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艺术展(跨越千年的光影艺术)

一块白布当舞台,尺把长的小人是演员。当美轮美奂的灯光穿过皮影、人物、花草、楼宇,伴随着二胡、锣板等音乐响起,画布的另一端便呈现出了色彩明艳、栩栩如生的世间百态,这便是皮影戏,一项在历史长河中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一个令人沉醉其间的光影梦幻世界。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皮影戏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得到了重视与保护,这项传承千年的民间艺术再次焕发了新生。让我们一起走进皮影戏,来感受跨越千年的光影魅力。

溯源:一段帝王爱情衍生千年艺术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皮影戏的起源,还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相传当年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由此被认定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光影艺术展(跨越千年的光影艺术)(1)

在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皮影戏的演变逐渐趋向完善,它以纸换皮,在雕花、戏曲等门类的融合下,剪影精雕细琢,演绎动人心弦,到隋唐时已成为了定型的综合艺术。《大明宫词》里就曾经以三段充满文艺气息的皮影戏来影射帝王之间的情感,也由此可以看出,皮影戏在盛唐时分在宫廷娱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供王公贵族娱乐的高雅艺术。

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也参加了演出。也是从明中叶时期起,皮影戏开始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逐渐成为民间广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并融入了民间的风俗人情,增添了几分拙扑的乡土气息。

光影艺术展(跨越千年的光影艺术)(2)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光影艺术展(跨越千年的光影艺术)(3)

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清朝宫廷对皮影戏也是情有独钟。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

光影艺术展(跨越千年的光影艺术)(4)

到了清代后期,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一时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多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发展:流光溢彩的流派与风格

历年来,皮影戏深深地扎根在我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这种朴拙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欢,其浓郁的民族气息不断蔓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正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皮影戏的制作因受到各地不同文化风情的影响,其造型和演绎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风格。

光影艺术展(跨越千年的光影艺术)(5)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这些本土化的皮影充分展现出当地的浑厚历史,在优雅戏剧中增添了淳朴的民风。

光影艺术展(跨越千年的光影艺术)(6)

在众多皮影戏流派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老北京的皮影,也许当时帝都的艺人们大多用驴皮制作,所以老北京人又称其为“驴皮影”。这种皮影艺术在融入当地京剧脸谱的基础之上,集周边地区的艺术精华于一体,古色生香的花纹雕饰、精致鲜活的刻线、大胆浓烈的色泽、极富变化的艺术素养,使得每个人物剪影颇具个性而富有内涵。在京剧、大鼓、梆子等乐器的滋润下,这些富丽典雅、色彩亮丽的人物皮影以独到巧妙的神情,诉说着那些古老的神话和寓言故事,节奏或欢快活泼,或凄凉悲壮,极具地道的“京味儿”,而这正是老北京皮影经久不衰的特色风情。我们并不独在帝都才能见到这些古色生香的剪影,其实在老舍的著作《四世同堂》中,这些皮影戏也多次被提及,作为北京独特的玩意儿,其影射着当时北京经历的厄运,思索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富有深厚的历史形式和春秋韵味。

光影艺术展(跨越千年的光影艺术)(7)

皮影戏在我国活跃了两千多年,作为曾经深受民间喜欢的娱乐活动,这门古老的手艺联合运用优美的造型、多姿的剪影、动听的唱腔和灯光渲染,陪伴过去的人们度过了欢乐的时光。皮影戏中蕴藏的艺术手段和戏曲唱腔对当前的电影、电视以及新媒体的发展都起到了奠定性的基础和娱乐性的导向作用,堪称为影视艺术的鼻祖和中华戏曲之父。即使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仍然拥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引人沉醉其间。

本文作者:圆萝卜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