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出师表第23课(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详细学案)

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文体知识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课文及详细批注

九年级出师表第23课(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详细学案)(1)

九年级出师表第23课(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详细学案)(2)

九年级出师表第23课(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详细学案)(3)

九年级出师表第23课(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详细学案)(4)

九年级出师表第23课(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详细学案)(5)

九年级出师表第23课(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详细学案)(6)

九年级出师表第23课(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详细学案)(7)

九年级出师表第23课(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详细学案)(8)

九年级出师表第23课(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详细学案)(9)

深入探究
  • 课文梳理

上半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

下半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 文中着重回顾了刘备的哪两件大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 概括有关刘备的事件,需要仔细阅读六、七两段,找出作者自叙经历的句子进行分析归纳。体会作者的感情,要联系全文及事件背景。

[答案] 两件大事:三顾茅庐、临终托孤。表达了作者对先主刘备的感激之情及其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从而打动后主,使之乐于接受其所提的建议。

  • 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解析] 解答此题既可结合内容来分析,也可从本文的写作背景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作者写第三条建议用了三个文段,先是荐贤,然后分析“亲贤远佞”的必要性。从写作背景来看,刘禅昏庸无能,容易听信谗言,作者写作此文就是为了让刘禅“亲贤远佞”,以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答案] “亲贤远佞”是主要的。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 细读课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积极献言,提岀三条建议(或“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以便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 写作特色分析

1、议论、记叙、抒情水乳交融。

文中对后主所提的建议是议论,但有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在议论和记叙当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挚感情。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言辞恳切,“报先帝而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作者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去雕琢,除粉饰,重真情,写实感,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主题归纳

本文中,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向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