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种类和诊治(牙周炎的类型和诊治)

牙周炎的种类和诊治(牙周炎的类型和诊治)(1)

牙周炎是侵犯三种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龈)及牙骨质的慢性破坏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由牙龈炎发展而来,除了有边缘性龈炎的临床症状外,尚有牙周袋形成及牙槽骨吸收,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牙齿松动及丧失。它是导致成年人及老年人牙齿拔除的最主要原因。

一、成人牙周炎

本型是牙周炎最常见的一型,大多数是由牙龈炎发展而来。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病情也越重。

诊断

1.35~44岁为高发期,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病情也越重。

2.既往有牙龈炎史,进程缓慢,可长达十余年或数十年。

3.患牙周围存在着菌斑滞留的因素,菌斑、牙石量与牙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4.牙龈充血、肿胀,质地松软,探诊易出血,患者可主诉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出血可自动停止,无自发出血。

5.牙周袋形成,甚至溢脓。

6.附着丧失,这是早期牙周炎与牙龈炎的主要鉴别点。

7.牙槽骨吸收,水平吸收或垂直吸收。

8.牙齿移位及松动,咀嚼无力。

9.口臭及口腔异味感。

10.重度牙周炎可伴有逆行性牙髓炎症状。

治疗要点

1.口腔卫生指导,教会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

2.龈上清洁治疗、龈下刮治(根面平整)以彻底清除龈上、龈下牙石,并为新附着创造条件。

3.炎症控制后行咬颌调整,特别对X线片显示牙周膜增宽及牙槽骨角形缺损者。

4.药物辅助治疗

(1)局部使用复方碘液达到抗感染、收敛作用。

(2)牙周袋内置入缓释剂型或能被生物降解的材料为载体的药物,如甲硝唑、二甲胺四环素、氯己定、氟化亚锡等。

5.经以上基础治疗后,仍有较深的牙周袋或根面牙石不易清除者,则行牙周手术。

6.松牙固定及修复缺失牙。松牙固定包括暂时性松牙固定和永久性固定两种。

7.维护治疗,定期复查及口腔卫生指导。

8.重症病例,在局部治疗同时辅助口服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米诺环素等。

二、青少年牙周炎

青少年牙周炎是发生在青少年中的一种牙周炎类型。特点是发病年龄小,牙周组织迅速破坏丧失,牙齿很快松动。患病率因地区和种族的不同而不同,在0.1%~3.4%之间。如果病损仅局限于切牙和第一磨牙,称为局限型青少年牙周炎;如果波及全口多数牙齿,称为弥漫型青少年牙周炎。

诊断

牙周炎的种类和诊治(牙周炎的类型和诊治)(2)

1.发病年龄在青春期至25岁,有人报道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3倍。

2.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即牙石及菌斑量很少,但牙周组织破坏程度重。

3.切牙和第一恒磨牙最早出现松动,前牙向唇侧远中移位,出现牙间隙。

4.X线片显示第一恒磨牙的近远中垂直性骨吸收(形成弧形),切牙为水平吸收,且左右对称。

5.病程进展较快,早年就开始拔牙、牙齿松动或自行脱落。

6.多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同胞兄弟姐妹、孪生子可发生此病,有人认为青少年牙周炎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

7.大多数青少年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可分离出较高比例的放线共生放线杆菌。

8.外周血的中性多形核粒细胞趋化和(或)吞噬功能异常。

治疗要点1.特别强调早期、彻底的基础治疗(清洁治疗、根面平整及调牙合等)及口腔卫生指导。

2.加强维护期的定期复查,复查间隔期应短,而且要长期追踪及治疗。

3.配合全身用药,如口服四环素0.5g,每日4次,连服2周;或螺旋霉素0.2g,每日4次,连服1周。

4.当炎症控制、牙周袋变浅后,有些病例可用正畸方法将移位牙复位。

5.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三、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是由Page等在1983年提出。发生于年轻的成年人。部分患者过去有青少年牙周炎史,突然加重,短期内牙周组织迅速破坏,牙齿松动。

诊断

1.发病年龄为青春期至35岁。

2.病变广泛,波及大多数牙,牙槽骨吸收可为垂直型或水平型。

3.有些患者以前患过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

4.有重度而迅速的骨破坏,并同时有牙龈组织的急性炎症表现。牙龈明显红肿,探诊出血。

5.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无力、体重下降、食欲缺乏等。

6.多数患者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功能缺陷。

治疗要点

1.局部治疗同慢性成人牙周炎,加强局部基础治疗(包括清洁治疗、根面平整、调牙合等),局部牙周袋内放置抗菌药物。行牙周手术,使牙周病损由破坏期尽早进入静止期。

2.全身用药及支持疗法,如口服甲硝唑、螺旋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

口服维生素C、中药均为支持治疗。

四、青春前期牙周炎

Page等在1983年首先报道了5例发生在乳牙的牙周炎,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乳牙也可发生牙周炎,并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此型较少见,病因不明,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之分。

诊断

本病初起于乳牙萌出期,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

1.弥漫型

(1)病损波及全部乳牙,甚至恒牙亦受损。

(2)牙龈重度炎症表现,牙龈组织增生,龈缘退缩或龈裂。

(3)牙槽骨迅速吸收破坏,牙齿松动。

(4)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功能可有缺陷。

(5)常伴有中耳炎及上呼吸道的反复感染,而且对牙周治疗及抗生素治疗反应均欠佳。

2.局限型(1)只侵犯数个乳牙;牙龈炎症较轻或为中等程度。

(2)有深的牙周袋,局限性骨丧失。

(3)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趋化功能障碍。

(4)对治疗的反应较差。

治疗要点1.年幼儿童应在家长监督和帮助下控制牙菌斑,注意用软毛牙刷,0.12%氯己定含漱或擦洗牙颈部来清除菌斑。

2.仔细而彻底的牙周基础治疗,定期复查且间隔期要短,最好每2~3个月复查一次,而且要长期随访。

3.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

五、根分叉病变

根分叉病变是牙周炎发展的一个阶段,是指病变波及到多根牙的根分叉区。下颌第一磨牙发病率最高,上颌前磨牙发病率最低,任何类型的牙周炎都可能发生根分叉病变。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如根分叉区深袋、探诊出血、溢脓或发生急性牙周脓肿,结合牙周探诊,弯探针检查根分叉区病变及X线片所示病变情况,综合分析判定根分叉区病变的程度。当病变使牙根暴露或发生根面龋,或牙髓受累时,患牙还可出现对温度敏感甚至自发痛等症状。

治疗要点

根分叉病变的治疗目标是消除炎症及深的牙周袋,消除菌斑的藏匿处,使分叉区暴露而易于清洁,希望能有一定程度的新附着。

1.牙周袋较浅无明显牙槽骨外形不佳者,做彻底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如果牙周袋较深而且牙槽骨形态不佳者应在根面平整后,作翻瓣术并修整骨外形。

2.骨成形术和(或)根向复位瓣术,以利于自我控制菌斑。如果根分叉区牙槽骨的形态较好,则可根据情况行翻瓣术及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或植骨术,促使分叉处新骨形成。

3.翻瓣术加根向复位瓣术或行牙根截除术(或分牙术)以消除根分叉区病变,有利于患者自我保持清洁。

4.截根术或分牙术加骨外形修整,以利于消除病变及患者自我保持清洁。

六、牙周脓肿

牙周脓肿是发生于牙周袋壁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有急性与慢性之别,发病部位可为个别牙或多个牙,后者称为多发性牙周脓肿。牙周脓肿不是独立疾病,可发生于各型牙周炎的晚期。

诊断

1.急性牙周脓肿

(1)突然发作,在牙龈上形成卵圆形突起,色红,水肿,表面光亮,待脓液形成并局限后,表面形成脓头,挤压时有脓液流出或从牙周袋口溢出。

(2)脓肿区局限性搏动性疼痛,相应的牙齿伸长感、叩痛、咬颌痛及不同程度的松动。

(3)严重者可有全身不适,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增多,淋巴结增大。

2.慢性牙周脓肿急性牙周脓肿如果排脓不畅可延续为慢性牙周脓肿,也可开始就是慢性过程。

(1)无明显自觉症状,可有咬颌钝痛,浮起感,轻度叩痛或叩诊不适。

(2)牙龈上形成窦道,反复流脓,窦道开口于牙龈或黏膜,可能在开口处的周围有肉芽组织或仅为小的开口。

治疗要点1.急性牙周脓肿(1)止痛,防止感染扩散,引流脓液。根据脓肿成熟程度决定处理原则。

(2)脓肿未成熟者可以清除大块牙石,冲洗牙周袋,牙周袋内置入抗感染收敛药物。

(3)对成熟的脓肿可将脓肿切开引流或从牙周袋内引流,局部置入复方碘液、氯己定含漱,必要时全身使用抗生素。

(4)必要时少量调牙合以消除过早接触点,使患牙得到迅速恢复。

2.慢性牙周脓肿慢性牙周脓肿应在基础治疗之后,行翻瓣术。

七、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由于胚胎发生及解剖学的联系,牙周组织及牙髓组织的病变常可通过它们之间的交通途径互相影响,而引起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诊断

1.牙髓炎引起的牙周病变

(1)患牙有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既往史或现病史。

(2)牙髓活力无或迟钝。

(3)可探到深而窄的牙周袋,且不易探入;有时也可见深而宽的牙周袋。

(4)X线片显示根尖周区、根分叉处和(或)牙根的一侧有齿槽骨破坏的X线透影区,而其他部位的牙周骨质正常。

2.牙周炎引起的牙髓病变(1)患牙为牙周炎并可有反复发生的牙周脓肿史,随后出现温度激惹痛,或自发痛、咬颌痛。

(2)有深牙周袋或牙周袋深达根尖。

(3)患牙有程度不等的松动。

(4)温度测验疼痛或无反应,电活力测验敏感或迟钝。

(5)X线片可见牙槽骨水平或垂直吸收,也可见根分叉的重度病变。

治疗要点1.牙周治疗与牙髓治疗同时进行。

2.前牙应做完善的根管治疗,同时做牙周治疗(深部刮治或翻瓣刮治术)。

3.后牙应尽量做完善的根管治疗,对根管扩通有困难可考虑做完善的塑化治疗。

4.去除创伤性牙合力及食物嵌塞等局部因素。

5.根尖病变与牙周病变相通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和牙髓治疗数月后,骨质仍未修复,牙周炎症不能控制者,应选择性地做翻瓣术、骨修整术及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6.重度根分叉病变及一个根的根周牙槽骨吸收较明显,可考虑做截根术或牙半切除术。

  7.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并定期复查。

牙周炎的种类和诊治(牙周炎的类型和诊治)(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