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法精解(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8节)

来书云:“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夫清心寡欲,作圣之功毕矣然欲寡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盖欲使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耳今欲为此之功,而随人欲生而克之,则病根常在,未免灭于东而生于西若欲刊剥洗荡于众欲未萌之先,则又无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且欲未萌而搜剔以求去之,是犹引犬上堂而遂之也,愈不可矣”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王阳明心法精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王阳明心法精解(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8节)

王阳明心法精解

原文:

来书云:“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夫清心寡欲,作圣之功毕矣。然欲寡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盖欲使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耳。今欲为此之功,而随人欲生而克之,则病根常在,未免灭于东而生于西。若欲刊剥洗荡于众欲未萌之先,则又无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且欲未萌而搜剔以求去之,是犹引犬上堂而遂之也,愈不可矣。”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此正《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无别功矣。夫谓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者,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累,而非克治洗荡之为患也。今曰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根。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

译文:

来书云:“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夫清心寡欲,作圣之功毕矣。然欲寡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盖欲使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耳。今欲为此之功,而随人欲生而克之,则病根常在,未免灭于东而生于西。若欲刊剥洗荡于众欲未萌之先,则又无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且欲未萌而搜剔以求去之,是犹引犬上堂而遂之也,愈不可矣。”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此正《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无别功矣。夫谓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者,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累,而非克治洗荡之为患也。今曰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根。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

解读:

修心之法只有两种,一种是没有事时防止私欲于未萌,另一种是私欲产生时扼杀私欲于既发。这两种方法《传习录》前文都讲到过,但陆澄对这两种方法都产生了质疑,扼杀私欲于既发在陆澄看来是治标不治本,在这件事情上克去私欲了,在另一件事情上又产生了。而防止私欲于未萌更难下手,私欲都没有来,又去防止什么呢?难不成找出一个私欲再去防止?所以陆澄才有了“引犬上堂而逐之”的比喻。

阳明的回答不难理解,我们不再逐句分析,就其中容易让人产生疑问的地方做下解释。阳明说陆澄话语中的“养生”两个字,恰好暴露了“自私自利、将迎意必”的病根,要正确理解阳明先生的意思,他并不是说一个人存有“养生”的念头,就是流于私欲了,而是针对陆澄这里的情况因人而言。

陆澄对阳明心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用修心的功夫时,有点“用力过度”,有点走火入魔,这个魔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陆澄还没能到达“忘我”的境界,真的到了此心纯是天理的境界,考虑“我”之一身时,也无非将其看做是本该如此的理的一部分,不会在“我”上著太多的念,这种恰恰好的“无意”正好能中理。而陆澄现在的问题恰好在于,“我”放不下,而“求圣之功”的意念太切也源于放不下心中的“我”,他的注意力已经被“成圣”的功利性所吸引,以至于不能将力量恰当运用在修心功夫之上。也可以这样说,陆澄心中之魔正是由于“除魔之念过盛”,才导致运用修心之法时产生偏差。所以,阳明这里批评陆澄执着于“养生”,正是对症之言。如果换做另一个人,比如一个忘我工作投身科研,带病坚持在岗位一线的人和阳明对话,阳明肯定会对他说,不注重养生也是流于私欲,至于这其中的原因自然也是不言而喻,无论是太执着于“我”还是太忽略“我”,都是偏离了那个本该如此的理也都可以说心体流于了私欲。

欢迎关注我:

“一生伏拜王阳明、曾国藩,想交一起知行合一、修身养性的朋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