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棉一厂在哪里(再见邯郸国棉一厂)
在老邯郸人的记忆里
总有一个名字挥之不去
它经过历史的洗礼,时间的熏陶
受过周总理的亲自审查
承载着一代人永远不变的感情
国营邯郸市第一棉纺织厂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经国有企业改制之后
如今称做邯郸隆润纺织责任有限公司了
不过不管它怎么改名字
我们老邯郸人仍旧习惯叫它
——国棉一厂
国营邯郸第一棉纺织厂始建于1950年
1956年在旁边建设了生活区
是个独立完整的区域
大家习惯这里称为“棉一”或者“一厂”
这个称呼包含了生产厂区和生活区
如果说一厂大院,那就多半是指生活区
棉一光辉历史
当时在邯郸流传着
“小闺女快快长,长大了考纱厂”的顺口溜
人们争相进入纺织厂工作
多少人曾经以棉纺厂职工为荣
从1954年开始
邯郸的棉纺织企业在老联纺一带集中建设
雪白的棉花造就了邯郸纺织产业的辉煌历史
借由棉纺织产业的兴盛
邯郸得来“冀南棉海”的称号
1959年6月4日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曾来国棉一厂视察工作
周总理亲切的问候了纺织工人们
和女工们进行了亲切谈话
“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在厂里成了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棉一厂址选在离滏阳河
仅有数百米远的地方,
主要考虑的是工厂可用水源问题
但没想到,自打国棉一厂建厂后
滏阳河的鱼虾们便“倒了霉”
只因国家从当时的省会天津市
搬来纺织设备的同时
还调来了一批技术骨干
这批天津技术骨干对鱼虾有着格外的执着
烧烤煎炸样样精通
可馋坏了不会做鱼的邯郸职工们
随着国棉一厂的建成
邯郸相继又出现了棉二、棉三、棉四厂
其门前的主干路也由此命名为“联纺路”
意取联合纺织厂之意
(拆迁前厂房)
但似乎棉一厂子里调过来的天津人居多
因为不管是邯郸人还是天津人
基本上都说“天津话”
虽然邯郸本地人的天津话说的不正宗
让人一下就能听出来
被一三八院的人戏称为“土不土洋不洋”
但这些人将之自圆其说称为“一厂话”
这么一来,旁人便是想吐槽也难了
当时联纺路上排满了外地来
等着拉货的卡车和外地人
周围的小旅馆里住满了
外地前来买布的客商
(拆迁前厂训)
联纺路,二厂、三厂、四厂
对面的红墙楼房
就是当时棉纺厂员工的家
斜面屋顶,上面错落着小烟囱
每家每户的窗户都由白色花纹勾边
联纺路的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
和这片红色的筒子楼相映成辉
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一厂”与“一三八”不得不说的故事
棉一居委会有四个
只第一生活区就有
由北向南前四排平房住户之多
不亏800亩占地面积
国棉一厂生活区的北大门在陵园路上
正对着一三八家属院的南门
棉一子弟与一三八子弟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年三十晚
必定要隔着陵园路
在各自生活区北南门口上演
对着“打炮仗”这出戏
什么“二踢脚”“大雷子”等鞭炮
点着火便冲着对面家属院打了过去
因此项活动“光荣挂彩”的双方子弟也不少
棉一童年记忆
很怀念那个时候
我的童年
完全是在那个大家属院里度过的
高大的梧桐树
把家属院的道路遮的严严实实
自己带着鸡蛋、糖、芝麻
去大院里的蛋糕店打蛋糕
国棉一厂当时建有自己的子弟小学
解决了年轻职工儿女教育问题
每天从家属院过光明路到学校
今天突然很怀念那里
如今的国棉一厂已经旧貌换了新颜
但一厂人的那种感情永远不会变
父辈都是在那住了几十年的人
那时候夏天在12/13排30号的南北马路上
大人们喝着扎啤,听着音乐
对面的人家墙里熟了的无花果挂满了枝头
他们那代人,要比现在的年轻人幸福的多
蛐蛐鸣叫的夜晚,抬头满天的星空,
讨论着年轻的烦恼,
高兴亦或是伤感,
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过去,
聊天便是人打发时光最好的事情。
看到路上穿着国人啤酒衬衫的老爷子越来越少,
用豪门啤酒杯子喝啤酒的人越来越少,
家里有组合音响与咖色茶几的人也越来越少,
不由得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而如今,我们真的老了。
真心怀念棉一
难以割舍的那种特殊的情愫
不仅是一段生活,更是一种感情
恋旧的人,不愿意看到房子被拆
愿意永远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年代
互动话题
还记得邯郸市国棉一厂吗?
曾几何时的辉煌与鱼虾香
一厂大院的生活你还有印象吗?
你怀念门口烧鸡和打蛋糕的味道吗?
关于一厂,你最怀念的是什么?
你有什么想说的
快来评论区留言告诉小编吧~
来源:邯郸共青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