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科考的故事(唐诗与考试41名传千秋的与埋在时光深处的)
因缘际会,有些历史人物名传千秋、时常被人记起。而有些本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人物,却被深深埋没于时光的深处。在贞元五年(789年)进士科金榜题名的考生中,就各有一位这两种历史人物的典型代表。
前一种历史人物的代表,乃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氏、被誉为“元和中兴名相”的裴度。
裴度天资聪颖,自小苦学不辍。进士及第之时,裴度只有二十四岁。随后,他又在 “贤良方正”、“博学宏词”、“直言极谏”三科制举考试中连连告捷,是一位四个科举资格加身的超级考试牛人。
关于裴度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进京赶考前,裴度有一天在一座寺庙里,看见有个和尚在给人看相。出于好奇,裴度便让那和尚给自己看一下功名前程如何。那和尚端详了裴度一阵子之后,叹口气说,“我看你还是别费那事,去考什么科举功名了,回家吃点好的、喝点好的算了。因为从面相上看,你的命太不好了。在不久的将来,你不是饿死街头,就是暴毙而亡。”
听了这番话,裴度是何心情不得而知,有些郁闷大约是难免的。几天后,裴度又到另一家寺庙去散心解闷。在庙里,他看到一位上香妇女把一个包袱遗忘在了佛像前。裴度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条很贵重的玉带。拾金不昧的裴度,认定失主一定会回来寻找,就坐在庙里耐心等待。临近傍晚时分,那妇女满头大汗、神色慌张地回来了。裴度询问之下,才知她家中有危重病人,这玉带是准备拿去典当了换医药费的。如果寻找不到,就很有可能闹出人命来。裴度将玉带奉还之后,那妇女千恩万谢地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裴度又遇见了给自己看过相的那个和尚。那和尚见了裴度之后,很诧异地说,“你的面相有很大改观啊,不但不会饿死暴死,将来还会大富大贵、出将入相!我敢断定,这几天你必定是做了一件积了大阴德的好事。”裴度一听这话,不由笑了:“大师您可真逗,一会儿说我饿死暴死,一会儿又说我大富大贵,如此反复无常,该不是忽悠人玩的吧!”那和尚正色道:“我可不是忽悠人,一个人多做好事善事,不但可以改变面相,也是能改变命运的!”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根据这段故事,创作了一出比较有名的杂剧《山神庙裴度还带》。不过,关汉卿根据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对这段故事进行了必要的艺术加工。在剧中,好人有好报的裴度,有一个超级圆满的大结局。不仅金榜题名,还高中状元,并且与貌若天仙的失主千金喜结良缘,共度洞房花烛夜。
裴度进士及第后,先是被任命为一个副县级小官(河阴县尉)。随后,在武元衡、裴垍等人的举荐提携下,裴度被一路提升,历经监察御史、司封郎中、知制诰等台阶,官至御史中丞,成为朝廷重臣。
作为唐代名臣,裴度政绩颇为不凡。他的作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大力削藩。“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越来越成为大唐的一大顽疾。比方说,自李希烈之后,淮西节度使一职均由军中拥立,朝廷无法干预,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图谋继承这一职位。在得不到朝廷认可的情况下,吴元济拥兵反叛,为害地方。武元衡、裴度等大臣,力主朝廷出兵镇压叛乱。心怀不满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经过密谋,派杀手刺杀了武元衡,裴度也受了重伤。
朝廷决定出兵平叛之后,战事进展很不顺利,政府军吃了大败仗。唐宪宗震怒之下,问责了一些官员,提拔裴度为宰相,委托他全权负责平叛事宜。行事果断的裴度,运筹帷幄、调度有方,废除了太监监军的传统做法,加强了集中统一指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歼吴元济、李师道所部,吴元济被生擒斩首,李师道被击毙于战场,迫使王承宗主动请罪投降。淮西、成德、淄青三镇被平定,极大地震慑了各路诸侯,有效地保证了中央的政令统一。
其二是抑制宦官。太监干政,是中晚唐的一大政治毒瘤。裴度担任朝廷重臣期间,在抑制宦官势力、约束宦官权力,维护政府的管理秩序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比如朝廷诛杀杨朝汶、贬谪魏弘简、流放刘承偕等劣迹斑斑的宦官,裴度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晚唐,宦官势力极大。裴度如此打压宦官势力,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气。因为对裴度恨之入骨,太监们没少在皇帝面前给他使坏。唐宪宗在执政的后期,变得昏聩起来,偏听偏信了太监和奸臣的谗言,免去了裴度的宰相职务,将他外放为河东节度使。
其三是举贤荐能。选好用好干部,是政府高官的一项重要职责。一个高官,如果只会自己做事情,而不能知人善任,也难称真正称职。公正无私的裴度,举荐提携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比如韩愈、李德裕、李宗闵、刘禹锡、李光颜、李愬等等。裴度为人行事堂堂正正,从不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他也没有打着内举不避亲的旗号,推荐提拔自己的亲朋好友入朝做官,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
从政晚期的裴度,屡受宦官的排挤打压。难以施展抱负的他,闲居于东都洛阳,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饮酒赋诗,琴书相娱,借以排遣心中积郁。裴度不仅政绩卓著,诗文也名重一时。刘禹锡在名作《陋室铭》中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裴度应该就在“鸿儒”之列。
“闲馀何处觉身轻,暂脱朝衣傍水行。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以政治家留名史册的裴度,诗名虽然不显,但他的这首《傍水闲行》,也算得上是唐诗名作,为很多人所喜爱。此诗写得轻灵飘逸,饶有情趣,表达了作者淡泊宁静的心境,有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后一种历史人物的代表,乃蒲中(今陕西永济市)人氏杨巨源。杨巨源进士及第之时,已过而立之年。入仕之后,杨巨源担任过太常博士、监察御史、凤翔府少尹、国子监司业等官职。年满七十后,杨巨源主动辞去官职,回到家乡颐养天年。
在自己所生活的年代,杨巨源是位颇负盛名的诗人,不少作品广为传诵。杨巨源辞官回乡之时,韩愈、张籍等诗人文豪,纷纷赋诗撰文为他送行,足见其影响之大。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如今还有多少人知道,唐代还有杨巨源这样一位诗人?可以这么说,杨巨源已经被久久地埋没于时光的深处。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首清新脱俗、艺术水准上佳的《城东早春》,便出自杨巨源之手。诗中表现出了特立独行的审美情趣,众人都去凑似锦繁花的热闹,诗人却独爱朴实无华的“才黄”的早春之柳,因为它蕴含着蓬勃未央的生机。诗中“出门俱是看花人”,更是公认的传世之名句。
杨巨源的《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写得也很耐人回味,有种闲云野鹤、仙风道骨的气韵:“解向花间栽碧松,门前不负老人峰。已将心事随身隐,认得溪云第几重。”这样的诗人,这样的诗,是不该被遗忘的。
壹点号谷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