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江南丝竹(老城厢传来悦耳的)

南汇江南丝竹(老城厢传来悦耳的)(1)

图说:江南丝竹新年音乐会在豫园海上梨园开演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摄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玉红)灯光渐起,旋律缓缓流动,一曲《彩云追月》拉开了这场非遗新年音乐会的序幕。1月28日晚间,江南丝竹新年音乐会在豫园海上梨园开演,一段段悦耳动听的丝竹曲,为上海市民送上新年的“乡音”,送上虎年美好的祝愿。

音乐会一开场,气氛就被既有中国民族旋律,又有西方节奏音型的《彩云追月》点燃了,而观众们听到的《瑶族舞曲》原为西洋管弦乐曲,现在被改编成江南丝竹的演绎方式,别有一番风味。

演奏这些曲目的新苗队的成员平均年龄10岁,个个都会2-3种乐器,几乎每首乐曲结束后,乐队成员都要调整座位、更换乐器,令人惊艳。他们依次演奏了《彩云追月》《瑶族舞曲》《花好月圆》《快乐的纺织工》《老六板金蛇狂舞》等曲目。“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如潺潺流水……我学习扬琴已有三年时间,发现这是一把有魔力的乐器,”10岁的董妙珂是一名扬琴演奏者,她回忆道,进入小学参加了学校的民乐兴趣班,接触并学习扬琴演奏,课余时间参加演出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结识新朋友,并向更多人介绍扬琴等乐器。

音乐会下半场的演出则是湖心亭丝竹乐社的主场,乐社成员平均年龄为70岁。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 三六》将演出气氛推向高潮。当晚,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梁祝》也被改编成了江南丝竹的版本,让人回味无穷。作为压轴曲目的《行街》慢板轻盈优美,快板热烈欢快,将浓厚的老城厢生活完美呈现。“音乐会让我们体会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艺术情趣”。市民梅女士观后久久不愿离场,丝竹悦耳,一弦一柱、一挑一拨尽显江南文化之美。

“每场演出都是独一无二的。”84岁的弹拨乐演奏者侯根生介绍道,江南丝竹讲究你繁我简、你高我低,每场演出中都需要演奏者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即兴发挥,将这种相互谦让、即兴创新的默契展现得淋漓尽致。据了解,湖心亭乐社成员大多来自丝竹世家,祖辈传承,浸淫丝竹音乐数十年,底蕴深厚。乐团数位成员为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豫园商城作为江南文化的非遗传承窗口,始终致力于非遗技艺的体验与传承。今年,豫园迎新春系列更是主打“上海老味道、非遗新体验”,将豫园商城打造成非遗活态博物馆。而江南丝竹作为上海地区特色民间合奏音乐在沪流行了300多年,曾是代表上海及江南地区“乡音”的符号,于2006年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去年底,阔别二十余载的江南丝竹乐师重返湖心亭茶楼,也意味着丝竹人的传承在这百年茶楼里延续。

据悉,今年起,豫园商城还将携手湖心亭丝竹社,每年举办江南丝竹比赛,并设立新苗传承奖,将非遗技艺传承下去,让这极具上海文化标志性的音乐在上海文化地标活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