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文艺的咖啡店(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人为什么总对已有的生活状态不满意#。

不少人留言,要多想眼前事,多看眼前人。但生活,真是一句“知足常乐”就能幸福吗?

在《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中,主人公约翰和大部分人一样,有体面的工作、知心的朋友,也觉得自己应该“知足”,但内心隐隐的不甘总在折磨他,他很想弄清楚这种不甘究竟是什么。

直到一次旅途中,迷失方法的他走进了 “为什么来这里咖啡馆”,在这里,服务员凯茜给了他三个启示,让他终于想清楚了一个问题:

人生的圆满,只与自己有关。

独特文艺的咖啡店(世界尽头的咖啡馆)(1)

1、为“热爱”而行动,提升生活的满意度

围绕“热爱”开展行动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会更高。

这是约翰走进咖啡馆后,凯茜为他带来的第一个启示。

这个启示直接让约翰看清了心中的那份“不甘”—原来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回应他人的期待,而不是围绕自己的“热爱”在行动。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以前觉得,这只是一句颇有诗意的鸡汤,但最近爆火的“野模”陆仙人,却让人感受到了这种力量。

没走红前,陆仙人只是一个在田间地头走秀的农村青年,为了自己的模特梦,结束了打工生涯,回到广西老家拍走秀视频。没有钱买42号的高跟鞋,他就光着脚踮起脚尖走台步;没有钱买衣服,他就用废弃的蛇皮袋、毛毯、麻绳裁剪以后披在身上,配上原生态的青山绿水,竟然意外的和谐。

人们嘲讽他“人在城乡结合部,心在巴黎时装周”,连亲妈都觉得他脑子有问题,但陆仙人始终没有放弃,只是在评论区回复了一句,“为了梦想”。

渐渐地,有人说他气场不输“维密”的超模,有人说他在服装设计上天赋异禀,还有人说,他的脚下,有一双隐形的高跟鞋,脚底下踩着的,是热爱与坚毅。

独特文艺的咖啡店(世界尽头的咖啡馆)(2)

作为“乡村走秀”的主播,陆仙人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的“前辈们”在稍有名气后,就会尝试直播带货等不同赛道,只有陆仙人一路坚持,成功走到了登上专业T台的那天。

在他爆火之后,一些主播看到商机又重回“乡村走秀”的赛道,但已风光不再,有人说,这就是热爱与赚钱的区别。

樊登老师曾回答过一个问题,“高薪不喜欢的工作和低薪喜欢的工作,应该选择哪一个?”

他说在这个问题里,薪水只是干扰项,真正决定这项工作要不要做的,是它能不能给你带来极大的热情,让你愿意钻研它,这种钻研又带来新的热情,然后这种热情将你带入“心流”状态,开辟你成为高手之路。

这样的高手会厌倦吗?

不会,因为对于自己爱做的事情,怎么做都不够。

高手会很难找到工作吗?

不会,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又在这些事情上花大把时间,有了这些投入,他们肯定会比其他人更擅长。

想要成为热情不减的高手吗?

那就围绕热爱开展行动吧。

2、辨别生活的“反向浪”,为“热爱”节省精力

不要让生活的“反向浪”吞噬你的精力。

这是凯茜为约翰带来的第二个启示。

凯茜在一次潜水时,发现了一只绿毛龟,她奋起直追,可是,绿毛龟看上去游得很慢,却怎么也追不上。后来她仔细观察,发现绿毛龟的动作遵循着海水的运动规律:当海浪与海龟行进方向相反时,海龟会浮起来划水,但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浮在原地。当海浪与他前进方向一致,它会加快划水速度,这样就可以乘着海浪前进了。

而她之所以追不上,是因为她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划水。时间越长越疲惫无力,海龟却始终借助海水的力量,优化自己的效率。

在生活中,消耗你的精力与时间,但又与你的“热爱”不相关的人和事,就是涌向岸边的反向浪,能够帮助你完成“热爱”的人和事,就是涌向大海的正向浪。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避开反向浪,乘着正向浪前进。

独特文艺的咖啡店(世界尽头的咖啡馆)(3)

本书的译者万洁,当初选择编辑这份职业,是为了圆自己与文字亲近的梦想。但工作几年后,她发现自己离初衷越来越远了。因为任务大,编辑必需同时操作好几本书,有很多在她的标准里,甚至是“烂书”,但又不得不为了这些不认可的作品耗费大部分精力,以至于周末看些闲书的时间都没有了。

她想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书上,所以辞职成为了一名自由译者,不是没想过辞职以后的问题:父母不接受自由职业怎么办,辞职后的收入支撑不了帝都的高成本生活,怎么办,坐在家里敲字没有机会社交,变成“社恐”怎么办?

万洁也纠结了一阵,后来发现,直面这些所谓的问题时,比上班还开心:稿酬低就用实力说话,争取高的稿酬;稿源不稳定,就去多结识编辑,主动联系出版机构,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社恐”问题也顺带解决了。

万洁的做法,就是避开生活的“反向浪”。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静下心来盘点一下身边的“反向浪”,—那些你可以不参加的活动、可以拒绝的求助、那些向你传递负能量的人、那些手机上五花八门的推送,占用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又与我们想做的事毫不相干,这样的人和事,能不能离他们远一点?

把精力留给更值得的事和人,然后借助生活的海浪,把自己送得更远。

这就是生活中,最难得的清醒。

3:每天为热爱花时间,减少对物质的依赖

每天都有一个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等到退休。

这是凯茜送出的第三个启示。

我们都熟悉“渔夫和富翁”的故事:一位富翁到远离尘嚣的小渔村度假,问那里的渔夫,你每天都做什么,能让自己这么开心?

渔夫说我每天和妻子一起送孩子们上学,然后我去打鱼,妻子在家做画。我只要看到今天捕的鱼够全家生活了,就会往回走,因为要保证晚上有时间与妻子散步。

独特文艺的咖啡店(世界尽头的咖啡馆)(4)

富翁说,你应该捕一整天的鱼、卖更多的钱,这样你能买更多的船,打更多的鱼,过不了几年,你们就能去大城市生活、开一家国际渔业公司。

渔夫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富翁理所当然地说,挣钱呀,挣到钱你就能提前退休,然后随心所欲地做你想做的事。

渔夫说,我现在过的不就是这种生活吗,为什么非要等到退休呢?

这个故事有很多种解读,但有一个道理想必大家都会认同:很多事,真的不必等到退休才去做。

因为每一天都有一个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只有一小时。

独特文艺的咖啡店(世界尽头的咖啡馆)(5)

咖啡厅另一位常客珍妮,以前也相信这种两段式人生,年轻时拼命赚钱,退休以后去干自己喜欢的事。

她经常加班,特别累的时候,就会想买一套衣服或者最新的电子产品犒劳自己。某一天,她看着吞掉自己一大半收入的账单时,突然很想哭,因为自己的人生已经有大半,浪费在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上,然后又用购物来安慰自己,但那些东西,她很少真正享用,也极少在乎。

幸好,她来到了咖啡馆,在凯茜她们的帮助下,她想通了一件事情:“某样东西能否给你带来圆满,由你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圆满不圆满无关。”

那些别人口中的、广告语中的圆满,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圆满吗?那些最新的电子产品、珠宝首饰、人人称羡的房子,真的让自己感觉到持久的幸福吗?

答案是不会。

所以,珍妮开始转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最开始是一周留几个小时,后来是每天都为自己留出一小时,读一本让她热血沸腾的小说,或者出门远足、做做运动,总之,是现变为自己的“热爱”花时间。

这时她发现,自己很少再用购物来寻求慰藉了。

一个人对物质的依赖,对“有钱”的定义,都会因为实现热爱的程度而改变。

真正的圆满并不依赖于物质,但一定与心中的热爱紧密相关。

写在最后:

“你相信吗?当你为实现自己的存在意义而努力时,幸运的巧合就会自然出现,而我们管这个,叫顺其自然。”

独特文艺的咖啡店(世界尽头的咖啡馆)(6)

凯茜的话在约翰的耳边萦绕,走出咖啡馆的他,准备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专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同时去了解和接触新事物,看看哪些体验或理念能引起自己的共鸣,他要找出心中的热爱,并围绕它展开行动。

约翰知道,即使自己下定决心要去做这些,周围还是会有各种诱惑的声音:“拥有这些你可以更幸福”、“看完这些你会更快乐。”

因为生活的反向浪不会停歇,总是在试图卷走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他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仔细甄别。

人生的满足感,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每天都给自己一个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保持这种热情,就能减少对物质的依赖。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作者,可以书写自己的圆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