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对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意义(那些年我们经历的高考)
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提到高考这项世界上规模最大、中国最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总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今年是湖南省新高考改革的第二年,而在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的40多年里,高考经历的大大小小改革超过30次。这些改革,有的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在实行;有的则很快销声匿迹,被时代所淘汰。在40多年的历程中,考生是改革最好的见证者。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那些年我们经历的高考》,跟随当年的考生们,回到那一场场承载了很多中国人希望的考试中,再现高考改革历史上那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今天推出第一篇《恢复高考》,一起去感受1977年恢复高考前后的时代脉搏。
王意薇说:“ 现在离恢复高考已经42年了 但是当时的情景我们还记忆犹新 这肯定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时间回到1977年,王意薇作为下乡知识青年,在明照乡龙洲大队教书。那年刚刚入秋,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了队上,一时间,王意薇和一起插队的同伴们陷入了既惊喜又难以相信的状态中。
王意薇说:“当时听到有的知青议论说,恢复高考肯定考不上。但我就要填清华北大,过下填志愿的瘾。所以当时都是处于特别渴望也特别没有底,是不是真的。 就算考,有多少能够考上,这都是未知数。 ”
当时教书的课程较多,王意薇也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直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式确认,知青们各自开始复习。王意薇这才意识到,高考真的近在眼前了。那一年,湖南统一在12月中旬进行考试,但株洲作为全省唯一试点,提前到11月19日、20日两天统考。
王意薇说,也正因为如此,株洲考生的准备时间更短,复习也更紧张。但好处是,当年省里也表示,将确保在株洲录取200名学生。因为一切都是从新开始,准备也很仓促,那一年的高考是没有重点线的,5门考试总分400分,上了200分的录取线,就意味着可以上大学了。而株洲因为要确保录取200名学生,最后分数线甚至降到了180分左右。
考了236分的王意薇,被衡阳医学院录取,据她后来从学校了解,当年因为是十年之后恢复考试,很多系统还不完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学校录取都是不按志愿,直接在过线学生的档案堆里调取一部分,就完成了录取工作。
虽然有些方面不太规范,但恢复高考的意义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像王意薇这样的下乡知识青年来说,当时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原本是无法自己把握的,而恢复高考,意味着可以通过这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改变自己的命运。1977年,湖南省的报考人数达到了63万,虽然最后只录取了1.1万人,但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里,就是从这拨人开始,中国的强国之路开始有了稳定的人才支撑。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原副主任督学的帅常凯告诉记者,他1977年考上大学读师范,还只读了不到一年。就马上被派往一线兼顾工作。因为当时师资奇缺,这也说明经过前面那些年的荒废 ,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程度。所以这个时候恢复高考,对个人、对国家 都是意义重大的。
万事开头难,高考的恢复,不仅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体制,也从根本上纠正了文革期间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社会氛围,让知识青年看到了曙光。到1978年高考,虽然距离恢复高考仅仅过去半年时间,但在志愿填报、分数线划定、招生录取上就已经开始全面规范。从此以后,高考在不断改革完善中,成为了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