其实差别很大,但基本上是被人们混淆成一回事了。
意识、思维与语言意,是指向方向的,某一处或某一点,所以我们常有“意向”的说法。识,是识别,将事物从其时空背景中识别出来。因此意识的实质就是对差别现象的感知或分别,使得知道同与异,彼与此。
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还有差别。譬如我们感知到红与绿的差别,这是意识到差别;但仅仅如此,还不是思维活动。思维活动是将红色现象再与“红”这语言名相挂钩,将绿色现象再与“绿”这语言名相挂钩,然后让代表这些事物的现象的名相本身进行组合,从而进一步产生依赖语言的逻辑性的思维活动(可能是遵守逻辑的也可能是违反逻辑的,但都属于逻辑思维活动)。
所以,低等动物的思维活动水平是很低的(有语言现象的生物其实就可视为有思维活动),但意识水平则不见得就比不上人类,甚至可能更灵敏。譬如狗在嗅觉上的意识水平强于人类。
再低等的生命都会有意识,但未必有思维。譬如苍蝇对危险的感知是一种意识,但不是一种思维。
虽然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意识特点,但总体而言,意识没有高低之分,都各有灵敏之处也各有盲区。分出高下的是思维活动。
思维由于依赖于符号语言,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连结,所以思维活动的结构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属于离散结构。
意识不依赖于语言,而是对现象的直接感知;而现象是时空背景下的现象;时空本身也是一种现象,并且是连续的;因此,意识的结构从数学的观点来看是连续结构。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暂停思维活动,但不可能停止意识活动。
人不可能片刻停止感知,基本上我们可以说意识概念其实就是感知。
思维事实上是对信息的分析。而信息的来源,就生命来说是通过感知通过意识;如果是人工智能,则是依靠输入设备输入符号。
我们在夜晚熟睡乃至没有做梦的时候,意识活动也没有停止,我们的身体对环境依然保持着条件反射式的反应。熟睡时候的意识波动,现代的科学仪器是检测得出来的。
意识是全身性与全体性的,而思维是限于大脑的与局部性的
意识是全身性的,这一点从有些瘫痪者的情况便可推断出来。当肢体失去知觉时,我们也可以说肢体没有意识;然后我们也可以说身体等恢复意识。这些说法似乎是人从无意识中得出的结论,但也确实合乎实际情况。
而思维则是大脑的功能,这已经基本为现代科学所证实。人的大脑好像计算机的存储器与核心计算模块;身体则好似输入输出部分。而意识本质上是整体性的,是全身所具有的感知功能。
并且任何意识必然是对整体的意识,因为任何事物都只能在环境中被识别出来,因为外在环境其实是事物的“容器”。
而思维则不一样,思维是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串联,它是局部的,简化的。
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一下子意识到、观察到、感知到全体现象,譬如一整个房间;但我们永远每次都只能局部性地用概念来分析思维一个房间中的局部情况。
意识是感知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意识是不能用生理上的激素或其他化学成分来解释的。但有许多所谓的“科学主义者”极容易犯下这种机械唯物主义式的毛病。
爱与恨,绝对不止是你身上的肾上腺素。如果是,我将反问这么一个问题:是爱恨先出现,还是你身上的肾上腺素先出现?这个问题就会变成一个类似“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了。这就意味着把人的意识与情感(情感属于意识,不属于思维,但思维可以通过语言符号来指示并分析情感),归结为生理性的激素其实是一种荒谬的思考。我们不否认,情感的出现与变化也会同步出现激素水平上的波动。但绝对不能因此说,激素就是情感,情感就是激素。毋宁说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互生的,是互为条件的;同理,激素与情感的关系也是如此紧密,但绝对不能说就是一回事。
其实,所谓意识是并且只能是生命的感知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离开环境谈意识感知,更不可能离开感知系统谈意识感知。就像氢气与氧气化学反应产生了水,这水并不是氢气,也不是氧气。同样的道理,意识既不是一般所认为的内在的感知系统,也不可能是外在环境,但又离不了感知系统与外在环境。这里把意识类比为水,把内在感知系统类比为氢气,把外在环境类比为氧气。
也就是说,意识其实是由内在感知系统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第三种事物,但我们常常将意识混淆为生理性的感知系统。
好比茶是茶叶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说茶就是水,也不能将其混同为茶叶。对于意识,我们本来应当不是那么难知晓,只是我们对其是什么,产生了错觉。
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现象,总体的见闻觉知,其实事关我们自己的身体感官与外在全体环境(整个时空背景及其中的事物)的相互作用。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意识现象其实都是宇宙性的,是“天人合一”而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我们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我们既可以说是环境,但同时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意识现象。我们应当知道:红绿色盲与我们对同一事物其实是有不同的感知或意识的。这其中在本质上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而是有如“一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现象。其实任意两个人的感知系统作用于所谓外在世界,都不可能出现完全同样的意识现象,而只能是既有相同者也有相似与不同,乃至差异巨大而相互无法沟通。
也就是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感知的宇宙,我们自己的这个宇宙就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意识。这是人工智能所能创造与模仿的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完全先天的。
而且,显然人工智能模仿的只能是思维,智能是越来越高级与发展。但意识本身其实却无关高级与低级,哪怕再低等的缺乏思维的生命也有意识,这反而是人工智能所模仿不了的,它就是没法“蠢萌”起来,这才是生命的本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