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饰品现状(义乌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义乌饰品现状(义乌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1)

义乌饰品产业是浙江省时尚产业建设重要板块,也是义乌实体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更是义乌市场优势行业。饰品行业已成为义乌市场晴雨表、风向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自去年以来,义乌饰品行业龙头企业经营状况出现了重大困难,这是否会对饰品产业带来冲击?当前义乌饰品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新亮点、新变化?制约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有哪些?基于上述问题的考量,课题组对义乌饰品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推进义乌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对策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三个判断:义乌饰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饰品产业三足鼎立,义乌稳居第二,并大有赶超广东之势。

目前,国内饰品产业发展呈现广州、义乌、青岛三足鼎立局面,广州排名第一,义乌第二,青岛有所衰退。广州饰品行业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是我国最早生产销售饰品的地区和饰品行业发源地。据统计,广东现有饰品生产经营主体近5000家,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展贸平台,番禺、花都等周边地区为生产基地的产业分工格局。青岛现有饰品及相关企业3000余家,由于和韩国地缘相近,产品生产设计受韩国市场影响较大,销售以出口为主。近年来,受外需市场不景气以及中韩关系波动,青岛饰品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有所削弱。

义乌饰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已形成集产品研发、配件供应、产品销售以及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内最大的时尚饰品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销售中心,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流行饰品工贸之都”。全市共有饰品生产经营及配套辅助企业8000余家,其中生产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约15万人,产品主要包括胸针、项链、头花、手链等,种类超过80万种,年产值超200亿元。

近年来,义乌饰品产业呈现稳步上升之势,在产品质量、款式花样、原材料提升等方面与广东呈现齐头并进之势,尤其在市场份额上,已超过广东。义乌饰品已占国内市场2/3份额,是国内流行饰品最具影响力的集散中心;占据国际市场2/5份额,是外商来华采购流行饰品的首选地。

(二)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看好,出现若干令人欣喜的转型升级亮点。

一方面,饰品行业市场经营主体年轻化、高学历化趋势明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据商城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一区市场主体经营户年龄在35岁以下(含)占31.18%;35岁-50岁(含)占53.68%;50岁以上仅占15.14%。一区东扩市场经营户年龄在35岁以下(含)36.25 %;35岁-50岁(含)52.84%;50岁以上 10.91%。一区主体市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50.95%;高中及中专占33.38%;大专及以上15.67%。东扩市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38.73%;高中及中专占34.68%;大专及以上占26.59%。上述数据表明,新开业的一区东扩市场经营户要比一区市场经营户更年轻、学历层次更高。

另一方面,市场经营户积极开展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探索与应用,为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市场内新产品开发频率加快,热销、爆款商品市场供不应求。如925银项链、铜耳环、钛钢耳环、施华洛世奇耳环等中高档饰品,融合时下流行的日韩元素,设计精巧,市场反响良好;二是生产工艺不断创新与优化,越来越多经营户应用金属3D打印技术,大大拓展饰品市场新边界;三是以不绣钢、铜、银等为代表的纯金属材料成为市场新宠。2018年以来,一区市场内经营不锈钢主体数量同比增长45%,达133户。

(三)饰品产业整体发展仍处于低端锁定状态,“低、小、散、乱”现象未得到根本改观。饰品行业门槛低,同业竞争激烈,导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竞争力不强。

1.规上企业数量少,销售额逐年下滑。据统计,目前义乌饰品行业拥有国际商贸城饰品专业市场、饰品专业街、兴中配件市场等,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已达到8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规模庞大的企业数量背后,规上企业数量却少得可怜。更令人担忧的是,饰品产业规上企业销售额出现连年下降趋势。据义乌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如下表1所示,饰品产业规上企业数量,在高峰期,2014年与2015年也仅有21家。如下表2所示,饰品产业规上企业销售额在2014年—2016年,出现了下滑趋势,但还比较缓慢。需引起高度警觉的是,从2017年以来,饰品产业规上企业销售额出现了断崖式下降,2017年同比下降45.09%,2018年同比下降53.68%。

义乌饰品现状(义乌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2)

2.饰品产业出口规模小,增速不快。据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义乌市饰品产业出口额为1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5%,约占当年度义乌外贸总出口额5%左右。令人关注的是,2017年义乌外贸出口增长了14%,饰品产业外贸出口低于全市5.5个百分点。

3.产品附加值低,材料应用不够环保。广东饰品品质普遍高于义乌,主要体现在合金类饰品的设计水平、制造工艺以及新材料的应用等方面领先于义乌。在国家环保风暴压力下,近年来广东饰品材料应用逐渐向镀金、镀银、K金等高端饰品转型升级。反观义乌,目前80%合金饰品都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污水排放中,镉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3倍以上,将面临刑事责任。但如果不用镉,饰品材料成本将跃升5-10倍,这是很多市场主体无法承受的。

二、四大问题:制约义乌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一)营商环境有待优化,饰品企业加大投资信心不足。

1. 国家环保高压态势下,企业主整改压力大,对未来深感迷茫,后续投资信心不足。义乌地处钱塘江流域,属环保严管区,要实现污水零排放。这两年,国家对环保控制标准在滚动加强,并且浙江的环保标准又明显高于国家要求。这让企业主苦不堪言。如果说前几年,环保部门执法关注较多的是造纸、印染、电镀等传统污染行业。但在政府加大饰品行业环保执法后,环保问题暴露无疑。一是中小微企业主不愿花钱治污。义乌90%以上的饰品企业,都属中小微企业,甚至很多还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没有自己的厂房,只能租用别人的厂房搞生产,企业主不愿意、也没能力花钱买设备治污;二是在环保执法方式上有待改进,一刀切现象突出。执法人员没有与企业主进行充分沟通,让企业主很困惑、落差大,觉得事态并没有那么严重,是不是环保部门在找茬搞事情;三是环保政策忽紧忽松,让企业主无所适从,不敢加大投资。在一些企业主眼里,目前的环保政策俨然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在经济形势较好时,环保政策往往较严;反之,在经济形势较差时,环保政策相对较宽松。类似情况的发生,让企业主感觉环保政策缺乏法律严肃性与正当性,久而久之,会降低政府公信力。

2.市场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多地经营现象突出,增加市场主体经营成本。目前义乌与饰品行业相关的市场分布在国际商贸城一区、一区东扩以及兴中、长春专业街等多个地方,经营户不得不多地经营,不仅额外增加了人工与租金成本,还分散了宝贵的客户资源。有经营户向课题组成员算了一笔帐,多地经营,一年至少额外增加50万元支出。

3.仓储成本增加较快,超出市场主体承受能力范围。调研中,有做饰品配件的经营户向我们反映,他家客户主要在义乌本地,一般都是上午在网上下订单,下午就要配送。为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他们要在市场周边寻找面积足够大且交通便利的仓储,可难度很大。尤其是今年以来,义乌仓储面积上涨幅度较大,以荷叶塘周边区块为例,仓储租金已从年初15元/平米上涨到目前22元/平米,并且还不一定能租得到。因为根据义乌目前的企业分类分层考核体系,仓储出租没有税收,不利于房东亩产税考核,很多房东都不愿将厂房用于仓储出租。

(二)外贸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外部风险与挑战。

饰品产业外向度高达60%-70%,在其中,印度一家独大,占到20%左右市场份额,美国排名第二,占5%左右。目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饰品中,排名前30的企业大多来自义乌。可以说,印度与美国是义乌饰品产业最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国。从目前来看,印度和美国都面临较大的外贸出口风险。

从印度而言,近年来依托本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从饰品成品转向配件与半成品进口。有企业主向课题组表示,他一般不理会印度客商,因为他们一来就要求看工厂,然后拿着手机到处拍照,又不下订单,其主要目的就是想偷拍义乌饰品企业的生产线和工艺流程,然后回国自己组装生产。

从美国而言,今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对义乌外贸蒙上了一层阴云。虽然到目前为止,中美贸易战尚未对义乌饰品产业带来很大的打击。但对于2020年中美之间能否达到长期外贸协议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义乌饰品产业带来较大的风险与挑战。

(三)饰品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品牌意识不强,创意设计能力不高。

1.区域品牌低端锁定,消费者与客商对义乌饰品形成品牌刻板效应。义乌市场确实名气大,但本地制造企业在国内外却没什么名气。因为外界已对义乌市场商品形成了固定思维,认为义乌货都是低档货,这对义乌饰品产业品牌价值提升带来很大的伤害。很多企业主表示,这几年义乌饰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已经不输广东货,但消费者与采购商的固化思维很难改变。一些企业主很无奈地表示,为引起不必要的猜疑,自己企业出货的纸板箱上一般都是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地址。

2.企业主品牌创建与品牌传播意识不强。目前市场内饰品行业共有注册商标437个,其中地市级著名商标仅3个,仅占市场内经营户总额的8%左右。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义乌企业没有花钱做广告打品牌的习惯,因为家门口就有市场,不做广告就可以把货卖出去了;另一方面,义乌企业奉行薄利多销商业模式,打广告会增加额外的成本,会削掉原本微薄的利润。

3.企业主创意设计能力不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珠宝首饰是一个强调工艺文化内涵的产业,是一个包含设计、工艺、文化、体验等高附加值的行业。目前,新光、美联、陈明等大型饰品生产企业均设有产品创意中心和研发团队,确保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饰品行业整体创新意识淡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较弱,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和知识产权执法规范还未形成,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二是大量中小微企业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进行创新投入,仍依赖于传统的模仿经营,千店一面现象明显。

4.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强,核心骨干流失严重。

饰品企业主大都文化水平不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面临较为严重的人力资源管理危机,内部核心骨干,诸如生产技术骨干、销售骨干流失现象严重,其中绝大部分自己出去创业。甚至于一些店长出去创业,会把企业客户资源都给带走了。一些企业主向课题组充满自嘲地表示:“我们企业都变成创业培训中心了。”并且,这些人创业成功的概率比较高,因为他们懂技术、有销路,反过来,会成为当初所在企业的竞争对手。

三、五条建议:推进义乌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一)市场优势行业要重点扶持,营造全市上下合力支持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1.市委市政府要在战略层面上高度重视饰品产业发展,切实在顶层政策设计上给予饰品产业发展更多扶持。饰品产业对于义乌市场繁荣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怎么讲都不过分。试想一下,如果义乌市场失去了饰品行业板块的支撑,将会是怎样的局面。在义乌饰品产业发展史上,义乌曾痛失过两次大的发展机遇。一是2010年时,浙江省政府发布115号文件,要将义乌饰品产业打造成为浙江省转型升级示范区,但由于各种原因,该政策尚未得到有力落实;二是一区市场东扩,没有取得应有的市场集聚效应。当前,义乌饰品产业发展再次面临新的机遇,如果市委市政府能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义乌饰品产业定能在国内三足鼎立格局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2.为提升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相关部门决策要多倾听市场经营户一线声音。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市场经营户要比政府决策部门更具市场敏锐性,对饰品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更有智慧与办法解决。调研中,一些市场经营户表示,一区东扩时,政府相关部门和商城集团虽进行了多轮调研,但最终他们所提的合理化建议,在政策文本中还没得到充分体现,这让他们很伤心。市场经营户认为,目前一区东扩市场面临的人气不旺、摊位转租现象严重等问题,就跟前期商城集团没有认真听取市场经营户意见有很大关系。

3.商城集团要着力改善市场配套环境,在市场中为经营户打造家的温暖,让市场主体能够经常到市场上来转转。 调研中得知,目前在摊位上经营的大都是老板雇来的职员,用市场经营主体的话说,这些小妹在店里面,啥情况都不知道,只知道玩游戏。很多经营户坦陈自己平时很少到市场上去,甚至有人觉得老板到摊位上去和自己的身份地位不匹配。

(二)注重内部挖潜与优势资源整合,降低物流仓储成本。

物流仓储是义乌市场繁荣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市场硬伤所在。推进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仓储物流建设是绕不开的坎。在目前义乌市用地指标异常紧张状况下,要为饰品行业专门规划建设仓储设施,难度很大。我们认为,还是要另辟蹊径,创新思路,要着眼于内部挖潜与优势资源整合:一是商城集团要盘点企业所属内部闲置房产资源,例如,老宾王市场目前还有大量房产空置,还有国际生产资料市场,这些都可用来改造成为标准化、信息化物流仓储设施;二是由陆港集团对各镇街闲置老旧厂房进行统一租用,并进行空间改造,以满足饰品行业物流仓储设施需求;三是由陆港集团牵头,在临近高速路口并且地质状况符合要求的山坳里深挖洞,并按照现代化物流仓储建设标准进行规划施工。事实上,这种做法在宁波已有先例,既不占用土地指标,又能满足仓储要求。

(三)加快饰品行业小微产业园建设,以集聚化、规模化提升饰品行业核心竞争力。

义乌饰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要有高耸挺拔的参天大树式的龙头企业,更要有铺天盖地式的小微企业支撑。事实上,义乌饰品产业中,规上企业所占比例份额很小,90%以上都是中小微企业。我们认为,将中小微饰品企业集聚到产业园内,是解决饰品产业治污成本高、“低、散、乱”现象的根本出路。

1.在各镇街加快饰品小微产业园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7年9月,后宅街道开展了饰品行业及“四无”企业治本提升试点工作,根据“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指导思想,腾出低效用地引入辖区内40余家饰品生产企业打造小微园区。园区以传统饰品行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产业延伸,园区设置设计中心、生产基地、3D打样中心、电商及创客中心四大功能板块,通过搭建配件供应链、设计资源共享、互动营销、艺术创客四大平台,致力于为饰品行业贸易商、成品商、配件商、设计师及第三方服务商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打造饰品产城融合生态圈,建设成一个绿色环保、智慧安全、互联网 模式饰品行业标杆示范园区,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发展道路。我们认为,后宅街道成功做法与经验可以全市推广,充分利用现有低效用地与闲置厂房,争取在各街道规划布局100个以上饰品小微产业园。

2.创建中国义乌饰品科技园。规划500—1000亩的中国义乌饰品科技园,主要引入一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规模以上骨干企业,科技园内建立中国饰品研究开发中心,加强对饰品原创设计、饰品材料研发、检验检测、饰品标准制订,使饰品科技园成为引领中国乃至世界流行型饰品潮流的创新示范区。据了解,占世界不锈钢饰品80%份额的东莞长安,已率先建立世界最大不锈钢饰品生态园,入驻企业108家,年产值近3亿元,对饰品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四)提升企业研发、创意设计能力,增强饰品企业品牌影响力。

1.完善饰品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提升饰品企业创意设计研发能力。一是积极吸引世界和国内著名的饰品专业人才来义乌建立饰品设计中心;二是增加饰品人才培训投入,增加饰品专业人才供给能力,建立饰品的专业人才培训专项基金,与高校和专业培训公司合作建立饰品专业人才培训体系;三是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增设饰品设计专业和水平加工专业,培养一批饰品专业人才。

2.增强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拓展新的市场。一是积极引导骨干龙头企业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注册商标,以自主品牌出口,逐步提高自己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比重;鼓励收购国外品牌。收购国外品牌与国外品牌公司合作,通过政府按资份额给予补贴方式鼓励收购国际知名品牌或与品牌公司开展合作;三是鼓励拓展国内市场,引导企业加大广告投入,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运用连锁代理专营等现代化营销手段,建立健全国内市场营销网络。

3.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发展中国义乌饰品超市的模式。一是从主要依靠小商品城的市场销售平台向小商品城平台和饰品连锁经营模式相结合的方向转变,逐步扩大特定的终端客户群,打造世界著名品牌。二是发展资源联盟连锁模式——中国义乌饰品超市,通过自愿联合的方式组成经营联合体,资源联盟连锁主要是建立为饰品生产销售的专业化分工体系,饰品经营的互利合作,各成员企业保持自己的资产所有权并进行独立财务核算。

(五)促进产业内部协作,提升产业集群治理水平。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功能,健全饰品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质量安全标准;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推动协会会员企业(经营户)行为公约的出台,并逐步扩大公约影响范围。

2.在行业协会的基础上,由骨干企业联合成立行业监督机构,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切实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丰富产业内部协作方式,引导企业开展联合营销、纵向分工、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3.联合骨干企业成立义乌饰品产业研发中心,攻克共性技术难题,在原材料、加工工艺、质量安全、生产自动化等方面不断提升我市饰品生产的基础能力。针对饰品生产中投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环保要求严的关键环节,建设有偿使用的产业基础设施,促进饰品企业规范化、集约化生产。

(作者单位:义乌市委党校)

【后记】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八婺大地,发展迅速,万象纷呈,该如何解读,该有怎样的视野。我们和金华市社科联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社科读本。每周四推出,帮你解开现象的迷雾,助你追寻理论的真谛。

义乌饰品现状(义乌饰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