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1)

公元前3世纪初,伊阙之战的鲜血染红了洛河地区。这场冲突本身就是秦国大举东进的开端,巩固了他们的地缘政治优势,也创下了列国大规模战争屠杀的先河。


战前格局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2)

伊阙之战是新一轮历史进程的触发点

伊阙之战前的战国诸雄,正在发生新一轮形式变化。由于韩魏两国位于暴秦东出的路口,自然是咸阳宫廷想要打击的第一目标。风光一时的多国联盟虽有破函谷关,但因孟尝君的内斗失败而暂时告终。


齐王正在燕国间谍苏秦诱导下,全力谋划攻灭宋国,并致力于同秦人修复关系。北方的赵国将扩张方向对准中山,并因赵武灵王后期的内乱而无力对外干涉。加上楚国的衰退,使得秦军在中原的行动可以完全不受干扰。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3)

白起正是依靠对韩作战才显山露水

此外,之前默默无闻的白起,也在攻击韩国新城的战役中崭露头角。鉴于秦人会继续以韩国领地作为突破口,没有其他盟友可选的后者只有和魏国报团取暖。两家砸锅卖铁的组织野战大军,并对外宣称足有24万之众。甚至联系了位于秦军兵峰威胁下的周国,向没落天子暗示了对方野心,期望为自己提供粮草支援。


但白起依靠迅速出击和外交恐吓,彻底吓住了周王,以至于他们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参战记载。在查看了战区的地理形势后,一代大秦名将就决定在人数不及的情况下,及时奔赴韩魏联军驻扎的伊阙前线。以主动应战的方式,保住自己最新获得的胜利果实。如果新城附近的驻军被击败,那么三国联军可能会反推到宜阳附近,堵上秦人的东出通道。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4)

新城陷落是引发伊阙之战的直接原因

勾心斗角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5)

秦军与韩魏联军的移动路线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对峙后,白起派出轻骑兵试探对手火力程度。结果发现韩国的弩手确实名不虚传,大军可以瞬间放出至少百支弩矢。相比之下,秦国的前排弩受就缺乏铠甲防护,无疑会成为对手的理想靶子。而韩军的剑戟精良,对当时还不甚完善的护具有较好效果。所以贸然猛攻韩魏联军的正面阵地,即使强行取胜也要伤亡惨重。


但是韩魏联军却存在致命的内斗风险。虽然韩国是这次联盟的发起方,但又任命魏国的公孙喜为统帅。倘若两国不幸战败,就可以说主将是魏人,将对方的怒火从自己身上移开。对于这层微妙算计,公孙喜索性决定要多拉一些韩国人为自己垫背。于是让装备精良的韩国军队作为前军先锋。这不仅是出于魏国自身的私心,也是要用既成事实逼迫盟友不能见风使舵。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6)

韩国士兵普遍觉得自己遭受不公待遇

结果,韩军士兵普遍为此叫苦不迭。特别是那些从新城、武始等地退下来的战士,早就对于失去故土心存不满。现在发现君主任命魏人为统帅、又驱赶自己去送死,自然是分外不爽。但在求生欲的压力下,只能用三晋同源的幌子安慰自己,抚平心中的愤恨。而且在当时,韩魏两军也基本都被狭隘的地理环境所限制住。


其实根据早先的纵横家吹水,韩魏两国的总兵力是高达30万人,其中的机动兵力约占2/3。但因三晋之间的龃龉,还有对楚国和齐国之间的戒备之心,他们要留下至少2/3的兵力防御其他方向。更何况两国的领土均在牧区之外,是三晋中胡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所以更加缺乏机动战传统。这对两国将领实施此类战法存在巨大考验。魏国在吴起和庞涓之后,大规模跨境作战的战例就屈指可数。至于只能勉强自保的韩国,则更加缺少整体的大规模迂回能力。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7)

伊阙之战前的中原局势

致命穿插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8)

秦军一贯比中原对手更擅长机动迂回

在意识到与对手正面对峙的压力后,白起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实行迂回打击。他们通过刻意伪造营火、旗帜和车辙等印记,让前线的韩军误以为自己没有大规模调动。但是对方的斥候却通过鸟迹和烟尘等无法伪造的信息,察觉到了不祥信息。


何况在秦军忙于迂回期间,还刻意增加了弩手的骚扰频率和车骑兵的骂阵次数。但是在当时战场往往林木莽苍,让大规模部队在道路并不畅的伊阙山谷间内移动缓慢。魏军虽然得到了前线斥候通报,但还是因缺乏具体证据而将信将疑。除了增加营地换防频率,为韩军提供充足的粮草供给之外,也没有再进行额外警戒。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9)

大量的戎狄骑兵与轻步兵 为秦军主力执行开道任务

此时,整场战役进入了最惊险一幕。如果秦军强行翻越嵩山迂回,就会惊动那里的周人。而且大队人马在翻山越岭时造成了动物非正常迁徙,也会成为斥候侦查敌情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孙喜虽然不爽韩国盟友,但还不至于在事实面前选择按兵不动。最后是情况危急的韩国,也会立即从新郑地区调拨精锐顽强狙击。那么,白起设想的突袭战将完全无法实施。所以唯一妥当的路线,就是从山谷南端退出。再通过宜阳方向进入洛阳平原,通过动摇魏人把持的后勤线让联军崩溃。


于是,白起在留下必须的疑兵后,带领精锐用3-4天时间绕到了洛阳平原。出于绝对保密需要,清军还提前派出戎狄骑手清扫前进路上的土著村庄,将他们强行驱逐到己方占领区。魏军则显然对于这行动没有察觉,但是秦人还是发挥己方在谍报和纵横方面一贯的优势,做到重大行动上的密不透风。等到全军在伊阙山以北集结之后,又立刻派轻装部队夜袭魏军。尤其是魏国人把守的粮仓,通过巨大的火光和劫掠动摇敌人着联军信心。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10)

秦军的大范围奔袭 完全超出了对手预计

直到此时,公孙喜才意识到对手完成了大规模迂回。为了避免前线的韩军发生惊慌,他一面隐瞒后方遇袭的情报,同时又派韩军大举出击秦军在山谷南端建立的封锁线。韩人对这样突然的命令摸不着头脑,只断定是是魏国希望自己做出更大的牺牲。于是就本着不情愿的方式,与秦军虚与委蛇。虽然白起留在原地的部队数量极少,却阴差阳错的守住了预设阵地。


很快,秦军主力已完成了粮草截断任务,开始与匆匆赶来的以魏武卒发生激战。由于这些魏人的军事精英相当顽强,所以用弩手和轻步兵袭击的战法并无效果。白起只能派出车骑部队,向对手侧翼的苍头军发动猛冲,让出身平民或奴隶的轻步兵损失惨重。魏武卒虽然作战十分英勇,但是在敌人的远程打击和骑兵骚扰下,免不了在战场上遭到孤立。他们在危机时刻依旧执行了吴起时代留下的指教,纷纷结成圆阵自保,在战死前奋力吸引秦军的重装部队。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11)

魏武卒虽然善战 但无法掩盖整体弱势

类似的战斗在秦魏双方之间重复多次。魏人的左军、中军和右军接连败北,白起的部下则开始封锁伊阙山谷。士兵在阵前安置蒺藜阵,还有用战车连成的壁垒。秦人将长牌插在车的侧面,组成城墙垛口的形状,方便弓弩手从后面从容放箭。车阵的背面才是长铍手、长戟手和以防不测的骑兵。整个空心阵的中央,安置着大量辎重和非战斗人员。营地四周还游荡者大量斥候,防止残余的韩魏联军的赶来突围。


即魏军惨败之后,前方的韩军的也逐渐们意识到大事不好。他们已完全陷前后两路秦军的包围之中。这些人出于求生的本能,放下了韩魏间的种种矛盾,开始了最绝望的厮杀。但无法在史书上留名的庸才将领,让整个韩军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局面。他们仅能依托山地营寨去节抵抗,最后免不了因恐惧而成为任人宰割的无头苍蝇。手中的精锐武器也往往被秦军士兵收缴,在日后继续用来屠戮自己的同胞。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12)

车骑部队一直是秦军突击的重要力量

结局和影响

伊阙之战白起为什么厉害(名将白起的典型杰作)(13)

伊阙之战也开启了大规模屠戮先河

伊阙之战的结果,是号称24万的联军被1多万秦人斩杀。虽然具体数字显然被纵横家们夸大,但是双方军力的比例大致可信。秦军的暴虐作风,也开启了大规模屠戮对手的先河。白起在为自己累积功绩的同时,也用一次次血债增加着六国对关中老农的仇恨。


此后,秦军再接再厉,让两国在短期内失去了野战力量。两个率先在战国初年施行变法的中原诸侯,就这样因自身无法修正的地缘劣势而轰然倒下。秦人则牢牢地把握了崤山和函谷关通道的东段,让自己的优势更加明显。至于分散在其他方向上的赵国、楚国和齐国,也将开始免不了受到关中军国的侵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